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信息技术融合下计算机教学模式创新实践

作者

张海燕

平泉市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067500

摘要:信息技术融合为计算机教学带来新机遇。探讨计算机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融合下的创新实践,分析其对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培养的积极影响。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利用先进技术工具等方式,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计算机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融合;计算机教学模式;创新实践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教学面临新挑战与机遇。传统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教学需求,信息技术融合成为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开展信息技术融合下计算机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研究,对推动计算机教学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信息技术融合下计算机教学模式创新的背景与意义

1.1信息技术发展对计算机教学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中计算机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信息技术为计算机教学带来了丰富多样的教学工具,例如多媒体教学软件、在线学习平台以及虚拟实验室等。多媒体教学软件能够以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计算机知识,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易懂。在线学习平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随时随地学习计算机课程。虚拟实验室则让学生能够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计算机操作实践,减少了对硬件设备的依赖。

1.2传统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传统的高中计算机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局限性。在教学方法上,往往以教师为中心,采用单向的知识传授方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在讲解程序设计时,教师只是在黑板上书写代码,学生机械地记录,很难真正理解代码背后的逻辑。教学资源方面,较为单一,主要局限于教材和有限的机房设备。教材内容更新缓慢,无法跟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机房设备也可能因数量有限或配置滞后影响教学效果。

1.3创新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创新计算机教学模式在高中阶段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且十分紧迫。从重要性来看,创新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综合素养。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计算机能力不仅是操作技能,还包括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例如,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可以在实际项目中锻炼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等能力。从紧迫性而言,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且要求不断提高。高中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必须及时创新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为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信息技术融合下计算机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策略

2.1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

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是关键。首先,可以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定实际的项目任务,如设计一个简单的网站或者开发一个小型的管理系统。学生分组完成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如网页设计的HTML、CSS等语言,数据库管理的相关知识等。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教师提前录制教学视频,学生在课外观看视频学习基础知识,课堂上则进行讨论、答疑和实践操作。这样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时间分配,增加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2.2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整合与利用教学资源是信息技术融合下计算机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环节。一方面,要整合网络资源。互联网上有大量免费且优质的计算机学习资源,如开源代码库、在线教程等。教师可以筛选出适合高中学生的资源,并将其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例如,在讲解算法时,可以引入一些开源算法项目的代码进行分析。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学校内部的资源。学校的机房设备应定期更新维护,确保其能够满足教学需求。

2.3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化

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对于计算机教学模式创新至关重要。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创新的评价体系中,应增加对实践能力的考核比重。例如,可以设置专门的实践操作考试,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计算机项目,如编写一个程序或者配置一个网络环境。同时,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项目中的表现。教师可以制定详细的评价标准,如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指标。此外,还可以引入学生自评和互评机制,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同时也能从同学那里得到不同的反馈,促进学习的改进。

3.信息技术融合下计算机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效果与展望

3.1教学效果的评估与分析

评估与分析信息技术融合下的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是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来看,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例如,在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后,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相关的计算机语言和工具,还对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架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实践能力方面,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如在实践操作考试中,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记忆上。从学生的学习兴趣角度,创新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的兴趣,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学生更加主动地探索计算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3.2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在信息技术融合下计算机教学模式创新的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新的教学工具和技术掌握不够熟练,影响了教学效果。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应加强教师的培训,提供定期的信息技术培训课程,让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如多媒体制作、在线教学平台使用等技术。其次,教学资源的整合与管理存在困难。网络资源众多,但筛选出适合高中学生且符合教学大纲的资源并不容易。学校可以组织专门的教师团队负责资源的筛选和整合工作,同时建立有效的资源管理机制,确保资源的质量和更新。

3.3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展望未来,信息技术融合下的高中计算机教学模式将朝着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智能化方面,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教学过程将更多地引入智能辅导系统。例如,学生在学习编程时,智能辅导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代码错误提供实时的、针对性的建议,就像有一个专属的辅导老师。个性化则体现在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定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教师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多元化是指教学形式和教学资源的多元化。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更加普及,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也将逐渐应用于计算机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逼真的学习体验。

结束语:信息技术融合下计算机教学模式创新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提升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但仍需不断探索和完善,以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持续推进教学模式创新,为培养高素质计算机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邓节军.信息技术下计算机教育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21,18(17):132-133.

[2]乔亚丽.翻转课堂与信息技术条件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J].信息记录材料,2020,21(01):224-225.

[3]苏雪,石烺峰.职业院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研究——基于移动APP学习平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09):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