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作者

吴成瑶

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实验小学614600

摘要:本文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方式与路径,从经典诵读、课堂活动到实践拓展三个维度阐述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全过程。通过经典诵读奠定文化基础,课堂活动促进文化内化,实践拓展实现文化转化,构建完整传统文化教育体系。系统化传统文化渗透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文化认同感,培养民族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可行路径与方法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经典诵读

引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血脉,承载着华夏文明历史智慧与价值追求。小学语文教学是传统文化传播重要阵地肩负文化传承使命。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大量传统文化元素,然而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表面化、形式化问题,未能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与人文素养,成为语文教育亟需解决问题。探究从经典诵读、课堂活动与实践拓展三个维度,探索传统文化渗透有效途径,期望能够构建系统化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传统文化渗透,经典诵读播种

经典诵读是传统文化渗透首要环节,通过古诗文朗读背诵引导学生亲近传统文化;教师应精心挑选适合小学生认知水平且蕴含丰富文化内涵古诗文,如《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精选篇章等,编制诵读计划。晨读时光可以安排古诗文诵读,培养学生良好语感;课前五分钟应当进行古文背诵检查强化记忆;语文课堂融入诗词鉴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文韵律美与意境美。诵读过程应注重情感体验,采用多样化诵读方式如集体诵读、角色诵读等,激发学生诵读兴趣。教师应当结合多媒体技术,通过音频、视频等辅助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声情并茂诵读中感受文化魅力;同时应适时讲解古诗文中蕴含历史背景与文化常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涵逐步构建文化知识体系。

经典诵读不只是停留于表面记忆,更应注重内涵理解与情感熏陶;教师应当采用读—悟—践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诵读到理解再到实践。在诵读基础上教师应当组织古诗文内容探讨,如“诗词中体现哪些传统美德”“古人智慧对现代生活启示古人智慧对现代生活启示”等主题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系统性经典诵读,学生能逐步积累丰富文化知识,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熏陶,为传统文化深入学习播下希望种子。

二、传统文化渗透,课堂活动深耕

课堂活动是传统文化渗透核心环节,必须植根于教材文本精心设计具有民族特色课堂教学活动。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传统文化元素,通过情境创设、体验感悟等方式引导学生亲近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应秉持生活化原则,注重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联结,使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学生心灵;教师应当采用多元互动教学策略如小组合作探究、角色扮演体验等,创设浓厚文化氛围。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感悟文本背后文化内涵,通过朗读品味、问题探讨等方式促进学生对文本深层次理解;写作教学则结合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等主题,开展想象性创意写作培养学生文化表达能力。口语交际教学中可以设计传统礼仪情景对话模拟古今对比讨论,促进学生认同传统礼仪价值。

以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北京的春节》教学为例,教师应当深入挖掘老舍先生笔下蕴含春节文化精髓。课前安排学生查阅搜集北京传统春节习俗资料,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应当播放北京庙会影像资料,创设浓厚春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文本解读环节引导学生品味老舍先生文笔,感受北京春节热闹非凡场景,理解春节文化内涵。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文章描写春节特色活动如逛庙会、放鞭炮等习俗背后文化意义;并针对文中提及春节前后北京满城热闹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中国人对团圆欢乐渴望与追求。教学延伸环节应当设计家乡春节与北京春节对比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文化差异与共性,增强文化包容意识;课堂总结环节引导学生归纳春节文化核心价值如亲情团圆、辞旧迎新等,启发思考如何传承创新传统节日文化。课后安排“我心中春节文化传承者”主题征文,鼓励学生思考是新时代少年如何肩负文化传承责任。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传统文化渗透,实践拓展收获

传统文化实践拓展是课堂教学延伸与升华,需构建多元实践平台,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并走向生活,从而实现知行合一教育目标。实践活动设计应注重趣味性与探究性统一,采用项目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体验传统文化魅力。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应当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如设立国学经典文化墙、布置传统节气主题宣传栏等,营造浓厚文化氛围;传统文化社团建设应当采取专题化、系列化方式,招募对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学生,开展书法、国画等特色活动培养专项文化技能。校外实践则充分利用博物馆、非遗展示馆等地方资源组织参观学习,拓展文化视野;传统节日实践活动可以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如组织元宵灯会、端午包粽、中秋赏月等活动,增强家校文化共建。

以五年级下册第十六课《田忌赛马》教学为例,教师应当设计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智谋故事中汲取文化智慧并应用于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后,一是可以组织田忌赛马智谋探究主题研讨,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孙膑用兵智谋,领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古代军事思想精髓。二是能够开展古今智谋故事搜集任务,让学生通过图书馆查阅、长辈访谈等方式搜集记录中国历史上著名智谋故事,如卧薪尝胆完璧归赵草船借箭等,编制班级中华智谋故事集增强民族智慧认同。三是应当设计智谋运用实践挑战情境任务,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模拟设计各种需要运用智谋解决问题情境,如资源分配、团队协作、困难克服等挑战任务,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智谋思维方法。通过多层次实践活动,学生不只是掌握《田忌赛马》文本知识更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灵活应变智慧,学会将历史智谋迁移应用于现实生活,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结论: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应构建诵读—活动—实践三位一体教学体系,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系统化与全程化。经典诵读奠定文化基础,课堂活动促进文化内化,实践拓展实现文化转化,三者相互衔接形成完整教学链条。传统文化渗透应注重趣味性与实效性统一,避免形式主义倾向;应注重古今融通促进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应注重学科融合构建综合育人体系。未来传统文化教育应进一步强化课程建设,完善评价机制提升教师文化素养,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格局,为培养具有民族情怀现代公民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牛瑞霞.汲古润今: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J].  2024.

[2] 陈光礼.渗透传统文化 提高语文素养——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探究[J].虹, 2023(11):0039-0041.

[3] 刘洪霞.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二届全国教学研讨会论文集(八).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