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路径探析

作者

韩康

宿迁市洋河高级中学初中部 223800

摘 要:在新课标下,所进行的初中数学教学已经初具成效,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疏漏,导致初中数学教学的价值无法得到最大化体现,为了改善这一情况,需要教师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规划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增强学生数学素养。本篇文章简要介绍了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并探究了新课标下通过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措施,希望能够为学生之后的数学学习提供条件。

关键词:初中;数学;发现问题能力;路径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可以降低学生数学学习难度,满足学生后续数学学习需要。因此,教师要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作为教学着力点,有针对性地设置各项教学方案,在保证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重要性

在新课标背景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是非常关键的,能够有效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重要性归纳为以下几点内容:

(一)开阔学生思维

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可以引导学生探究自身所好奇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思维水平。

(二)保证教学质量

当前,大多数学生并不具备独立发现、处理问题能力,从某种角度来说阻碍了学生之后的发展。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探究更深层次的内容,在丰富学生数学知识储备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1]。

(三)提高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

随着新课标的出台,开展初中数学教学需要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各种数学知识、技巧,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此外,教师还需要将现代化技术渗入到数学课堂各个环节,并将学生的现实需求作出着力点,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确保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收获自信,热情地开展数学学习。

二、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和小学生所开展的数学学习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初中数学教学的困难程度明显提升,再加上其能够衔接小学、高中数学知识,对于学生后续数学学习至关重要。需要教师对于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能力。但是,从当前情况分析发现,大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会将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关键,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视程度较低,导致学生缺乏发现问题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并未动态监督管控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导致教师很难对于学生学习状态形成充分认识,合理规划教学任务,长期如此,学生将难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进步。

三、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措施

随着新课标的出台,对于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有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师从原本的将自身作为教学主导转变为将学生作为主体。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帮助学生在第一时间认识到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作出处理。教师可以将以下内容作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

(一)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

想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重点在于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进行现实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场景,打造适宜数学教学的情境,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开放思维,主动研究各种问题。从初中生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生活化教学情境可以使原本抽象、繁琐的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相衔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2]。在熟悉的场景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价值的想法。因此,教师要认识到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关联,借助于打造多种不同场景,打造出舒适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性。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打造教学场景可以使学生更加专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搜集汇总各项数学信息,合理设置数学问题,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加强小组合作

新课标的出台,对于数学教学有了更高标准,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运用合作探究这一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确保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向上。想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能力,就必须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不足以及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常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作出处理。因此,教师想要提高学生对于问题处理能力,就必须要为学生提供合作平台,在推动所有学生发展的同时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能力。

(三)带给学生真实的体验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关键在于带给学生更加真实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加丰富经验,有针对性地处理所产生的诸多数学问题。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为学生营造适宜的学习范围以及自主研究的机会,确保学生能够对于数学知识形成更加深刻认识,勇敢表达出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为学生提供自主摸索的机会,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规律,在发现新问题的同时加强新知识和原本数学知识的联系。

(四)合理把控教学节奏

初中数学教学的关键在于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进步。教师作为课堂引导者,需要合理规划各种教学活动,保证教学效果。但是,从现实分析发现,大部分数学教师虽然意识到了教学规划的关键作用,却并未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研究,导致学生所开展的数学学习存在一定滞后性,缺乏独立思维能力,难以发现具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关键在于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机会,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理解能力,科学把控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数学问题,达成发展目标[3]。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初中学校中开展多种不同竞赛活动,通过问答增强学生对于问题理解能力,使教学活动更加高效、可靠。

四、总结

当前,所开展的初中数学教学已经获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现实教学过程中仍有着仅关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而忽视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情况,导致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很难得到提升。为了改善这一情况,需要教师加大力度分析解读新课标,并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作为重要任务,有针对性地处理当前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众多问题,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程洁. 基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推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D]. 苏州大学, 2022.

[2]郭育宏. 基于非智力因素提高初中生数学问题发现能力的研究[D]. 济南大学, 2022.

[3]沈霞. 引导“发现问题”,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J]. 数学教学通讯, 2020, (11): 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