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BIM技术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作者

王明尧

山东英才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4

摘要:随着建筑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已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本篇论文探讨了BIM技术在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进中的应用,目的是建立一个适应BIM职业技能培训的课程体系,增强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工作品质。文章通过审视BIM职业教育的当前状况以及“1+X证书”制度的执行背景,提出了创建“基础课程+实践课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初步构想,并为课程体系的改进实施提供了详细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优化的课程体系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建筑行业培育出更多掌握BIM技术的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 BIM技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课程体系优化;平台课程;应用课程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建筑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BIM技术作为建筑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强大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能力,在建筑设计、施工管理、运维管理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建筑行业高素质技术人才培育的关键场所,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必须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将BIM技术整合进课程设置中,这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本项研究的目标在于改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结构,增强学生对BIM技术的掌握,以期培育出更多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BIM技术在国内迅速发展,众多高职院校开始注重将BIM技术融入专业教学。尽管如此,BIM职业教育目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不符等问题。因此,构建一个适应BIM职业技能教育需求的课程体系,是当前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门且棘手的问题。

1.2.2 国外研究现状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筑业对BIM技术的应用较早,BIM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也相应地开展得较早。例如,美国、新加坡、香港等地的多所高校,在政府的资助下,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建立了校内的BIM实验室和虚拟工程中心等实训基地,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开设BIM课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二、基于BIM技术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思路

2.1 “1+X证书”制度实施背景

教育部及其他多个部委共同发布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计划启动首批5个职业技能领域(包含六个证书)的试点,其中包括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一制度的推行,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方向。

2.2 构建“平台课程+应用课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2.2.1 平台课程

平台课程构成了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和理论知识。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平台课程应包括建筑制图与构造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同时整合BIM技术基础,涵盖BIM建模软件与环境、BIM建模方法、BIM属性定义与编辑等内容。这些课程应安排在1-2学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原有课程模块进行优化,强化技能点,同时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2.2.2 应用课程

应用课程是专业课程体系的深化和拓展,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应用课程应涵盖绿色建筑技术、GIS技术基础课程等内容,同时融入BIM技术在居住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及专业综合实践中的应用。这些课程应分布在3-5学期,与平台课程不同的是,应用课程主要解决的是学生对于BIM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纯的技能考核。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熟练应用BIM,才能达到“1+X”证书制度的目的。

三、基于BIM技术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实施建议

3.1 对应“1+X证书”制度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以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的土建大类为例,根据“1+X证书”制度,调整了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依据证书的考试内容和大纲,重新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将技能考核点整合进人才培养方案,并合理规划了教学安排。此外,可以探索实施“学分银行”制度,通过证书代替考试,即学生一旦通过考试获得证书,即可认定其相关课程考核通过,并获得相应的学分。。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课程体系实施的关键。为了提升BIM技术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教学效果,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BIM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水平。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参加BIM技术培训、邀请行业专家进校讲座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3.3 建设BIM实训基地

学生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的关键地点是实训基地。为了增强学生的BIM技术运用能力,建设BIM实训基地是必要的,这需要配备尖端的BIM软件和硬件设施,为学生打造优质的实践环境。此外,与企业联手开展实习实训项目,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BIM技术的应用方式和技巧。

3.4 评价体系的完善

评价体系对于检验教学成效和学生学习成果至关重要。为了准确反映学生的BIM技术运用能力,评价体系的完善是必须的,将BIM技能考核融入课程考核体系,并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BIM应用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同时,建立BIM技能竞赛和认证体系,鼓励学生积极投身于BIM技能的学习和实践。

四、案例分析

4.1 案例背景

某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实施“1+X证书”制度的过程中,针对BIM技术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课程体系优化。通过构建“平台课程+应用课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BIM实训基地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学生的BIM技术应用能力。

4.2 实施效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探索,该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在BIM技能考核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学生的BIM建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也在实际项目中展现出了较强的BIM应用能力。此外,该院校还与企业合作开展了多个BIM技术应用项目,为学生的实践锻炼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五、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本研究通过构建“平台课程+应用课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显示,经过优化的课程结构显著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实际操作技能,有助于培育更多掌握BIM技术的高技能专业人才。此外,强化教师团队、建立BIM实践基地以及完善评估体系等方法,同样是提高BIM教学成果的关键手段。

5.2 展望

随着BIM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优化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展望未来,BIM技术在绿色建筑和智能化建筑等领域的应用值得深入研究,课程体系亦需扩展其内容与深度。此外,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促进BIM技术在建筑业的创新与进步。

参考文献:

[1]谢奕欣.BIM技术融入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J].中国科技投资,2021,(08):77-78+87.

[2]杨春燕.BIM技术在高职建筑工程专业中的课程体系中的运用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9,6(83):287-289.DOI:10.16541/j.cnki.2095-8420.2019.8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