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有机酸联用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霍海燕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51
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其多出现于食品、医疗等领域的部分环节中,如果不对大肠杆菌加以抑制,难以确保民众的安全 [1]。有机酸是一种常见的化合物,因其具有抑菌作用,且易于获取,因此常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 [2]。虽然多种有机酸均可以抑制大肠杆菌,但是单一有机酸所起到的作用较弱,基于此,本文从有机酸联用的角度进行了试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材料与试剂
从某实验室获取大肠杆菌,使用前将对应的培养物与甘油溶液相混合,甘油溶液的体积分数为 70% ,二者的混合比例为 1:1,混合后将其储存在 -40℃的环境中。在LB 肉汤中培养大肠杆菌。
从某生化科技公司获取乙酸、乳酸、丁酸、柠檬酸、苹果酸,上述有机酸的纯度等级均为分析纯。
从某生物公司获取罗丹明123 染料。
1.2 仪器与设备
酶标仪、荧光分光光度计、场发射扫描电镜。
1.3 方法
1.3.1 有机酸最小抑菌浓度
参考 CLSI 指南,利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首先,利用生理盐水配置有机酸标准溶液( 100mg/mL ),然后除菌。其次,配置细菌悬液。在培养大肠杆菌第一代时,培养 12 个小时,利用每分钟 4500 转的速度进行离心操作,操作时间为五分钟,然后利用生理盐水调整 OD600,直至达到 0.35,然后稀释 LB 肉汤(100 倍)。最后,测定 MIC 。在无菌 96 孔聚苯乙烯微孔板上,第一孔加入 200μL 质量浓度 10240μg/mL 经肉汤稀释的有机酸溶液,第1-8孔各加入 100μ LLB 肉汤,用移液枪作 2 倍稀释,最后一孔取 100μL 液体,随后每孔加入 100μL 细菌悬液。此时第 1-8 孔有机酸质量浓度从 5120μg/mL 依次减半至 40μμμL⨀ 。进行三次重复性试验,空白对照组仅含与各试验组等量的生理盐水。加液后盖板微荡,37℃培养 24 小时,用酶标仪测 OD600 ,与空白对照最接近的最小有机酸浓度即 MIC
1.3.2 测定有机酸联合抑菌指数
为测定两种有机酸的协同抑菌能力,需要用到 96 孔微孔板,同时利用棋盘格进行测定,得到联合抑菌指数(FICI)。微量棋盘法下,竖向加乙酸、横向加乳酸,调整使总体系浓度为 1/2MIC、1/4MIC、1/8MIC、1/16MIC,用 100μL 肉汤定容,各棋盘格加 100μL 细菌悬液, 37% 培养 24 小时后测 OD600 。FICI=(组分 A 在组合中的质量浓度 ÷ 组分 A 的 MIC) + (组分 B 在组合中的质量浓度 ÷ 组分 B 的 MIC)。FICI ⩽0.5 为协同作用; 0.5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重复性试验法,通过测定计算得到三组平行试验的数值结果后取平均值,然后利用SPSS27.0 软件展开单因素判断,如果 P<0.05 则表示差异明显。
2 结果与分析
2.1 有机酸对大肠杆菌MIC 的影响
MIC 指的是微生物在特定时间、环境中培养后,抑制特定微生物的最低药物浓度,通过单一测定各有机酸的 MIC 可知,乙酸、乳酸、丁酸的 MIC 较低,且三者的 MIC 值一致,均为 2560μg/mL ;柠檬酸、苹果酸的 MIC 值较高,且二者的 MIC 值一致,均为 5120μg/mL 。在测定出各有机酸的 MIC 后,计算不同有机酸联用的抑菌效果。
2.2 联合抑菌作用
如图 1 所示,为不同有机酸联用的抑菌效果。其中,图 a 是两种有机酸的联用抑菌效果图,其余三图为三种有机酸的联用抑菌效果图,结合对图 1 中四图的分析,可以明确不同有机酸联合抑菌的最佳浓度以及FICI 值。经图a 分析,这种有机酸组合的 FICI 值为 0.5,根据 FICI 值可以推断出这两种有机酸在联合抑菌方面起到的是相加作用。结合另外三张图分析,这三种组合的 FICI 值均低于 0.5,所以均可以发挥出协同抑菌的效果。由此可见,联用三种有机酸的抑菌效果强于联用两种有机酸。
a-乙酸+乳酸;b-乙酸+乳酸+丁酸;c-乙酸+乳酸+柠檬酸;d-乙酸+乳酸+苹果酸
图1 有机酸组合的联合抑菌效果

3 讨论
吴丽娜等学者 [3] 研究发现乳酸和过氧乙酸对大肠杆菌 O157 ∶ H7 生物膜有抑制作用,可作为食品工业杀菌剂以降低微生物污染风险。与前人研究不同,本文补充了有机酸抑菌数据,拓展了联用抑菌研究范畴,完善了相关研究体系,为食品、医药等行业控制大肠杆菌污染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助力开发高效安全的抑菌策略。
参考文献:
[1] 陈思宇 , 孙瑞雪 , 包晨鹏 , 等 . 基于氢氧化钙为中和剂的大肠杆菌丁二酸发酵 [J]. 中国调味品 ,2024,49(10):9-13.
[2] 夏莹莹 , 董潮 , 高增兵 , 等 . 复合有机酸对大肠杆菌攻毒小鼠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2,44(5):1207-1220.
[3] 吴丽娜 , 刘昀阁 , 张一敏 , 等 . 乳酸和过氧乙酸对大肠杆菌 O157 ∶ H7生物膜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J]. 食品科学 ,2022,43(9):10-18.
课题:内蒙古自治区直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大肠杆菌双向趋化行为的调控及其机制研究 》(ZSQN20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