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力行业中热动设备的故障预测与诊断技术

作者

王利杰

中能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88

摘要:电力作为现代社会基石,热动设备在发电环节举足轻重,涵盖汽轮机、锅炉、燃气轮机等核心装备。它们长期处于高温、高压、高转速工况,部件易磨损、腐蚀、疲劳,故障突发将致机组停机,影响供电稳定性,甚至引发电网波动,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与社会影响。因此,精准高效的故障预测与诊断技术是确保设备健康、电力可靠供应的关键,助力行业迈向精细化、智能化运维新阶段。鉴于此,本文就此展开了论述,以供参阅,

关键词:电力行业;热动设备;故障预测;诊断技术

引言

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稳定运行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热动设备如汽轮机、锅炉、换热器等在电力生产过程中承担着能量转换和传输的重要任务。然而,由于长期运行、环境因素及材料老化等原因,热动设备难免会出现各种故障,影响电力生产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因此,开展热动设备的故障预测与诊断技术研究,对于提前发现潜在故障、避免重大事故发生、降低运维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1电力行业热动设备常见故障类型、成因及危害

1.1磨损故障

在汽轮机中,转子与汽封间高速相对运动,因润滑不良、装配精度欠佳或杂质混入,汽封齿与转子碰磨,表面材料脱落、间隙改变,致振动加剧、效率降低;锅炉受热面管道内汽水冲刷,水中杂质“打磨”管壁,管壁变薄、强度下降,有爆管风险,威胁机组安全,引发非计划停机抢修。

1.2腐蚀故障

锅炉受燃煤含硫等杂质影响,燃烧产生二氧化硫、三氧化硫,遇水蒸汽成酸雾,腐蚀水冷壁、过热器等金属部件,出现麻点、坑洼,降低传热效率、缩短设备寿命;凝汽器管材因循环水水质差,受氯离子等侵蚀,穿孔泄漏,破坏真空环境,使汽轮机背压升高、出力受限。

1.3疲劳故障

汽轮机叶片受交变应力,启动停机频繁、共振工况下,根部易萌生裂纹,裂纹扩展至临界尺寸会断裂,高速甩出破坏机匣、转子等,整机报废;大型发电机转子长期受电磁力、离心力,轴颈、线槽处疲劳损伤积累,引发轴系振动异常,干扰发电正常进行。

2电力行业中热动设备的故障预测与诊断技术

2.1传统故障预测与诊断技术

2.1.1振动分析技术

基于设备运行振动蕴含丰富“健康信息”,在轴承、机壳等部位设加速度、位移传感器,采集振动信号。频谱分析拆解信号,识别故障特征频率,如不平衡故障基频突出,不对中故障二倍频显著。但复杂工况下,多振源、背景噪声干扰,弱故障特征易淹没,误诊、漏诊难避免,且依赖专业人员经验解读信号。

2.1.2油液监测技术

油液监测技术宛如设备“血液检查”,润滑油在热动设备内循环流动,是洞悉设备内部健康的关键媒介。分析其理化特性,观测黏度、酸碱度变化,能察觉油质劣化端倪,酸性增强或许暗示有腐蚀隐患滋生。聚焦污染指标,检测油中水分、杂质含量,水分超标易引发油液乳化,削弱润滑、加速部件锈蚀。磨损微粒监测更是核心环节,光谱分析利用元素对光吸收、发射特性,精准测量铁、铜等金属元素含量,量化部件磨损程度;铁谱分析则似“微观侦探”,依磨粒各异形状(块状、片状、丝状)、大小及色泽,研判磨损是切削式、疲劳式还是胶合式。但对突发性故障预警滞后,采样周期、测试精度受成本制约,难实时反映设备瞬时“病情”,且无法监测非油润滑部位隐患。

