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新媒体运营》教学改革研究
徐烨
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师范学院 浙江金华 321016
摘 要:新文科背景下,作为新兴学科的新媒体运营课程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学科体系不够成熟,教学实践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课程当前存在问题,基于OBE理念,提出对课程目标、内容等方面的改革举措,希望为新媒体相关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参考,同时进一步推动新文科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新文科,OBE理念,新媒体运营,教学改革
一、引言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传统文科教育与新兴技术深度融合,不断向更加多元、开发、跨学科的方向发展。为适应新时代人文社科发展新要求,新文科应运而生。在传统文科基础上,新文科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从学科导向转向以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1】。
伴随数字化技术不断发展和媒体环境的深刻变革,“互联网+”与各传统行业加速联合,越来越多的岗位明确提出了新媒体技能和素养方面的要求。在新文科背景下,《新媒体运营》课程的教学改革将助力专业培养出具备新媒体运营技能的硬实力、创新思维的软素养和跨界融合的大视野的新型人才。
与此同时,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为新文科背景下的《新媒体运营》课程改革提供了具备可操作性的新思路。该理念在1981年由美国学者Spady最先提出,是一种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其中学习成果具备终结性、持久性、深度性和阶段性等特点【2】。OBE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回应了当前市场所需的跨学科、综合型、应用型新媒体人才培养需求。
二、《新媒体运营》课程现状及问题
《新媒体运营》是现代文秘的专业课之一,课程共48学时,安排在第五学期。该门课的前导课程包括媒介素养、企业宣传策划和新媒体文案。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新媒体运营活动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新媒体运营策划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初步掌握开展新媒体营销传播的规律,激发创意,提高其创新能力以协助开展新媒体运营活动。当前课程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搭建与当前岗位的新媒体技能要求适配度不够。
目前《新媒体运营》课程主要基于市面已有教材的章节逻辑,结合专业人才需求标准、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等进行搭建。虽有依据,但是新媒体技术高速发展,各平台规则玩法不断更迭,文秘相关岗位对应新媒体技能要求也随之变化,现有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始终与市场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存在一定距离。
2.课程教学模式较为传统,学生实践机会缺乏。
当前课程教学模式虽融入一定的实训部分,但仍以教师讲授专业理论知识为主,加上课程学时限制,导致学生很难在课堂中完成理论的实际应用,对于新媒体运营工作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体会不足。
3.课程教学支持不足,资源平台亟需开发。
课程现有的教学支持包括市面相关教材及其教材资源、网络资源及部分企业案例,但是总体较为碎片化,不成体系,且丰富性不够、更新较慢。学生能够参与实践的新媒体平台更多基于班级或校园公众号或短视频平台,比较局限。专业教师的行业经验不足,专业背景较为单一,难以形成综合性的教学体系。
三、基于OBE理念的《新媒体运营》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目标再定位
1. 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
当前文秘传统工作任务依然占据优势,包括办文、办会、办事。同时,在新文科背景下,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新媒体的普及应用、新经济业态的形成,对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需求、新任务和新岗位。
对接上述行业需求,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该门课程对应的岗位是现代文秘的拓展岗位中的全媒体运营师岗。该岗位所对应的典型职业能力包括全媒体运营能力、媒体内容策划与加工能力以及数据采集与分析能力,进一步细化成以下五条:内容编创推广能力、活动的策划执行能力、平台用户的拉新与维系、新媒体平台运营能力以及数据统计与分析能力。
2021年,新媒体运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正式发布,其中,新媒体运营中级的职业技能包括新媒体内容策划、新媒体信息采集、新媒体内容编辑、新媒体平台运营、新媒体数据统计。
2. 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现代文秘专业的大三学生。这群学生在开课之前具备了一定的优势,也存在相应的不足,分析如下:
其中优势包括媒介素养有储备,会写会拍会剪辑。学生在前两年已多次参与大广赛、学院奖等策划案项目和短视频项目,具备一定的内容编创能力。同时,当前大学生普遍对于新媒体平台较为熟悉,个别平台使用频率很高。学生做事严谨善于模仿,从之前的作业案例来看,教师提供作业模板的情况下,学生能够较好根据模板完成任务。
不足点在于实践创新方面要加强,独立思考能力待提升,总结归纳方法掌握不足。从前几届学生作业以及期末考核情况来看,他们的创新性方面是有待加强的。从之前课中所完成的新媒体平台使用情况调查数据来看,学生在使用新媒体平台时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个别平台,例如抖音、小红书、微信使用率非常高,但是部分主流新媒体平台几乎没有接触,例如知乎、喜马拉雅、今日头条等。
3. 课程目标
结合“岗课赛证”一体化要求,基于以上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和学情分析,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对课程目标进行再定位(图1)。
(二)课程教学内容再重构
