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及无障碍设施建设
郭志刚 赵霞
鄂尔多斯市中医医院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康巴什部 内蒙古 017000
摘要:医院是人们生命健康的守护者,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及医务人员,医院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到人性化,注重以人为本,营造健康舒适的环境,提高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满意度。为提高医院基建施工质量,本文介绍了医院基建施工技术控制要点分析,然后探讨了医院无障碍设施建设措施,为今后医院改造工程项目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医院建筑;技术管理;无障碍设施
中图分类号:TU7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改变,以及对卫生保健的要求不断提高,现代化的医院建设已经成为成了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由于医疗机构的复杂与特殊性,使得其建设项目管理工作存在着专业人才匮乏、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风险较大等问题。因此,对医院改造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医院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1.1 引入跨领域团队与技术支持
建立跨学科合作平台,整合医疗、建筑、环境科学和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形成多元化团队。在项目启动初期,实施周期性的多学科交流会议,确保各方视角深度融合。比如,让医疗设备顾问审核手术室的设计,保证其适应最前沿的医疗技术革新,而结构工程师则优化建造流程,保障工程质量与人员安全。运用尖端科技强化项目管理效能[1]。可利用物联网(IoT)系统动态追踪建设进展与环境指标,确保工地达到卫生医疗规范。结合数据解析能力,对建设阶段的数据流进行即时剖析,迅速识别并处理潜在隐患。借助大数据分析平台,汇集过往项目资料,为决策层提供实证支持。并且,深化同外界专业团体的联结,吸收创新科技。举办定期的技术研讨会,联手高等院校与科研单位,导入先进研究成果。如与环保建筑中心合作,采纳当今的节能减碳工艺,增强医院翻新计划的环保性能。
1.2 材料管理
施工单位被要求根据进度和库存情况,合理安排材料采购和进场时间,以减少库存。对施工中使用的绿色建材实施严格的进场管理和检验制度,不符合标准的材料将被拒绝使用[2]。强调在500km范围内采用本地生产的建筑材料,占总重量的60%以上。在结构材料方面,强制使用预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浆,推广高强钢筋、高性能混凝土和钢材,以减少资源消耗。优化钢筋配料和钢构件下料方案,提倡钢筋专业化加工和配送,大型钢结构应在工厂制作,现场拼装。对于围护材料,要求选用耐候性和耐久性良好的材料,检查保温隔热系统的配套材料,降低热桥效应。在装饰装修材料方面,提倡总体排版策划,减少非整块材料的使用,采用低挥发性材料和符合相关标准的黏合剂、涂料及面层等。对于周转材料,优先选用耐用、易维护、易拆卸的材料,推广使用可再生资源,如竹替代非可再生的木材。在模板工程方面,推广使用定型钢模、钢框竹模、竹胶板,优化模板工程方案,提高可重复利用率。对于现场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周转式活动房,力争可重复使用率达到70%。这些综合性的措施旨在促使建筑施工过程更加环保和可持续,减少资源浪费。
1.3 采用现代化管理工具与技术
引入项目管理软件进行整体项目规划和进度管理。借助软件实现活动细分、追踪进度与资源配置,保障各环节作业顺畅展开。运用甘特图表与关键路径法(CPM),动态掌握工程动态,适时调适人力与时间安排,规避延宕风险。通过布设感应器与监测装备,持续收集工地环境指标(包括温度、湿度、声响等)及机械运作状况,确保施工操作满足医院单位的特定需求。工地智能化监控方案能实时传送信息,管理者透过移动装置即可远程监控实地状况,提升危机处理效率。同时,运用无人飞行器技术实施工地进度与质量的高效监督。无人飞行器周期性捕捉高解析度影像与录像,构建三维立体模型,辅助决策层全景洞察现场实况。结合图像解析算法,自动筛查施工隐忧与进程偏离,迅速反馈并采取补救行动。
1.4 施工质量控制
(1)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在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医院的实际需求和使用性质,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设计方案应照顾到采光、通风等环保因素[3]。(2)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在施工阶段,还可细分为多个阶段进行质量控制。施工前,项目团队需仔细审核施工图纸,严格检查施工所需材料和设备,确保施工方案准确可行,保证其符合质量标准。在施工过程中,团队应严格遵循施工方案和图纸进行操作,以保证施工质量达标。同时,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安全。对于关键施工环节,如混凝土浇筑、钢结构安装等,应进行重点监控和检查。(3)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在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全面验收工作,通过对建筑结构进行多种监测,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在该阶段,对发现的问题,可及时处理整改,以保证整体施工质量。
1.5 环境质量控制
室内环境质量对于为病人和医护人员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有着关键性作用。监理需要关注施工采用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材料来降低室内空气污染,同时实施室内空气质量管理计划,确保通过适当的通风和空气过滤系统维持良好的空气品质[4]。此外,对自然光的最大化利用与高效照明系统的实施也是监理的重点,旨在通过减少眩光和优化光照强度,提升视觉舒适度和照明效率。室内声音环境的控制,包括采用隔音材料和设计技术减少噪声传播,是确保安静治疗和工作环境的另一个监理重点。
2 无障碍设施建设要点
无障碍设计在医院中的体现尤为重要,各部位的首层出入口的室内外高差为20cm,均考虑推行轮椅的需求设置了坡度为1∶20的无障碍平坡出入口,这种较缓的无障碍坡度无需两侧设置扶手栏杆,为无障碍轮椅进出提供了人性化的环境。在中庭两侧及医疗街中部设有供患者使用的公共卫生间,这三处公共卫生间内部均采用完全相同的布局,且都采用男左女右符合大众习惯的布置方式,优化患者的使用体验。卫生间除了设置男女卫生间以外,还设置有第三卫生间。第三卫生间内部设施齐全,包含有无障碍坐便器、小便池、洗手盆、斜面梳妆镜、儿童安全座椅、儿童坐便器、儿童洗手盆、多功能台等无障碍设施,并且留有直径1.5m的轮椅回转空间,门内外高差15mm并采用坡度不大于1∶10的斜坡过渡,完全体现了无障碍卫生间的人性化设置。男女卫生间也采用了迷宫式入口,避免视线干扰,每个厕所隔间均设有双侧安全抓杆方便患者使用[5]。在住院部晾晒阳台的旁边设有无障碍公共卫生间,方便轮椅患者使用。病房卫生间内部设有无障碍坐便器和无障碍淋浴间,并考虑输液患者独立使用,配有输液挂钩。一系列的无障碍设计细节均体现处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3 结束语
从长远看,由于医学科技的进步及对医院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医院的维护与改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为此,必须对当前国际上的动态进行密切的跟踪,对其进行持续的改进,使其能够满足医疗设备维护与更新的要求,从而达到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帆.医院工程施工的管理体系建立研究[J].居舍,2020,(34):129-130.
[2] 王肖维.医院建筑施工特点及施工管理[J].建筑科技,2020,4(05):60-62.
[3] 于名斌,黄中民,王鹏飞.浅析医院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及无障碍设施建设[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5):133.
[4] 彭大文,陶吉田.浅析医院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及无障碍设施建设[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5,(12):98-99.
[5] 陈汉梳.如何优化医院建筑施工的管理工作[J].门窗,2013,(11):245+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