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关于生态理念在水利水电设计过程中的应用

作者

路远

华设设计集团四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本文探讨了生态理念在水利水电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具体应用。分析了传统水利水电设计存在的生态问题,阐述了生态理念融入各设计环节的要点,包括选址规划、水工建筑物设计、水资源配置等方面,旨在实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为相关设计工作提供参考,推动行业朝着更加生态友好的方向迈进。

关键词:生态理念;水利水电设计;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在防洪、发电、灌溉、供水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不仅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必要的能源和水资源,还对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过去一些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充分考虑,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这些破坏包括河流形态的改变,导致河流的自然流动特性受到影响;生物栖息地的丧失,使得许多物种失去了生存的空间;水质恶化,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和人类的饮水安全。如今,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认识的深入,生态理念日益受到重视。将生态理念融入水利水电设计过程中,对于减少工程建设对生态的负面影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着极为关键的意义。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还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长远利益与环境的可持续性相协调。

二、传统水利水电设计中存在的生态问题

(一)河流形态改变

传统的水利水电工程往往会通过修筑大坝、渠道等方式对河流进行改造。例如,大坝的建设阻断了河流的连续性,使得天然河流的水流速度、水位等发生较大变化,原本蜿蜒曲折、宽窄变化的河流形态被改变成相对规整、单一的形态,这对河流中鱼类的洄游通道造成破坏,许多需要在不同河段完成生活史的鱼类无法正常繁殖和生存。

(二)生物栖息地破坏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占地、开挖等活动,会直接侵占周边大量的湿地、河滩等生物栖息地。像一些河滩地带原本是众多鸟类觅食、栖息的场所,工程建设使其面积锐减,导致鸟类失去了重要的生存空间。同时,工程引起的水文条件变化也间接影响了周边植被的生长,进一步破坏了依赖这些植被生存的动物栖息地。

(三)水质影响

水库等蓄水设施建成后,水流速度减缓,水体自净能力下降。而且,如果水库周边存在农业面源污染或者生活污水排放等情况,更容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等水质恶化问题。此外,部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废渣、废水排放若处理不当,也会对周边水体环境产生污染,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三、生态理念在水利水电设计选址规划阶段的应用

(一)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现状

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选址时,要对拟选区域的生态系统类型、生物多样性、河流水文特征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比如,对于存在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或者重要湿地生态系统的区域,应尽量避开,选择对生态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的地段进行工程建设,从源头上减少可能产生的生态破坏。

(二)遵循生态完整性原则

要保证所选区域的生态系统在工程建设后依然能够维持相对完整的结构和功能。例如,尽量选择在生态系统具有一定弹性和恢复能力的区域,避免因工程建设导致大面积生态系统破碎化,确保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生态过程能够持续正常进行,为各类生物提供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

(三)结合区域生态规划

水利水电工程选址需要与所在区域的整体生态规划相契合。如果该区域规划重点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那么工程的选址就要考虑如何与之协同,比如选择在不会破坏生态旅游景观且能够为周边农业提供稳定灌溉水源的地方,通过合理选址助力区域生态经济的良性发展。

四、生态理念在水工建筑物设计中的应用

(一)生态型大坝设计

1.鱼道设计

为了解决大坝阻断鱼类洄游通道的问题,在大坝设计时要合理设置鱼道。鱼道的形式多样,如竖缝式鱼道、池式鱼道等。以竖缝式鱼道为例,它通过设置一系列垂直的缝隙,利用水流落差形成适合鱼类逆流而上的水流条件,帮助鱼类顺利通过大坝到达上游繁殖区域,保障鱼类种群的繁衍。

2.生态泄水孔设计

生态泄水孔能够模拟天然河流的流量变化过程,在不同季节、不同时段按照生态需求进行合理泄水。比如在鱼类繁殖期,通过生态泄水孔适当增加下泄流量,营造适宜鱼类产卵的水流环境;在枯水期,也能保证下游河道有一定的生态基流维持水生生物生存和河岸带植被生长。

(二)生态型渠道设计

渠道设计要尽量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割裂。可以采用生态护坡技术,如植被型生态护坡,在渠道边坡种植适合当地生长的草本植物、灌木等,这些植被的根系可以固土护坡,防止水土流失,同时为昆虫、小型哺乳动物等提供栖息场所,增加渠道周边的生物多样性。另外,优化渠道的断面形状,采用接近天然河道断面的形式,使水流更自然,利于维持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五、生态理念在水资源配置设计中的应用

(一)保障生态用水需求

在进行水资源配置时,要明确划分出生态用水的份额,将其作为重要的用水类型进行考虑。例如,通过科学的水资源评价模型,计算出河流、湖泊等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所需的水量,预留这部分水量不被其他用水部门过度占用,确保河道内有足够的生态基流,维持水生生物的生存以及河流水质的稳定。

(二)实施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修复协同

一方面,要合理安排水资源用于灌溉、发电、供水等生产生活用途;另一方面,利用水利工程设施,如通过水库的合理调度,在枯水期补水等方式,对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比如在一些因过度取水导致河道干涸、生态退化的地区,利用水库在适当时候放水,恢复河道生态,促进湿地、河滩等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实现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局面。

(三)推动水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建立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控水资源的使用情况,预测未来水资源的需求和供给,从而更加科学地进行水资源的配置和调度。此外,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行优化,减少浪费,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六、结论

生态理念在水利水电设计过程中的应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减少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以及实现水利水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在选址规划、水工建筑物设计、水资源配置等各个环节充分融入生态理念,能够最大程度地协调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推动水利水电工程从传统的注重工程功能向生态友好型转变,创造出更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构建美丽家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力量。在未来的水利水电设计实践中,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生态理念的应用方式,结合新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研究成果,进一步提升工程的生态化水平。

参考文献

[1]黄影.生态理念在水利水电设计过程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科技,2022,(03):113-114.

[2]徐杰.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过程中生态理念的应用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12):87-89.DOI:10.13616/j.cnki.gcjsysj.2021.06.227.

[3]孙伟.生态理念在水利水电设计过程中的实践与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3):60-62.DOI:10.13616/j.cnki.gcjsysj.2020.07.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