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
郜庆静
城关镇第一小学大同校区 安徽省六安市 237400
引言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将对学生的终身学习产生深远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积累语言素材的重要途径,更是拓展视野、丰富情感、发展思维的有效方式。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性
(一)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是语言输入的重要方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接触到丰富的词汇、多样的句式和生动的表达,这些语言素材会潜移默化地内化为自身的语言储备。当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时,会主动进行大量阅读,在积累语言素材的同时,逐渐掌握语言表达的规律和技巧,进而提升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能力。例如,通过阅读童话、寓言等作品,学生能学习到生动形象的描写方法,在自己的表达中也会不自觉地运用这些技巧,使语言更加丰富、流畅。
(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阅读过程是一个积极的思维过程,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故事情节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思考、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当学生对阅读内容感兴趣时,会更主动地投入思考,不断探索文本背后的意义,从而锻炼逻辑思维、想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阅读科幻故事时,学生需要跟随作者的想象进入虚构的世界,思考其中的科学原理和情节发展,这对培养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三)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优秀的阅读材料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如亲情、友情、爱国之情等。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与文本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体验不同的情感经历,从而丰富自身的情感世界。当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时,会更深入地感受文本中的情感,理解他人的情感需求,增强共情能力和人文素养。例如,阅读描写英雄人物的故事时,学生能感受到英雄的勇敢和无私,从而受到情感熏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兴趣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材料选择不当
阅读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部分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过于注重知识性和教育性,忽视了材料的趣味性和适宜性,选择的内容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或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脱节。例如,让低年级学生阅读篇幅过长、语言晦涩的文章,或让学生阅读主题单一、情节平淡的作品,都会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抵触情绪。此外,阅读材料形式单一,多以文字为主,缺乏图画、音频等元素,也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教学方法单一枯燥
在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 “讲解 — 分析 — 提问” 模式,将阅读课变成对文本的肢解和知识点的灌输。教师逐字逐句讲解文章大意、分析段落结构、归纳中心思想,学生则被动听讲、记笔记,缺乏主动参与和思考的机会。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使阅读过程变得机械、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无法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例如,在讲解记叙文时,教师一味地分析人物形象和写作手法,而不引导学生感受故事情节的吸引力,会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种负担。
(三)缺乏良好的阅读氛围
良好的阅读氛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阅读态度和行为。然而,部分学校和班级缺乏浓厚的阅读氛围,教室中没有专门的阅读角,图书数量少、种类单一,学生没有足够的阅读空间和资源。同时,
教师自身的阅读习惯也会影响学生,若教师在教学之余很少阅读,无法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也难以在班级中营造重视阅读的氛围。此外,家庭阅读氛围的缺失也是一个重要问题,许多家长忙于工作,缺乏与孩子共同阅读的时间,家庭中没有形成阅读的习惯,导致学生在课外缺乏阅读的动力。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
(一)精选阅读材料,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内容生动、形式多样的阅读材料。对于低年级学生,可选择图文并茂的绘本、童话、儿歌等,这些材料画面精美、语言简单、情节有趣,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中高年级学生,可选择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科普读物、短篇小说等,满足其对知识和情节的探究需求。同时,阅读材料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阅读中能找到与自身经历的联系,增强阅读的亲切感。此外,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热情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让阅读教学更具吸引力,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教师可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与阅读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文本的魅力。例如,在阅读童话故事时,教师可通过角色扮演、动画演示等方式,让学生置身于童话世界中,增强阅读的趣味性。还可采用问题导向法,在阅读前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激发其探究欲望。例如,阅读科普文章前,提出 “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彩虹是如何形成的” 等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答案。此外,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分享阅读感受和见解,在互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体验阅读的乐趣。
(三)营造浓厚阅读氛围,熏陶感染学生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保障。学校和班级应加强阅读环境建设,在教室中设立专门的阅读角,摆放丰富多样的图书,定期更新图书种类,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资源。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阅读分享会、图书推荐会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阅读的魅力。同时,教师应以身作则,在教学中展现出对阅读的热爱,经常与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此外,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鼓励家长在家中营造阅读氛围,如设立家庭阅读时间,与孩子共同阅读、讨论阅读内容,让学生在家庭中也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四、结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升阅读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阅读材料选择不当、教学方法单一、阅读氛围缺乏等问题,制约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通过精选阅读材料、创新教学方法、营造阅读氛围、开展阅读活动及采用多元评价方式等策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乐趣、积累知识、发展能力。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阅读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爱上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晓玲.浅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写话兴趣的策略[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2(7):36-38.
[2]冯雪莲.浅谈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