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朱卉
清原满族自治县交通运输发展服务中心 辽宁省抚顺市 113300
摘要: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迅猛发展,道路桥梁工程数量与规模不断攀升。道路桥梁沉降段作为道路与桥梁过渡的关键部位,其路基路面施工质量至关重要。由于桥梁与道路结构特性及受力差异,沉降段易出现不均匀沉降,引发桥头跳车等病害,不仅降低行车舒适性,还加速路面损坏,影响道路使用寿命与交通安全。因此,深入研究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保障道路桥梁工程质量、促进交通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基于此,本文章对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引言
公路是满足日常出行需求和运输需求的主要渠道,它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交通运输任务,也是交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沉降问题,给公路运输带来很大的安全风险,必须高度重视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减少沉降带来的安全隐患。
一、道路桥梁工程路基路面沉降的原因
道路桥梁工程路基路面沉降的原因较为复杂,地基土质不良是关键因素之一,软土地基承载能力低、压缩性大,在长期车辆荷载与自重作用下易产生较大沉降;施工过程中的填土压实不足,使得路基土体不够密实,后期受荷时易发生变形;桥头搭板设置不合理或施工质量不佳,不能有效缓解桥梁与道路间的沉降差异;车辆超载现象普遍,远超路基路面设计承载能力,加速了结构层的损坏与沉降,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最终导致路基路面沉降问题的产生。
二、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的难点
(一)不均匀沉降问题
由于桥梁和道路的结构性质、基础类型以及所承受的荷载存在差异,在二者的衔接处容易出现沉降程度不一致的情况。道路部分主要承受路面交通荷载和土体自身重力,而桥梁基础通常较深,承载能力设计标准高。在车辆频繁行驶的情况下,道路路基的压缩变形会不断累积,特别是软土地基路段更为明显。桥梁的刚度较大,相对沉降较小,这种差异使得衔接处容易产生错台,导致路面不平整。这种不均匀沉降不仅会影响行车的舒适性,还会对车辆的行驶安全构成威胁,如造成车辆颠簸、跳车等现象。
(二)填土压实度难以保证
靠近桥台的区域由于空间狭窄,大型压实设备难以充分施展操作,导致压实工作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填土的材料特性也会影响压实度,不同的土质有不同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如果填土的含水量控制不当,当含水量过高时,土颗粒之间的孔隙被水分占据,压实过程中空气难以排出,就很难达到规定的压实度;而含水量过低,土颗粒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同样不利于压实。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使得沉降段路基填土压实度难以达到预期标准。
三、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要点
(一)地基处理质量控制
对于软土地基进行详细勘察,确定其土层分布、含水量、孔隙比等参数。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如换填法,要严格把控换填材料的质量,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的强度、粒径等指标。换填过程中,要分层压实,每层的压实厚度、压实度都要精准控制,一般压实度应达到95%以上,且需采用合适的压实设备,如重型压路机进行碾压。若采用深层搅拌桩等加固方法,要严格控制水泥浆的配合比、搅拌深度、搅拌速度等参数,确保桩体的强度和整体性。施工完成后,要进行地基承载力检测,只有达到设计要求的承载力标准后,才能进行后续路基施工,防止因地基处理不当导致后期沉降。
(二)选择合适的路基填料
优先选用级配良好、透水性强的材料,如碎石土、砾石土等,避免使用高液限黏土、有机质土等不良填料。在填料进场前,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检验,包括颗粒分析、液塑限测定、重型击实试验等,确保其物理力学性能符合设计规范。对于不同来源的填料,不能混合使用,以防性质差异大导致压实不均匀。在填料的摊铺过程中,要控制好摊铺厚度,一般不超过30厘米,并且要保证摊铺的平整度,避免出现坑洼或堆积现象。要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施工,避免在雨天进行填料摊铺,防止填料含水量过高影响压实效果,确保路基填料的质量稳定可靠,为减少沉降奠定基础。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压实工艺
根据路基填料类型、厚度等确定合适的压实设备组合和压实参数。对于砂性土,可先采用轻型压路机稳压,再用重型压路机振压;对于粘性土,则需要适当增加碾压遍数和静压时间。压路机的行驶速度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般不超过4千米/小时,以保证压实效果。在压实过程中,要遵循先边缘后中间、先慢后快、先轻后重的原则,确保路基各个部位都能得到充分压实。要注重压实的重叠宽度,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轮宽。对于桥台等特殊部位,由于空间有限,可采用小型压实设备进行补充压实,并采用灌砂法、核子密度仪等多种检测方法对压实度进行实时检测,发现压实度不足及时返工处理,确保整个路基的压实质量均匀达标,有效减少沉降量。
(四)科学设置桥头搭板
根据桥梁的长度、路基的沉降预估量等确定搭板的长度、宽度和厚度等尺寸参数,一般搭板长度应根据桥头填土高度和路基沉降计算确定,且不宜小于5米。搭板的钢筋布置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其数量、间距、直径等符合规范,以提供足够的抗拉强度。在搭板的安装过程中,要保证其与桥台和路面的连接牢固,连接部位的混凝土浇筑质量要严格控制,防止出现裂缝或松动。搭板的顶面标高应与路面设计标高一致,误差控制在较小范围内,一般不超过±5毫米,以保证车辆行驶的平稳性。要对搭板下的填料进行特殊处理,可采用半刚性基层材料,并保证其压实度达到较高水平,减少搭板下的沉降,从而有效防止桥头跳车现象的发生,提高道路桥梁沉降段的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
(五)完善排水系统
在道路桥梁沉降段,要设置合理的横坡和纵坡,一般横坡应控制在1.5%-2.5%之间,纵坡根据道路设计要求确定,确保路面排水顺畅,避免积水渗入路基。在路基两侧要设置排水沟,排水沟的深度、宽度和坡度要符合设计要求,且要具有足够的排水能力,防止水流倒灌。对于地下排水,可设置渗沟等设施,渗沟内的填充材料要选用透水性好的碎石、砂等,并包裹土工布防止堵塞。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排水设施的衔接部位,确保密封良好,防止漏水。要定期对排水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清理杂物和淤泥,保证排水系统的畅通,降低路基路面受水侵蚀而产生沉降的风险,延长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
结束语
综上所述,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通过对地基处理、填料质量、压实工艺、搭板设置以及排水系统等多方面进行严格把控,能够有效减少沉降段的不均匀沉降,提高道路桥梁的整体稳定性和行车舒适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循相关规范与标准,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质量控制措施,为社会打造安全、高效、耐用的道路桥梁工程。
参考文献
[1]尚渝超.道路工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要点[J].交通建设与管理,2022,(06):142-143+117.
[2]李慧君.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要点探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2,45(11):41-43.
[3]董力红.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运输经理世界,2022,(29):117-119.
[4]王海鹏.道路施工中的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2,(18):267-269.
[5]孙黄平,王明亮.公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22,(25):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