OBE教育理念在农学生创业育人模式中的应用研究
刘峰源 谢淑芳 李玲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410127
摘要:双创时代背景下,为了推动农学院教育综合性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需要对农学院创业育人模式进行改革。而OBE是一种新形式教育理念,可通过设计与组织实施教学,帮助学生达成既定学习目标。基于此,本文阐述了OBE教育理念在农学生创业育人模式中的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OBE教育理念;农学生创业育人模式;应用策略
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抓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农林人才是党和国家赋予全国涉农院校的重要使命。因此,涉农院校必须紧紧围绕新时代农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OBE教育理念应用于农学生创业育人模式中,不断优化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进而推动农学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一、OBE教育理念概述
OBE教育理念,是一种基于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由美国学者斯派蒂于1981年提出。其核心思想是教学目标的设定与教学过程的实施是以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终所获取的学习成果、所掌握的能力为出发点。有学者将这种理念的教育模式称为需求导向教育或能力导向教育。此种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结构的优化、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对教育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细致分析。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OBE理念在全世界获得了广泛的重视与应用,被普遍认为是具有卓越成效的培养理念。
OBE教育理念以学生学习产出为基准,教师利用逆向思维来构建教学框架及评价机制来引导学生进行递进式学习,定义教学产出,评估教学产出以及使用教学产出。其关注的核心问题有五个:目标,即根据学生取得什么样的学习成果确定教学目标;需求,即明确让学生取得该学习成果的缘由;过程,即采取怎样的教学手段有效帮助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取得最大成效;评价,即如何有效了解学生取得学习成果;改进,即学习成果取得如何得到有效保障。基于OBE教育理念的教育模式本身就是传统教育模式的创新。强调教学过程以学生为本,自主学习,彼此评价与自我评价。教师作为管理者、引导者及监督者,对学生学习成果反馈进行点评。
二、OBE教育理念在农学生创业育人模式中的应用困境
(一)创新创业教学理念滞后
从课程设置上看,我国多数涉农院校将创新创业课程视为选修课、课外活动,对其未给予应有重视,仅以讲座、线上课程和培训活动等形式展开创新创业教育,缺乏与专业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从师资力量上看,我国涉农院校从事创新创业指导的老师多是辅导员、相关管理人员。部分教师缺乏系统创业理论、没有相关实践经验,从而无法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
(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脱节
首先,创新创业缺乏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专业教育方面,涉农院校仅重视知识概念传授,未能实现以创新创业型专业教育。其次,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目标匹配度不高。多数涉农院校在实施创新创业课程时,未将教育目标纳入人才培养目标,致使学生忽视创新创业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创新创业仅是一门课程。最后,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脱节。大部分涉农院校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仍以授课形式为主,教学方式限于传授知识概念,缺乏实践活动与之结合。
三、OBE教育理念在农学生创业育人模式中的应用策略
(一)更新理念,改革创新创业课程设置
面对创新创业教学理念滞后的问题,涉农院校可从更新教学理念入手,将OBE教学理念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中,并不断更新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以结果为导向逆向培育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首先,开设以创新创业为主的必修课。涉农院校可将创新创业课程列入必修课,并实行学分制考核,以提高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重视。其次,结合专业综合改革课程设置。涉农院校可针对性设置与学生专业相契合的创新创业课程,并强调培养的适应性、社会性和前瞻性。最后,整合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涉农院校可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进行整合,提升学生积极性,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就业与创新创业相结合。
(二)改进方法,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OBE教育理念在实践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涉农院校教师可展开讨论型、参与型教学,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同时,积极吸纳学生感受、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并结合创新创业教学理念编写、应用新型课本。与此同时,涉农院校应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现代化模式,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首先,重视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涉农院校可通过社团活动为学生创建实践领域,拓宽学生视野,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其次,完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涉农院校需立足于提升现有师资水平,引入业界资深创新创业导师。同时,依据教师专业性质,将其分为教学型和实践型导师,以创建一支稳定水平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最后,创立第二课堂。涉农院校可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竞赛等多样化第二课堂,拓宽学生创新创业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三)校企合作,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是促进创新创业课程优化的重要环节,可为大学生在能力提升、素质拓展等领域创造空间,从而促进个性化发展。因此,涉农院校需积极拓展与社会间友好合作,使得学科教育与实践有效结合。一方面,倡导实施校企合作。涉农院校可同企业联合创建实践训练基地,合理化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多渠道开拓人才培养途径。另一方面,建设众创空间。涉农院校可依托学校所在地着力开发创新创业新模式,为学生提供真实实践场所,以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蓬勃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水平农林人才已成为涉农院校的重要使命。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依靠现有的教育模式和培养体系已不能满足农学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的需求。各大涉农院校只有结合自身育人目标和学校实际,融入OBE教育理念,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充分发挥涉农院校的人才支撑作用,助力农业农村发展,全方位推动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肖明.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教育要素研究.教育学,2024-03.
[2]刘洪鹏.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优化设计研究.教育学,2022-09.
[3]周鑫.基于OBE理念对涉农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研究.教育学,2022
1980年9月,女,湖南长沙,讲师,硕士研究生
课题来源:湖南省教育厅职业院校教改项目
课题名称:基于OBE背景下的涉农高职院校双创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
课题编号:ZJGB2022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