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红色文化带动乡村振兴的实践途径研究

作者

艾佳豪 高天庆

湖北文理学院 湖北襄阳 441053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推动“千万工程”,标志着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已成为我国当下和未来的一个重要任务。经过在方岗村的实地考察后,了解到方岗村坐拥丰富的红色资源,但在开发方面落实不足。本文从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形成独特乡村品牌;构建专业团队,促进红色教育发展;完善配套设施和相关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链;提高政府关注度,用红色文化促进基层治理四个方面对问题提出相关解决途径。

关键词:红色文化;襄阳市方岗村;乡村振兴

一、红色文化引领方岗村乡村振兴的意义

(一)红色文化促进乡风文明

红色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带领中华民族寻求独立自主, 在革命实践历程中创造积淀而成的精神和物质载体总和。以红色文化为切入点能进一步推动文明乡风建设,一方面红色文化的介入有利于充实乡风文明的价值内核,营造和谐、互助、友好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红色文化有利于凝聚村民们培养向心力,提高组织力,摆脱乡村社会无序的困境。

(二)红色文化促进旅游业发展

当下社会旅游等第三产业占比得到显著提高,这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思路。杞县宗店乡刘庄村高度融合“红色+法治+美丽乡村”的发展范式,依托本地红色热土,大力发展红色遗迹,成功成为乡村振兴示范村。“杞县经验”包含很多成功规律,如果将红色资源和旅游业融合,乘着旅游业高速发展的东风,开创旅游业发展新局面指日可待。

(三)红色文化促进教育进步

红色文化能够连通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起源与目标追求, 能够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思想精髓, 能够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特色和创造全新起点。爱国主义教育也是红色文化的精髓,当下正值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教育之际,基于此,通过不断深挖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学习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促进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四)红色文化促进基层治理

红色文化也能为基层治理提供精神指引,在基层政府方面,利用优秀的红色文化加强对其感召,推动政府“亲民化”,坚持到群众中去,将群众的声音融入基层治理的全过程,提高服务效率;在群众方面,通过红色文化,统一村民主流核心价值观,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发挥主人翁意识,自觉向政府建言献策。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有力地保证了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基层治理能力提高。

二、方岗村当地红色文化优势和开发现状

(一)方岗村地区优势

虽然乡村与城市相比存在交通落后等诸多不足,但方岗村身为土地革命时期襄阳市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所在地,诞生了无数英雄故事,拥有的红色资源优势是无可比拟的。为将红色资源转换为旅游优势,政府在村中落成红色文化馆,馆里陈列着将士们的遗物、作战装备,墙壁上记录着他们生前的英勇事迹。除此之外“省级垃圾分类示范村”等招牌,也能有力地提升乡村知名度。

(二)方岗村开发现状

方岗村在红色文化向旅游业转换、向国家政策靠拢、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上曾做过一定程度的努力,但是就现状来看依旧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宣传力度不高

一方面,红色旅游与传统旅游虽同属旅游业范畴,但二者在运营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传统旅游以盈利为目的,收益较高,所以有更多的资本投入在推广上,而红色旅游更多是由政府主导,以教化民众的功能为主,进而在推广上缺少资本;另一方面,传统的景区具有更多的历史积淀,加上互联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人与人口口相传之外,在网络社会传播速度更胜一筹,迅速在新媒体矩阵中站稳脚跟。反观红色旅游,在互联网新赛道上往往销声匿迹,平台流量占有量太小,营销效果不尽人意。

2.缺少专业人员支持

由于经济基础、交通的限制较大,乡村红旅景区往往难以为从业人员提供理想的薪资、足够广阔的晋升平台和有价值的成长经历,对于高端人才的吸引力较低,有资质的相关从业人员缺少主观能动性;同时大部分从业人员缺少服从国家大战略的积极性和践行红色引领教育的觉悟,往往会选择传统景区或其他行业。从而引发导游团队、运营团队、管理团队工作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影响景区可持续发展。

3.配套设施不足,未形成产业链

方岗村红色旅游由于仓促兴建,缺少相关基础设施的积淀和上下游产业的配合,基于设施有限的现状,游客没有后续消费空间,不能主动选择,导致能动性被抑制,往往只是被动地跟着讲解员的进度,或者和其他的游客走马观花,仓促地结束旅程,所以大部分旅客白天游览,晚上离开,并没有留宿参加其他旅游活动,所以旅游业对其他产业的辐射力度较弱,无法完善产业结构,达到上下游产业联合发展的目标。

