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新时期卫生事业单位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

黄丹晨

安徽省马鞍山老年医疗保健研究所 243011

摘要: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卫生事业单位在维护人民健康方面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其管理水平和效能,不仅直接影响到医疗卫生服务的整体质量和运行效率,更关系到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然而,在新时期背景下,卫生事业单位管理面临着诸多复杂的问题和挑战,如管理体制不健全、资源配置不合理、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旨在推动卫生事业单位管理的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关键词:卫生事业单位;医疗卫生服务;公共卫生

一、引言

卫生事业单位,作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核心机构,肩负着保障人民健康、提升生活质量的重大责任。它们不仅是医疗服务的直接提供者,更是公共卫生政策执行与落实的关键环节。然而,在新时期背景下,随着医疗卫生需求的持续增长和医疗技术的日新月异,卫生事业单位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卫生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人才队伍建设以及资源配置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这些挑战,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当前卫生事业单位管理存在的问题,如管理体制不健全、资源配置不合理、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人才素质等措施,旨在全面提升卫生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效能,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

二、卫生事业单位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

在一些卫生事业单位中,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亟待提升。这种管理上的粗放,直接导致了诸多基本公共卫生工作难以得到有效执行。以医院为例,疾病防控作为其核心职责之一,却因管理不精细而频现漏洞,不仅影响了疫情防控的效果,也可能危及公众健康安全。同时,环境卫生和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管理不到位,不仅破坏了医疗环境的整洁与卫生,还可能成为疾病传播的源头,对公共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此外,部分卫生事业单位在日常运营中明显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手段,这使得资源配置难以达到最优,工作效率也大打折扣。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更可能损害卫生事业单位的公信力和社会形象。

(二)信息化建设不完善

信息化已成为推动卫生事业单位管理效能跃升的不可或缺的关键驱动力。然而,审视当前现状,不难发现,部分卫生事业单位在信息化建设上明显滞后,这一不足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重大障碍。由于信息化建设步伐缓慢,公共卫生数据的即时采集、高效整理与深入分析难以实现,导致管理层在决策过程中缺乏全面、精确的信息支持。这不仅影响了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的精准度和快速反应能力,还阻碍了医疗服务的智能化升级。在信息化不足的背景下,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个性化服务供给难以有效实施,进而影响了医疗服务的整体效率和患者的就医体验。

(三)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卫生事业单位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确保服务质量与效率稳步提升的核心要素。然而,当前部分卫生事业单位在人才建设方面正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这些单位明显缺乏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的专业人才,特别是那些兼具丰富实践经验和深厚理论功底的骨干力量,这使得管理工作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另一方面,现有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实践能力仍有待加强,以更好地适应公共卫生领域不断变化的需求。同时,人才流失严重和招聘难度加大等问题也日益凸显,这对卫生事业单位的日常运营和长远发展均造成了不利影响。

三、新时期卫生事业单位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精细化管理水平建设

针对当前卫生事业单位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强化精细化管理成为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关键。为此,卫生事业单位需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规定,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有明确的责任主体和规范的操作流程,避免管理上的盲区和漏洞。同时,要加强日常监督和考核工作,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各项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跟踪,确保各项制度规定得到有效落实。此外,还应积极引入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如采用信息化管理工具、推行绩效考核等,以科技赋能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卫生事业单位能够逐步实现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进而促进公共卫生事业和日常运营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作为推动卫生事业单位管理效能提升的关键策略,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优势,卫生事业单位应当显著增加投入,致力于信息化平台的构建与优化。应建立一个完善的公共卫生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系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完整性,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加强与其他医疗机构的合作,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提升医疗服务的协同性。此外,卫生事业单位还应积极探索信息化手段在医疗服务中的创新应用,如开展远程医疗、智能诊断等新型服务模式,以科技赋能医疗,提高服务的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通过这些信息化建设的举措,卫生事业单位将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提升卫生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卫生事业单位需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应建立健全全面、多层次的培训机制,通过定期举办专业培训班、邀请专家授课等方式,不断提高人才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通过产学研合作、共建研发平台等途径,引进高层次的专业人才,为卫生事业单位注入新的活力。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职业发展通道,通过设立奖励基金、提供晋升机会等方式,激发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活力,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通过这些举措,卫生事业单位将能够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为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四、结论

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卫生事业单位管理面临着管理效率低下、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人才短缺及流失等多重挑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与建议。要加强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与规范操作。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互通,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加强培训、积极引进和有效激励,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梯队。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卫生事业单位的管理效能,还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为卫生事业单位管理的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录法.超越公益性:论医疗卫生事业的人民性[J].南京社会科学,2023(2):55-64.

[2]周凌,峗怡.卫生事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东欧17国定性比较分析(QCA)[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2(008):039.

[3]刘书君,周彩虹.中美四所高校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2(008):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