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中的电气及机电安装技术应用
谢双
身份证号码:32030419881030582X
摘要:电力行业的施工现场管理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提高质量,保证安全和工期的重要环节。其内容既包括了技术层次的作业规范与规范的执行,也包括成本控制、资源分配、风险评价等。在电力工程中,电气及机电安装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因此,如何合理地安装设备,不仅关系到电力系统的正常工作,而且关系到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与安全。随着我国经济、科技水平的提高,用电负荷日益增加,对建筑施工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对电力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中的电气及机电安装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机电安装;技术应用
引言
电力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中的电气及机电安装工作,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提升电力系统总体运行水平的重要环节。研究成果对于提升施工效益、减少施工安全隐患、推动我国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优化管理流程,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与管理理念,使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以适应现代化电力系统对供电质量的要求。
1.机电工程安装特征
1.1.综合程度较高
机电安装工程是一个综合性强、专业性强、工程技术含量高、工程技术含量高的工程项目。近几年,随着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对机电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都提出了越来越多的特殊需求,为了改善电气及机电的安装质量,并使其更加符合规范的要求。在施工现场上,要有能够对起重、安装等各个零件进行作业检验的专业监管人员,对机电工程设备的日常维修养护要重视,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要强化,在生产和防火的各个环节都要有一定的安全规范。同时,施工单位还应对各工程项目的相互关系进行界定,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效应进行全面的剖析,从而使监管人员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
1.2.覆盖范围较广
一般来说,机电安装技术具有比较广泛的适用领域,在当今时代,机电安装已经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是确保技术体系顺利运转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所以,施工单位在进行机电安装时,要按照有关的施工标准,明确项目的基础属性和使用需求,选用合适的施工方式,保证安装的质量、效率和安全。另外,由于机电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安装施工涉及的技术种类繁多、多学科交叉,由此可以看出机电工程运用覆盖面广的特点。
2.电气及机电安装技术在电力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2.1.引线安全检测技术
在电力工程中,引线安全检测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技术。在实际运行中,需要对引线施工材料的设计参数和具体规范进行核对,从而理解其特殊使用领域,并与工程的设计需求相结合,对隐含的材料进行剖析,保证所使用的材质符合建筑的需要。另外,在对电缆线路施工材料进行试验时,要全面贯彻检测的标准,强化对常规检测的内容的监管,还要对工程的防雷设计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保证所选用的引线材料符合工程施工的需要。另外,在引线施工完毕后,还要对引线的平整程度进行检验,保证焊缝的完整性,从而保证整个焊缝的质量。
2.2.机械设备安装技术
机械设备安装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所以在安装前要对设备进行检查。目前来看,在机械工程中机械设备类型众多,其中以标准型和非标准型最为普遍,而在对设备的实际运用上,以流水线整体设备以及单体设备最多,因此,要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适当的挑选。不论选用何种机械设备,在正式投入生产前,各部件均应列入清单,以保证各部件的完好。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合理的定位,以保证其在施工过程中的正常工作状态。为了保证机械设备安装的工作效能能满足预定的目的,满足设计需求,在工作完毕后将其拆卸下来,将各部件收集起来,将各个零部件回收并妥善储存。
2.3.电缆敷设安装技术
通常情况下,电缆敷设需要采取水平敷设的方法,这样既可以解决敷设时出现的线缆材质不好的问题,又可以确保敷设的均匀。另外,在进行施工时,要确保无刮痕、断丝、丝扣等现象,尤其当电缆缠绕时,要检查其分叉及叠放的次序,并在正式进行施工之前,对电缆规格、型号、电压等级、切割等进行检查,以免对电缆外形造成损害。在敷设电缆时,为防止电缆与地表产生摩擦,应将电缆从板面上方拔起,并在电缆穿管及终端处留出足够的间距。另外,若因工程要求或受力原因,须作短程加工时,要采用辊式缆轴作端头,以免损伤电缆。
3.电力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中的电气及机电安装技术优化策略
3.1.优化电网布局
优化电网布局的设计过程在电力系统规划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影响供电系统的稳定性,而且显著降低了输电损耗。在电力系统的设计中,需要合理地布置变电所与传输线之间的空间间距,以达到最小化电能损耗的目的。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电能输送的最大效益,供电半径一般不超过50km。在对电力系统进行最优布置时,通过对电力线在各种电力半径范围内的电力线进行对比,从而达到电力供应范围的目的。以100km为例,在常规配网布置下,损耗率可以达到5%;通过对线路进行了合理的布置,使线路损耗减小到2%,从而使供电范围缩小到50km。另外,在布局过程中还应考虑如何减小无功功率的传输,以及如何减小电力消耗。目前,在电力系统中,主要采用在配电房内进行无功负荷的无功自动补偿以及对电力因素不高的重点负荷进行就地无功补偿。
3.2.技术更新与改进
在电力电气工程中,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除了要加强对其进行定期检修,增强其紧急检修与排除故障的技能,同时也要注重对其进行技术的更新与改进,这对于保证其长久、平稳的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力电气设备也在持续地进行着更新与替换,适时地进行技术更新能够利用更加先进设备和工艺来提升设备的操作能力与可靠性,这不但能够帮助提升设备的使用年限,减少维护成本,还能够提升整体电网的工作效率与供电品质。另外,通过技术更新与改进,对电气设备进行结构与性能的优化,可以提升设备的安全与智能程度。通过对绝缘材料的改善以及采用可靠的防护手段,可以有效地减少电力系统的故障概率,从而提升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3.3.规范设备分解行为
规范设备分解行为需要制定设备分解标准,明确分解步骤、工具、注意事项,并对各类设备中的重要零件进行处置,保证维护人员能够按照规定操作,提升工作效率与精度,防止因故障造成的设备损伤。监督人员要严格监视操作员作业的每个步骤,保证作业规范的实施,确认工具,安全措施和部件的存放情况,并对错误进行及时修正,预防安全隐患。同时,还应对设备状态、时间和操作者等关键数据进行实时的采集和分析,以便对设备进行维护管理。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电力工程施工中,机电设备的安装施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优化管网布局、技术更新与优化,以及规范设备分解行为,能够有效地提升工程的品质与效率。通过上述关键技术的运用,既能确保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又能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工程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减少工程三个中的安全隐患,提升工程的总体可靠度。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在今后的电力工程中,将实现更高效率、更智能、更安全的供电。
参考文献
[1]孔繁杰.电力工程技术问题和施工安全探析[J].电力设备管理,2024 (18):253-255.
[2]罗捷.电力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集成电路应用, 2022,39(12):156-157.
[3]魏振忠.配电网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措施探究[J].电工技术, 2023(增刊1):53-55.
[4]汤婕.物联网环境下电气设备实时状态信息监测技术[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23(4):66-70.
[5]吉勇.试论建筑机电安装中电气引线的预留预埋施工要点[J].房地产世界,2022,(08):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