三、方岗村实现红色文化乡村振兴实践途径

(一)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打造独特乡村品牌

乡村品牌的打造要从多方面入手,实践团队通过调查研究,在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方面总结出了两个策略。

一是利用“互联网+”“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扩大品牌知名度极为普遍的形式。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注册用户较多且热度较高的平台主要有小红书、微博、抖音等,在这些平台可以用大数据精准锁定目标游客。方岗村红色文化资源负责人可以在这些新媒体平台发布最新活动信息,增加方岗村红色文化品牌的曝光度。

二是采取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来激发游客对红色文化景区的兴趣,并创新活动组织方式,吸引不同年龄段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例如,可以组织党史故事演讲比赛、摄影比赛等,并通过线上方式选拔人民群众心目中的佳作,增加与游客的互动。也可以与其他红色文化景点进行合作,推出“联名款”文创产品,如文创冰箱贴、文创地图册、文创故事集等,还可以将文创产品设计成“盲盒”的形式,以引起更多游客的兴趣。另外,可以将方岗村的红色文化历史以“剧本杀”的形式呈现,创作红色题材的舞台艺术和美术作品,吸引更多游客。

(二)采用“红+绿”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南时指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去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方岗村为土地革命时期襄阳市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所在地,诞生了无数英雄故事,拥有的红色资源优势是无可比拟的,方岗村还拥有大片冬梨种植园区,兼具自然资源和历史资源两个方面的优势,具有打造“红+绿”模式品牌的广阔前景。设计开发“云上种植”小程序,进行“云认养”“云种植”等吸引游客,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三)完善配套设施和相关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链,促进旅游业发展

旅游产业链是以旅游产品为纽带实现链接的,这就要求把丰富的资源调动起来,制作多样化、个性化的游览线路并上传官网供游客选择。首先要对乡村中的红色历史、革命遗址、英雄事迹等进行深入调研和挖掘,了解其历史和文化价值。通过记录、整理和展示这些资源,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红色文化。二是建设红色文化景点和纪念馆:基于挖掘的红色文化资源,可以修复和建设红色文化景点和纪念馆。这些景点和纪念馆可以展示革命历史、红色文化和英烈事迹,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并为乡村带来经济效益。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乡村旅游,需要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如道路、停车场等,以提供便捷的交通条件。同时,也需要发展酒店、民宿、餐饮、商店等服务设施,以提供优质的住宿和服务体验。

(四)提高政府关注度,用红色文化促进基层治理

提高政府对红色文化的关注度,并将其用于促进基层治理,需要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和文件,明确对红色文化促进基层治理的支持和倡导。同时,增加财政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红色文化项目和基层治理工作。相关部门还需要建立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建立健全的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规定,加强对红色文化遗址、纪念馆等的保护和管理。宣传部门组织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红色文化的普及和传承,通过举办红色文化讲座、展览、培训等形式,提升基层干部和群众对红色文化的认知程度,增强对基层治理的理解和意识。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基层组织和居民的爱党爱国热情,加强基层团结和凝聚力,将红色文化景点和红色教育基地纳入基层治理活动的参观路线,开展红色教育和宣传活动。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方岗村红色旅游实践中,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挖掘红色文化,激发红色旅游的发展潜力。但想要进一步发挥预计目标的效能,就要着手解决原有的发展模式对产业联动方面支持不足、人才激励机制欠缺等诸多局限。为此,村政府应当衍生对与红色旅游相关方面的支持,从加强宣传、激励人才引进、将支持方向转移至上下游产业等方面入手,使在发展过程方向跑偏的错误尽可能地减少,避免出现景区同质化,无地方特色等问题,为实现推进乡村建设的目标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炳林, 张泰城.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发展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

[2]陈海燕.高校红色教育的机理分析与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No.191(02):73-76

[3]郝卓奇,郭善钡,许淑娜,高逍遥,廖望.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J].山西建筑,2023,v.49(10):38-42

[4]刘继华,王诗璇.新时代两当“红旅融合”品牌创新的现状分析与破解路径[J].甘肃农业,2023(02):70-76.DOI:10.15979/j.cnki.cn62-1104/f.2023.0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