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
梁婧婧
山东莒县第五实验小学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分析了大单元教学对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阐述了其有助于知识整合、思维提升、实践应用等多方面作用。重点从单元主题设计、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创新以及教学评价优化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加以说明,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 大单元教学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核心素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有助于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二、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内涵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小学数学中,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这些核心素养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学生数学素养的整体。
(二)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内涵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是指以教材中的大单元为基础,从整体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规划和设计,打破传统的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模式,将相关的知识点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大单元教学,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对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知识的整合与构建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繁多且分散,大单元教学能够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大单元教学中,可以将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等)和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等)的相关知识整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更好地理解图形的特征、周长、面积和体积等概念,从而构建起系统的图形知识结构。
(二)有助于思维能力的提升
大单元教学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迁移,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在解决大单元教学中的综合性问题时,学生需要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如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创新思维等。例如,在“数学广角”大单元教学中,通过对排列组合、优化等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四、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
(一)精心设计单元主题,明确核心素养目标
单元主题的设计是大单元教学的关键。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具有统领性和综合性的单元主题。例如,在设计“数的运算”大单元时,可以以“运算的意义与方法”为主题,涵盖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在确定单元主题后,要明确本单元教学要培养的核心素养目标,如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意识等,并将这些目标细化到每个教学环节中。
(二)整合教学内容,构建知识网络
1. 梳理教材知识体系
教师要对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全面梳理,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在“统计与概率”大单元教学中,要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等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了解统计的全过程。同时,要将不同年级教材中关于统计与概率的内容进行串联,如低年级的简单数据收集,中年级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高年级的扇形统计图和概率初步知识等,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统计与概率知识网络。
2. 补充拓展教学资源
除了教材中的内容,教师还应根据教学需要补充拓展相关的教学资源,如数学故事、数学游戏、数学文化等。例如,在“图形的运动”大单元教学中,可以引入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中的对称图案,让学生在欣赏和制作剪纸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图形的对称性质,同时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培养核心素养
1. 问题导向教学法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核心素养。例如,在“方程”大单元教学中,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小明去商店买文具,一支铅笔 x 元,一个笔记本 3 元,他买了 2 支铅笔和 1 个笔记本共花了 7 元,求铅笔的单价。”让学生通过列方程、解方程来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方程思想和应用意识。
2. 小组合作探究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共同学习。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大单元教学中,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探究如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每个小组可以通过实际操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总结出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在全班进行汇报展示。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优化教学评价,促进核心素养发展
1. 多元化评价主体
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例如,在学生完成小组合作项目后,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说说自己在项目中的表现和收获;然后小组内成员进行互评,评价其他成员的贡献和不足;最后教师进行综合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通过多元化评价,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
2. 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参与度、小组合作能力、作业完成情况等。同时,也要进行终结性评价,如通过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等方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大单元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探究活动中的表现等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依据,占总成绩的 40%;将单元测试成绩作为终结性评价的依据,占总成绩的 60%。通过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五、结论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是一种符合教育发展趋势的教学模式。通过精心设计单元主题、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优化教学评价等策略,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实践大单元教学,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在未来的教学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大单元教学的实施细节,完善教学策略,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育教学的改革要求。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马云鹏.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9):36 - 39.
[3] 郑毓信.数学教育视角下的“核心素养”[J].数学教育学报,2016,25(3):1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