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电气设备常见故障及诊断处理研究
孟德玉 张鸿杰 马智超 索金玉
中化学(内蒙古)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通辽市 029100
引言:
化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生产过程具有连续性强、工艺复杂、介质危险的特点,而电气设备作为生产系统的“动力中枢”与“控制核心”,承担着电力传输、设备驱动、工艺调控等关键任务。无论是高压电机、变压器、配电柜,还是变频器、传感器等电气组件,在化工生产环境中均面临严峻考验:长期接触腐蚀性气体或液体易导致设备绝缘老化,高负荷运行易引发部件过热,生产过程中的机械振动与电磁干扰则可能造成接线松动、元件损坏。
一、化工电气设备常见故障类型及成因分析
绝缘故障频发且危险,多出现于变压器、电缆、电机绕组等部件,表现为绝缘性能下降、漏电、击穿甚至引发短路或火灾。成因包括:硫化氢、酸碱雾等腐蚀性介质破坏绝缘层分子结构,致其老化开裂;设备长期高负荷运行使部件温度超耐受极限,加速绝缘材料热老化;车间高湿度与粉尘结合形成导电通道,降低绝缘电阻引发漏电。机械故障集中在高压电机、泵类电机等带运动部件的设备,症状为轴承磨损、转子不平衡、扫膛等,伴随异常振动、噪音及转速下降。主要因润滑失效、安装偏差、过载运行所致。电气连接故障多发生在配电柜、接线端子等部位,表现为接线松动、接触不良、端子烧蚀,易引发局部过热、电压不稳甚至电弧放电。源于车间温差大导致金属部件热胀冷缩松动、腐蚀性介质造成金属氧化或电化学腐蚀、安装维护时接线不规范或未紧固检查。控制回路故障涉及变频器、PLC 等组件,导致设备启停失灵、参数失控,影响生产稳定性。成因包括高压设备产生的电磁干扰破坏弱电信号、控制组件未做防爆防腐设计易受损、参数设置不合理或电子元件老化。
二、化工电气设备故障诊断技术
1.红外热成像诊断技术
红外热成像技术利用设备部件温度异常与故障的关联性,通过红外热像仪捕捉设备表面的温度分布图像,直观识别过热区域,适用于绝缘故障、电气连接故障的诊断。例如,变压器绝缘老化会导致局部温度升高,在热像图上呈现明显的“热点”;接线端子松动时,接触电阻增大,温度会比正常部位高 10-30℃,可通过热像仪快速定位。
2.振动分析诊断技术
振动分析技术通过采集设备运行时的振动信号(如电机、泵的振动加速度、速度、位移),结合频谱分析、时域分析等方法,识别振动异常的频率与幅值,进而判断故障类型与位置,是机械故障诊断的核心技术。例如,电机轴承外圈磨损时,振动信号会出现特定频率的峰值(特征频率);转子不平衡则会导致低频振动幅值显著增大。
3.油液监测技术
油液监测技术主要针对变压器、高压电机等采用油浸式冷却或润滑的设备,通过分析油液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水分含量、介损值)与磨损颗粒(如金属碎屑),判断设备内部绝缘状态与机械部件磨损情况。例如,变压器油中水分含量超标会显著降低绝缘性能,介损值增大则表明油质老化;油液中出现大量铜、铁碎屑,可能预示着变压器内部绕组磨损或铁芯故障。
4.电气参数检测技术
电气参数检测技术通过测量设备的电气性能指标,判断设备的电气状态,是绝缘故障与电气连接故障的基础诊断手段。例如,测量电机绕组的绝缘电阻,若阻值低于标准值(如 1MΩ),则表明绝缘层老化或受潮;测量电缆的直流电阻,若阻值异常增大,可能存在导线断裂或连接松动。
5.智能化诊断系统
随着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化诊断系统逐渐应用于化工电气设备管理,通过整合多源监测数据,利用 AI 算法进行数据分析,实现故障的自动识别、分类与预测。例如,系统可通过学习历史故障数据,建立故障特征模型,当实时监测数据匹配某类故障特征时,自动发出报警并推送故障原因与处理建议。
三、化工电气设备故障处理策略与维护建议
1.故障处理流程与方法
当发生设备故障时,首先需切断故障设备的电源,若故障引发火灾或泄漏,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隔离危险区域,保障人员安全。例如,变压器短路起火时,需先断开高压断路器,再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禁止用水直接灭火。利用前述诊断技术精准定位故障部位与类型,避免盲目拆解设备。例如,电机出现异常振动时,通过振动频谱分析确定是轴承磨损后,再拆解电机更换轴承,减少不必要的设备损耗。根据故障类型采取对应措施:绝缘故障需更换老化的绝缘部件,并对设备进行干燥处理;机械故障需更换磨损部件,并重新进行安装调试;电气连接故障需清理连接部位的氧化层,重新紧固接线并涂抹防氧化膏;控制回路故障需更换损坏的控制组件,重新设置参数或优化PLC 程序。故障处理完成后,需对设备进行电气参数检测与空载试运行,确认设备运行正常后,方可接入生产系统。例如,电机更换轴承后,需测量绝缘电阻合格,空载运行 30 分钟,观察振动、温度无异常,再投入负载运行。
2.预防性维护建议
针对化工环境的腐蚀性与高湿度,对电气设备采取防护措施:将配电柜、控制组件安装在密闭、除湿的控制室或防爆柜内;对户外或车间内的电机、电缆,采用防腐、防水外壳;定期对设备表面进行清洁,清除粉尘与腐蚀性附着物,降低环境对设备的损害。建立“日常巡检+定期检测”的维护制度:日常巡检(每日 1-2 次)重点检查设备运行声音、温度、仪表指示是否正常,有无泄漏或异味;定期检测采用红外热成像、振动分析等技术,对关键设备进行全面诊断,建立设备健康档案,跟踪状态变化。制定设备润滑计划,根据设备类型与运行工况选择合适的润滑剂,按周期更换润滑油并清理润滑系统;定期(如每季度)对电气连接部位进行紧固检查,尤其是铜排、接线端子等易松动部位,采用力矩扳手按标准力矩紧固,防止接触不良。加强运维人员的专业培训,使其掌握现代故障诊断技术与应急处理流程;鼓励企业引入智能化诊断系统与新型防腐、防爆电气设备,通过技术升级提升设备可靠性,降低故障发生率。
结论:
化工电气设备在高腐蚀、高负荷、强干扰的特殊环境中,易发生绝缘故障、机械故障、电气连接故障与控制回路故障,这些故障不仅影响生产连续性,更可能引发安全事故。本文通过分析故障成因,提出结合红外热成像、振动分析、油液监测等现代技术的故障诊断体系,构建“紧急处置-故障定位-针对性处理-恢复验证”的故障处理流程,并从环境控制、定期维护、人员培训等方面给出预防性建议。
参考文献
[1] 李长寿, 张 素君. 石 油化工企 业过程 安全文化 建设要 素的思考[J]. 化工 安全与环境,2024,37(04):31-34.
[2]张荣荣,白鹏飞,冯涛,等.化工企业电气事故分析与解决方案[C]//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第六届全国石油和化工电气设计与应用论文大赛论文集.陕西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2023:5.
[3]宋立娣,李冬,郭志佳.海洋石油工程防爆电气设备设计研究及标准化[C]//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2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