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网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

孙健

吉林省网络安全应急指挥中心

摘要:新时期背景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推广,网络突发事件层出不穷,此类事件的发生对于社会舆论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需要采取应急管理措施,制定完善的网络舆情管理机制,以便把网络突发事件造成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本文主要分析网络突发事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处理对策。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处理对策

引言

在信息时代下,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正在不断加快,促使人们可以及时了解到网络突发事件,一旦出现网络舆论将会对现实社会生活造成干扰。因此,需要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同时对其造成的社会舆论进行正面引导,促进基层部门在群众之间具备一定的公信力。

1浅析网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特点

网络突发事件一般是指由一个小范围的意外事故引起的,通过网络平台的力量向外传播形成公共事件,在社会民众之间引发了大范围的关注,并且链接同类案件,追溯此类事件的根源。网络突发事件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多种渠道向外传播,政府部门需要及时采取人为干预手段,以便降低其负面影响‌。网络突发事件具备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未知性强、复杂化等特点。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其需要面临的社会矛盾也比较多,网络突发案件比较多,对于现实社会生活造成了巨大冲击。社会各界民众对于网络突发事件的关注度都比较高,其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表达自身对于此类事件的看法,同时代表不同阶层民众的利益诉求,网络舆情聚焦于社会公共事件、公共权力及突发事件等,牵扯面比较多,且社会影响力比较大。其中包括教育、医疗、食品等领域。网络舆情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复杂化的发展态势。因为缺乏完善的网络舆情管理机制,导致网络上涌现出大批量的非理性网络舆论,逐渐演变为网络舆情危机,从而引发公共危机,对我国社会安全造成威胁,对政府部门的社会安全管理职能和公共决策造成影响,对于政府部门的网络应急处理工作提出了高要求[1]。

2网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对突发事件缺少足够重视

首先,相关部门对于网络群体事件缺少足够的认知,认为此类事件并不具备任何的实质性意义,因此未能在网络突发事件的初期及时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导致网络舆情不断扩散,继而给社会民众带来不利影响。因为缺少完善的网络应急管理机制,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对于此类事件缺少足够的关注,部分职工认为互联网存在对立情绪,对于网络热点事件的真假性存在疑虑。只有在网络热点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特点,其对社会秩序造成影响以后,才会采取相关的措施。网络突发事件的发展速度比较快,且无法精准预料。假如应对处置不当,很容易对舆论事件进行恶化升级,从而引起连锁反应[2]。‌

2.2突发事件的报道缺少真实性

网络突发事件作为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主要渠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推广,为人民提供了获取信息资源的便捷渠道,而网络突发事件在互联网平台中受到了广泛关注,其具备流量高、交互性强的特点。但是其开发性、虚拟性的特点致使人们对于网络信息的认可度也在不断降低。部分新闻信息存在凭空杜撰、肆意更改等问题,不真实的网络报道影响了民众对于新闻信息的认知了解,易对网民产生的思想意识产生不良影响,不实消息、网络暴力等作为网络突发事件的常见问题。网民在互联网上的发声通常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不探究事实,往往没有了解事情真相就发表评论,这些片面的评论会继续影响其他网民,导致舆情事件的发展偏离事实。‌

3网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具体对策

随着网络科技的应用推广,促使基层政府部门意识到网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且意识到互联网作为掌握群众舆论动向、了解民意的主要载体。通过构建网络突发事件舆情处理机制,保证突发事件出现以后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有效采集和分析,为上级部门掌握民情以及制定决策方案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3.1健全网络突发事件的法律制度

为了应对层出不穷的网络突发事件,需要制定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机制,以便对有危害性的网络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同时通过法律制度对网络上的不法言论进行严格规范。网络平台作为人们获取和传播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要增强内部管理,促使网络突发事件的报道可以受到法律机制的保护和约束。通过对网络突发事件的法律制度内容进行有效宣传,可以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促使其意识到网络并不时法外之地,并对自身的言论进行有效约束,以便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针对利用互联网恶意诽谤或是侮辱他人,或是非法截取和篡改电子数据的行为,需要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在积极推广互联网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多样化的信息渠道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增强网民的法律意识,并且研发出一套可操作性强的法律管理机制,以便对公民的合法权益进行充分保护。针对网络上传播的不实信息、网络暴力和利用网络公关等问题,制定科学化的法律法规,确保网络行为合法化[3]。

3.2提高工作人员的执政能力

国内的网络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基层政府部门对于此类网络事件的处理效果比较差,且使用的处理手段比较单一,无法满足社会民众的差异性需求。因此,需要提高管理人员对网络群体事件的高度关注。针对网络热点评论较多的情况下,基层政府部门要利用多样化的渠道,去开展宣传处理工作,以便对此类事件造成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并利用网络平台传播速度快的优势开展处理工作。与此同时,需要对基层部门的干部开展统一的技术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促使其在面对网络突发事件时可以具备一定的应急处理能力。且要提高党委干部的党性素养和执政能力,针对网络突发案件要总结出其中的规律,并培养领导干部的价值理念,维护政府部门在互联网上的良好形象,提高其的执政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3.3提升网站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网站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以便对网络突发事件进行有效处理,实现对网络环境的有效净化。网络管理人员需要对置顶帖和热点帖的内容进行核实处理,对于其中的内容进行严格把关,要把侵犯个人隐私和毁坏名誉的信息进行统一删除,以防对民众造成不良影响。还要对网络舆论进行正确引导,促使其可以起到积极作用。与此同时,要加强网站管理,倡导积极文明的网络行为,净化网络环境。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介,已经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且宣传报道中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形成舆论合力[4]。针对网络突发事件制定相关的应急处理机制,并且增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保证突发事件出现以后,可以实现对社会舆论信息的有效采集,并对其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处理,作为上级部门及时掌握民情、开展决策管理提供参考信息。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背景下需要对网络突发事件进行有效处理,并制定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应急管理人员的综合实力,以便降低突发事件对社会民众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构造具有正能量的社会舆论氛围。

参考文献:

[1]黄洋洋.R市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管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3.

[2]刘美萍.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协同治理机制构建研究[J].求实,2022(05):64-76+111.

[3]彭庆军,何雨菲.应急管理中政府部门合作的网络结构特征分析——以武汉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为例[J].中国应急管理科学,2022(08):92-105.

[4]李康康,杨东峰.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治理网络结构特征[J].现代城市研究,2022(06):31-37.

作者简介:孙健(19900202)男,籍贯:吉林松原,民族:汉,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科类(网络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