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MRI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金赛飞 马苗妙 金相丽
东阳市中医院 浙江东阳 322100
【摘要】:目的:研究CT和MRI于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抽选80例疑似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2023年4月至2024年7月间入院。分别为其开展CT检查、MRI检查,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CT、MRI的诊断价值展开比对 。结果:MRI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均高于CT检查,P<0.05。结论:于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断中,CT、MRI均可用,但相对而言,MRI诊断技术的准确性更高。
【关键词】:CT;MRI;股骨头坏死;准确性
股骨头坏死是由股骨头血供障碍所致骨组织坏死性疾病,年轻、中年患者为病症的主要患病人群,关节受累、难忍性疼痛为病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可对患者的运动能力、生活质量等产生严重影响[1]。创伤、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其他系统性疾病以及酗酒等均为股骨头坏死的主要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和积极干预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途径,因此,在诊断过程中,精确的影像学检查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观察CT与MRI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具体内容做如下阐述。
1资料、方法
1.1资料
本研究观察对象均为收治的疑似股骨头坏死患者,样本数为80例,入院时间为2023年4月至2024年7月期间。根据患者的性别,男性占41例,女性占39例;年龄统计范围:上限值61岁,下限值31岁,年龄平均值(49.12±1.87)岁;病程统计范围:1-11个月,病程平均值(4.12±0.27)个月;体质量统计范围:18.9-31kg/m2,体质量平均值(24.15±1.12)kg/m2
入选标准:经过初步的临床检查,结果显示可能为股骨头坏死;愿意主动配合进行临床体检、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具备正常的沟通能力,意识清醒。
排除标准:确诊患有骨关节炎、骨肿瘤、骨折的患者;有髋关节手术史的个体;曾经被诊断为股骨头坏死者;以及患有糖尿病、类风湿性疾病的患者。
1.2方法
CT检查: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时,应将电流设定在220-300mA之间,电压设定在120-140kV范围内,层间距和层厚均调整至5mm,重建厚度设定为1mm,螺距设定为5mm。检查期间,患者应保持仰卧姿势,执行常规的平扫检查,扫描范围应涵盖髋关节上方5-9cm的区域,对该部位进行横断面扫描。
MRI检查:使用1.5T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仪进行检查时,将矩阵设置为256×256,间隔设定为3-5mm。在执行STIR序列检查时,采用冠状面成像,将回波时间(TE)设定为20ms,重复时间(TR)设定为3800ms;在进行TSE序列检查时,进行冠状面、矢状面以及横断面加权成像扫描,TE调整为120ms,TR调整为3690ms;而在SE序列检查中,执行横断面加权成像扫描和冠状面扫描,TE设定为24ms,TR设定为600ms。检查期间,患者保持平卧位,首先进行平扫检查,扫描范围从股骨头顶端向下延伸至3cm处。
1.3观察指标
统计CT、MRI检查的准确性、敏感度和特异度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中的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均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采用“%”来表示计数资料,并通过X2检验得出结果。若结果显示P<0.05,则表明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据表1和表2数据,MRI检查的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和CT检查相比,均明显更高,P<0.05。
3讨论
股骨头坏死是血液供应中断引起的疾病,可引起髋关节疼痛、功能障碍,严重时影响行走和站立。此病不仅影响日常生活,且可能引起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病情发展可能导致股骨头形态和结构改变,引发并发症。及时诊断和治疗可延缓病情,改善生活质量[2]。早期干预的患者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通常优于晚期患者。
CT为临床常用的影像技术之一,其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且骨骼成像精确,在股骨头坏死诊断过程中,CT可将骨质疏松、塌陷、细小裂纹等骨结构微小改变清晰显示,为早其识别骨坏死提供可视化依据。但是,在股骨头坏死的早期阶段,CT可能无法检测出细微的病理变化,因此,该技术对于早期诊断能力存在限制[3]。
MRI是采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对人体内组织进行成像,其可通过水分子在磁场中的行为变化获取组织信息。该技术可在股骨头坏死的早期阶段识别出骨髓水肿和骨微损伤等细微改变,该类早期表现可在临床症状明显之前被检出,进而为及时干预提供机会,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4]。此外,MRI对周围软组织的成像具有较高的清晰度,有助于详细评估股骨头周围的血管、肌肉和其他结构的情况,帮助临床医务人员判断血供情况、病变严重程度等,有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
研究结果提示,MRI诊断股骨头坏死的准确性和敏感度均更高,分析其原因,骨髓水肿为股骨头坏死早期的重要特征之一,MRI检查可清晰的显示水肿范围及程度。且该技术对于疾病早期病变特征具有敏感的捕捉能力,为临床医务人员评估病情发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MRI作为一种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在诊断股骨头坏死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参考文献:
[1] 安秀芝,肖圆圆,任观庆,等. CT、MRI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及准确性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4,15(20):124-127.
[2] 倪剑刚. MRI及CT在诊断股骨头坏死中的应用价值评估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4,8(7):134-136.
[3] 承伟涓. CT、MRI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效果对比分析[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3,32(8):1509-1511.
[4] 王军,罗进坤. 螺旋CT轴位扫描联合MRI对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J]. 中国伤残医学,2024,32(10):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