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医药文化传承视角下医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

作者

丁保聪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科,山东济南,250011

[基金项目]2023年度山东省工人运动研究会课题“新时代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齐鲁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 SDGY2023-15)。

[作者简介]丁保聪(1989-),男,回族,硕士研究生,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科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文化研究、高等教育研究。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的重要性,而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发展在新时代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高校在培养医学生的过程中,将工匠精神融入教育体系,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也是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关键所在。本文在探讨工匠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医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工匠精神的耦合关系,梳理了当前中医药高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提出了中医药文化传承视角下医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建议,以期培养出德才兼备、技艺精湛的中医药人才,为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关键词:工匠精神;中医药文化;医学生人才培养;精神品质;培育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高地,肩负着为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持的使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其中将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点任务,进一步突显了人才对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键性作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工匠精神,并强调要鼓励高校培育青年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随后,工匠精神又连续出现2017—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并在其他多种场合被党和国家领导人反复强调。

目前,学术界对工匠精神内涵的理解包括三个方面:(1)精益求精;(2)职业敬畏;(3)创新与传承。在精益求精方面,强调对技艺的不断打磨和追求极致[1,2]。在职业敬畏方面,强调高度的责任感和敬畏心,这种态度不仅体现在技艺上,更体现在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上[3,4]。在创新与传承方面,虽然工匠精神根植于传统,但其内涵并不排斥创新,而是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不断改进和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5]。进入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既包括在执着专注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能力素养,也包括一丝不苟的履职信念和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6]。中医药传统文化是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仁、和、精、诚”为精神内核,在发展中兼容易学和儒、释、道等中国古代哲学[7]。历代中医大师在技艺传承、教学解惑和临床救治中所坚持的价值理念,是工匠精神的深刻体现。他们秉持的“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与“大医精诚”精神,不仅反映了中医学术追求的高度和精髓,更彰显了卓越的职业伦理与道德规范。中医药行业以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并重、临床诊疗与人文关怀相融,以及价值导向超越经济利益为鲜明特征,与工匠精神在严谨治学、追求卓越和责任担当上的核心内涵高度契合[8]。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中医药人才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根本,而教育体系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

一中医药文化内涵以及与工匠精神的契合分析

中医药文化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其核心价值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精益求精等理念。“医乃仁术”的和谐观、医德观,“大医精诚”的职业道德追求,都是中医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转化为自身特色理论体系的具体体现,也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

(一)中医药文化的核心内涵

中医药文化强调“以人为本”,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种整体观念引导医者在治疗疾病时,不仅关注症状的缓解,更重视患者整体健康的恢复;中医药注重“仁心仁术”,要求医者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关爱患者,遵循“大医精诚”的理念。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提出,医生应以仁爱之心对待患者,强调医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中医药文化强调对医术的精益求精,要求医者不断追求技术的完美与极致。这种追求与工匠精神的内涵高度契合,体现了对技艺的执着追求和对患者的高度负责。

(二)中医药文化与工匠精神的契合分析

中医药文化与工匠精神在理念和实践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两者都强调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这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

1.精益求精。中医药文化中的精益求精与工匠精神中的“精”相呼应。中医师在临床实践中,通过不断钻研和积累经验,追求医疗技术的极致和完美,这种精神内涵正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

2.创新精神。中医药文化不仅重视传统的继承,更强调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医者在诊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理论,并在继承中医药经典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3.持之以恒。中医药的学习和实践需要长期的积累与沉淀,这与工匠精神中的持之以恒精神相契合。中医学子的求学之路漫长,他们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沉得住气,静下心来钻研医学知识,才能真正掌握中医的精髓。

4.社会责任。中医药文化强调医者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要求医者不仅要具备高超的医术,还要有服务社会、救死扶伤的使命感。这与工匠精神中对职业的责任感和对社会的服务精神高度一致。

二中医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工匠精神的耦合分析

中医药高校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着力培养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国家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工匠精神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的求索精神、聪明睿智的创新精神与中医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高度契合性。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工匠精神的契合

中医药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在培养学生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上具有明确的导向性。这一目标与工匠精神中的精益求精和持之以恒的特质高度契合。中医药教育中的“上工治未病”与“大医精诚”理念,强调医者不仅要具备精湛的技术,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与工匠精神要求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不谋而合。在实际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是实现中医药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通过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内容,中医药高校能够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中医学科的深刻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实践、反复推敲,逐渐形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精湛的技艺,正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二)工匠精神对人才培养的反馈作用

工匠精神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对中医药高校的人才培养产生积极的反馈作用。首先,工匠精神的引入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医药学作为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学科,既需要继承传统,也需要不断创新。工匠精神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和突破,培养他们在中医学领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其次,工匠精神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成为连接学生与工匠精神的重要纽带。教师通过引导和示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掌握中医药理论和技能,还能够内化工匠精神,将其作为自我发展的指导标准。这种内化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符合时代需求的价值观,推动中医药教育从知识传授向价值塑造转变。

三中医药文化传承视角下医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现状

课题通过研究,制定形成了调查研究问卷,调研对象包括3中医药院校学生及4中医院的实习生和年轻医师,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获取较为真实、有效的调查数据。问卷涵盖了工匠精神认知、职业道德素养、专业技能素养和创新精神等维度,获取了全面而详实的数据,为进一步探讨中医工匠精神在中医药教育中的作用和培育路径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次调研中,共发放问卷195份,回收有效问卷187份,有效回收率为95.9%。

(一)中医工匠精神认知现状

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中医工匠精神有基本的认知,尤其是在“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等核心理念方面,超过80%的学生表示认同。然而,仅有42%的学生能够明确阐述中医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这表明在工匠精神的深度理解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二)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现状

在职业道德素养的调查中,约有60%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职业道德方面有较高的认知和理解,特别是在“医者仁心”与“大医精诚”方面的认知较为深刻。然而,只有35%的学生表示在实际学习和实习过程中能够始终如一地践行这些道德要求。这反映出当前中医药高校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知行脱节”的现象,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之间的衔接还有待加强。

(三)专业技能素养的掌握情况

专业技能素养是工匠精神的重要体现。本次调研中,超过70%的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理论与实践课程能够基本满足中医技能学习的需求,但在实际操作中,仅有45%的学生表示能够熟练运用所学技能,尤其是在复杂的临床操作和综合诊断能力方面,部分学生表现出信心不足。这显示出中医药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还需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在实践技能与临床应用的衔接上,应加强培训和指导。

(四)创新精神的培养现状

在创新精神方面的调研结果显示,虽然大部分学生理解创新在中医药发展中的重要性,但只有不到30%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创新性研究或提出创新思路。这一结果表明,当前中医药高校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尤其是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上,应增加创新导向的内容,鼓励学生在继承传统的同时,积极探索新方法和新技术。

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对于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还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都离不开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培育。中医药高校在培养医学生的过程中,将工匠精神作为人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仁心仁术的职业精神,还能够增强他们传承和创新中医药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中医药高校应当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师承教育模式,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搭建校企协同的实践平台,全面推动工匠精神的培育。通过这种系统化的教育路径,培养出一批具有高尚医德、精湛技艺和创新能力的中医药人才,为中医药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为推动国家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现代化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庄西真.多维视角下的工匠精神:内涵剖析与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17,(05):92-97.

[2]叶美兰,陈桂香.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的选择[J].高教探索,2016,(10):27-31.

[3]许玲.教育家精神与工匠精神融入职教师资培育的内在逻辑、作用机理与实现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4,(11):10-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