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心脏介入治疗中支架与药物球囊选择的综合护理策略

作者

沙卉 权帅(通讯作者)

徐州市中医院心脏介入中心 江苏 徐州 221000 陆军第七十一集团军医院手术室 江苏 徐州 221000

摘要:通过病情评估、患者因素和经济技术考虑,合理选择支架或药物球囊进行治疗。详细阐述了术前、术中、术后的综合护理策略,包括患者教育、心理支持、生命体征监测、并发症预防与处理、中医护理、康复指导等方面,旨在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风险。

关键词:心脏介入治疗;支架;药物球囊;综合护理

心脏介入治疗作为现代心血管医学的重要手段,在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治疗过程中,支架与药物球囊的选择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关键环节。两者各有优势,适用于不同的病情和患者群体。因此,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并配合综合护理策略,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本文旨在探讨支架与药物球囊的选择依据,并提出心脏介入治疗前、中、后的综合护理策略,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支架与药物球囊的选择依据

1.病情评估

狭窄程度是首要考虑的因素,轻度或中度狭窄的血管病变可能更适合采用药物球囊进行治疗。药物球囊通过在球囊表面涂覆抗增殖药物,在扩张血管的同时将药物释放至病变部位,从而有效抑制血管内膜的增生,减少再狭窄的风险。对于重度狭窄的血管病变,支架则成为更合适的选择。支架通过物理支撑作用,能够迅速恢复血管的通畅性,确保心肌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小血管病变和分叉病变由于血管结构复杂,支架植入难度较大,且易引发并发症,更适合采用药物球囊进行治疗。

2. 患者因素

年轻患者或预期寿命较长的患者,由于需要长期保持血管的通畅性,支架因其持久的支撑作用而更为合适。对于存在出血风险或无法长期口服双抗药物的患者,药物球囊则成为更好的选择。药物球囊无需植入永久性异物,减少了出血风险,且术后对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要求较低,更适合这些特殊患者群体。

3. 经济与技术考虑

支架技术成熟,价格相对较低,是多数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随着药物球囊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价格的逐步降低,其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广阔。药物球囊虽然价格较高,但其避免了支架植入可能带来的异物感和长期服药的经济负担,对于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患者来说,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二、心脏介入治疗的综合护理策略

(一)术前护理策略

手术前医护人员需采用通俗易懂且温和亲切的语言,全面而详尽地向患者阐述治疗的核心目的、具体流程以及潜在的风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对支架与药物球囊选择背后科学依据的解读,手术操作的每一个关键步骤,以及术后可能面临的并发症和相应的预防策略。通过细致入微的解释,患者能够更清晰地理解自己的病情及所面临的治疗方案,进而有效提升其治疗的依从性,确保手术顺利进行。还需扮演好倾听者的角色,耐心接纳患者的所有担忧与疑虑,给予他们充分的情感理解和心理支持[1]。通过分享手术团队的专业资质和过往成功案例,可以显著增强患者的信心,减轻其内心的恐惧与不安。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如心理疏导、放松技巧训练等,也是帮助患者有效应对手术压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吸烟、饮酒的患者,应坚决劝导其戒除这些不良习惯,以降低手术风险。建议患者遵循低盐、低脂的饮食原则,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通过合理控制饮食来优化体重,进而改善心肺功能,提升对手术的耐受能力。此外,鼓励患者参与适度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还能为即将到来的手术做好更为充分的准备。

(二)术中护理策略

一旦手术开始,护士需紧密配合手术医生,确保每一步操作的顺利进行。护士需持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等,及时发现并报告任何异常变化,以便医生能够迅速做出反应。还需协助医生准确选择与操作支架或药物球囊[2]。这包括根据术前评估结果,准备合适的支架或药物球囊型号,确保其在手术过程中能够顺利植入病变部位。操作过程中,护士需保持高度的专注与细心,确保每一步操作的准确无误,以减少手术风险。心脏介入治疗虽然具有微创、恢复快等优点,但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护士在术中需时刻保持警惕,注意手术操作过程中的血管损伤与撕裂风险。一旦发现血管损伤迹象,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还需密切关注手术过程中的任何异常情况,如患者突发心律失常、血压骤降等,及时配合医生进行处理,确保患者安全。术中护理过程中,还需与手术团队保持紧密的沟通与协作,确保手术信息的准确传递与共享。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语言安慰、握手等方式,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减轻其手术过程中的紧张与恐惧情绪。

(三)术后护理策略

术后患者需被安置在心电监护下,持续监测心率、心律、血压等生命体征,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状况。保持手术穿刺点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预防感染。中医护理强调气血调和,可选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外敷,促进伤口愈合[3]。饮食方面遵循中医“药食同源”的理念,为患者提供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摄入,避免辛辣、油腻食物。根据中医辨证,可选用黄芪、丹参等药材煲汤,以补气养血、促进康复。在医生指导下,适时进行床上肢体活动,如踝泵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随着病情稳定,逐渐增加下床活动时间,但应避免剧烈运动。采用耳穴压豆法,选取、肝、脾等穴位,以调节脏腑功能,缓解术后焦虑。通过心理疏导、音乐疗法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保持平和心态。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交流,分享康复经历,获得情感支持。针灸可选取内关、心俞等穴位,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通过这些综合护理措施的实施,可有效促进心脏介入治疗后患者的康复进程。

三、结语

总之,心脏介入治疗中支架与药物球囊的选择需综合考虑病情评估、患者因素以及经济与技术等多方面因素。通过精准的病情评估,结合患者的年龄、预期寿命、出血风险及经济承受能力等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是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同时,心脏介入治疗的成功不仅依赖于精湛的手术技术,更离不开全面、细致的护理服务。术前、术中、术后的综合护理策略对于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护理理念的持续更新,心脏介入治疗的综合护理策略将更加完善,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舒适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王艳,张莉.综合护理干预对实施心脏介入手术治疗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24,19(S1):136-138.

[2]马艳霞.综合护理对冠心病心脏介入术患者心脏康复效果的影响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01):169-171.

[3]黄鸣,楼娟.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在心脏介入手术治疗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15):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