2.1.3红外测温技术

红外测温技术巧妙利用世间万物固有属性——物体表面温度与其红外辐射能量紧密关联,以此为“钥匙”开启热故障检测之门。热像仪作为核心工具,如同“热视觉精灵”,能敏锐捕捉设备表面热分布全景图像,将无形热信号转化为直观可视图像。在电力热动设备“躯体”上,电气接头仿若“神经末梢”,电流过载、接触不良时会迅速发热,在热像图中“原形毕露”;轴承作为转动“关节”,缺油、磨损致温升高,也能被清晰标注“热点”,让局部过热隐患无处遁形,以便运维人员及时“降温灭火”。但仅反映表面温度,内部深层故障难察觉,且受环境辐射、测量角度干扰,测温误差大。

2.2新兴智能故障预测与诊断技术

2.2.1人工智能算法应用

在电力热动设备故障诊断领域,人工智能算法尤其是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技术,正掀起一场精准诊断的“革命”。机器学习中的神经网络仿若一个勤勉且聪慧的“学徒”,被投喂海量涵盖汽轮机、锅炉等各类热动设备故障样本,这些样本详细记录振动幅值变化、温度异常波动等关键数据。神经网络在这数据“海洋”里反复“畅游”、深度学习,逐渐明晰故障模式与物理特征间复杂映射,搭建高度适配的诊断模型。

深度学习下的CNN(卷积神经网络)则聚焦于图像维度,面对红外热图,其卷积层、池化层协同运作,像精密滤网与放大镜,层层剖析、提取热图深层特征,精准甄别细微温差背后隐藏故障。以汽轮机叶片诊断为例,模型对叶片裂纹不规则热信号、腐蚀侵蚀热分布、积垢导致热传导异常,能闪电识别,超80%准确率远胜传统依赖人工经验的频谱分析等方法,突破经验桎梏,让故障诊断迈入智能“快车道”。

2.2.2大数据分析技术

大数据分析技术于电力热动设备运维中,犹如一位拥有“上帝视角”的洞察者,深挖数据“富矿”以预测故障。设备历史运行日志记录启停次数、运行时长、负荷波动;维护记录含检修时间、更换部件详情;环境数据涵盖温度、湿度、粉尘浓度等,海量数据汇聚是基石。关联分析恰似“数据侦探”,在锅炉系统里,深度挖掘燃料量增减、风量适配、蒸汽参数波动组合,锁定与结焦、熄火故障强关联规则。聚类分析按运行状态相似性“物以类聚”,划分正常高效、低效亚健康、故障临界等状态“簇群”,异常检测则是敏锐“哨兵”,一旦数据点游离正常“簇群”,即刻预警。在实际锅炉运维中,提前数小时察觉故障端倪,为运维团队筹备抢修、调整工况争取宝贵时间,防患未然守护设备安全。

2.2.3物联网融合技术

物联网宛如无形“神经网络”,赋予热动设备“感知”与“沟通”能力,实现运维革新。热动设备植入高敏传感器,实时捕捉振动、温度、压力,通信模块似“信使”,依托物联网将数据飞速传至云平台。云平台汇聚各方数据后,强大算力展开分析处理,远程监控中心大屏上,设备运行状况以可视化图表动态呈现,运维人员仿若置身现场。移动端APP更像贴身“预警铃”,故障萌芽瞬间推送消息。智能电表、水表同步发力,设备能耗数据与运行状态关联比对,能耗莫名攀升,可能预示部件磨损加重、效率降低等隐患。从设备“诞生”装机到日常运维、老化退役,全时空监控,故障响应从“被动滞后”转为“主动敏捷”,保障电力供应连续性与稳定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行业中热动设备的故障预测与诊断技术是提高运维效率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通过综合运用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机器学习算法、深度学习技术以及物联网与远程监控技术等关键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热动设备的实时监测、故障预警和远程诊断。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热动设备的故障预测与诊断技术将在电力行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崔玉东.热电公司设备故障诊断与预测性维护技术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工业A.2024(09):0065-0068

[2]康喜,黄海宇.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机动设备早期故障智能诊断技术研究与应用[J].工业加热.2024(03):

[3]陶宁.基于智能监测技术的电气一次设备故障诊断与预测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2024(06):0129-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