基于上述分析,结合OBE理念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产出结果为导向,将课程内容分为3个模块、8个项目、26个任务(图2)。其中,前两个模块的设置(初识新媒体运营、新媒体运营的经典模块)以内容为导向,第三模块(新媒体平台运营实战)则以实践为导向,在单个项目下的一系列任务以工作流程为导向进行设置。
以模块三(新媒体平台运营实战)项目五(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为例,整个项目按照运营工作流程进行任务分解,包括微信公众号账号管理、用户运营、内容运营、活动运营及效果评估四个子任务。
(三)课程实施过程有创新
结合项目式教学和情境教学,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实施“领项入境、引项入课、明项入学、析项入训、优项入角、拓项入行”的融合教学。以模块三(新媒体平台运营实战)项目五(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任务一(微信公众号的账号管理)为例,解析如下:
课前“领项入境”,教师运用任务驱动法,通过超星学习通发布课前任务,学生以3-4人小组为单位,完成微课学习和相关测试。小组共同模拟组建微信公众号,完成账号信息的填写,分析总结账号的组成要素,上传讨论区。
课中,首先“引项入课”,运用案例教学法,以企业案例导入。接着“明项入学”,师生共同明确项目任务,梳理微信平台及微信公众号的类型、特点。“析项入训”是教学重点,教师针对学生课前任务中发现的问题,逐一进行分析解决,明确账号的组成要素及定位方法。学生进行课中实训,基于前面课程内容进一步完善课前任务,并当场完成账号注册。课堂的最后“优项入角”,师生共同探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优化账号,并代入运营者角色对本次课的内容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强调微信公众号对于社会的传播价值、运营者在账号注册时的违法违规行为和底线问题,也就是本次课思政元素的体现环节。
课后“拓项入行”,在超星学习通发布课后任务,各小组想办法为自己的账号增粉、拉新。为下一次课“微信公众号的用户运营”做好课前准备。
本次课中所需的教学支持包括思维导图、微信公众号平台、企业案例、超星学习通平台等。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实现角色有转变,由最初的账号使用者升级成管理者;职业技能有掌握,学生从会使用微信平台升级成为会管理平台;素质素养有提升,学生由原本仅知道社交有规则升级成理解新媒体传播原则,同时对文化、民族认同感升级成为自信感。
(四)教学支持再强化
本课程在整体的教学环节当中,可以进一步强化以下三方面的教学支持:
1.师资方面,双师双导,协同支持。
在校内组建强有力的教师团队,除了专业内的专任教师之外,还可以通过跨专业、跨学院合作。教师定期进行行业市场调研,参与相关研讨会、论坛等活动,与行业紧密对接,获取一手资源,了解最新行业动态。同时,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企业导师深度参与课程搭建、整体协调、学生项目指导和评价工作。
2.资源方面,学做拓评,多维聚力。
在已有课件库的基础上,开发微课视频库、新媒体运营案例库、新媒体运营教学模拟实训平台等学习资源,支持学生课前课后自主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实现职业技能的进一步提升。同时,基于课中理论学习,在课后拓展项目中学生通过微信、抖音、喜马拉雅等平台进行实操,实现能力拓展,超星学习通、新媒体平台的后台数据可对学生做出全面科学的学习效果评估。
3.平台方面,学创一体,聚焦岗位。
专业积极探索乡村赋能路径,寻找与本地乡村的沟通合作机会,以期帮助开设并运营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活用本地资源,与义乌本地知名品牌、电商网红村等合作,积极参与产品的新媒体推广和营销。这些项目承接过来之后,学生可以在专业的翠鸟创客空间去完成,进一步拓展实践技能。
(五)教学评价再优化
课程评价采用多元化、过程化、项目化的考核机制。多元化是指课程的考核主体包括教师评价、小组互评、企业导师联评和平台数据评分四部分。过程化是指将考核内容分为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两部分,各占50%。其中,形成性考核包括课堂表现和考勤(10%),以及4个项目完成情况(各占10%)。每次作业及终结性考核都设置相应的考核标准和评分细则,由不同的评价主体分别完成打分。
四、课程改革的应用推广价值
1.成果导向的项目化教学设计,打造新媒体类课程有效范式。
在OBE理念的引领下,面向产出进行了项目化的教学设计。将项目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将知识点融入项目实施过程。学生中心、双师双导,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有效应用度。
2.对接产业迭代升级,有效回应专业转型新需求。
为应对产业升级后的岗位能力新需求,本课程与时俱进,结合岗位与职业能力需求、人才培养方案及学情,调整课程目标、重构课程内容、创新教学实施过程、强化教学支持、优化教学评价。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达成专业知识、技能、素养培养目标,打造具备“文的特质、技的特长”的现代文秘专业新型人才。
3.专创融合,探索数智育人新路径。
课堂内容学习和课后岗位即时实践的无缝衔接,将创新创业育人理念融入课程。充分利用专业“翠鸟创客空间”,结合课程的新媒体特色,灵活运用各类平台和新媒体手段,开展学生创新创业培训、承接校外项目,将课堂学习延伸至课外实践,实现岗位与课程的有效融通,达成跨学科、综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安菲, 陈静, 张颖, 刘宏涛. 基于 OBE 理念的新媒体运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 教育进展, 2023, 13(11):8585-8591.
[2] 孙海民, 蔡永华, 李秀云, 等. 以成果为导向的学习活动教学设计[J].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22, 38(6): 99-111+123-124.
[3]朱丽霞.新媒体运营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新闻世界,2023,(08):111-114.
[4]蒋秀丽."新文科"之"新"与学科服务之"变"[J].精品, 2021(1):289-290.
[5]吕梦媛,刘源.新媒体运营课程智慧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22,(07):124-126.
[6]严佩,周宇.基于OBE理论的《新媒体运营》课程改革实践研究[J].办公自动化,2024,29(11):50-52+49.
作者简介:徐烨(1990-),女,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师范学院专任教师,研究方向为新媒体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