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小学语文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

作者

陈顺

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周巷镇袁集小学 432915

摘要:阐述加强道德教育对提高小学语文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意义,提及当前现状与面临的挑战,点明从多方面提升有效性的思路。

关键词: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小学语文;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

引言:小学阶段是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期,语文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当下德育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如方式单一、缺乏系统性等,加强道德教育以提升其有效性迫在眉睫。

1.明确小学语文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目标

1.1培养学生基本道德素养

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观念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基本道德素养至关重要。基本道德素养涵盖多个方面,如诚实、友善、尊重他人等。诚实是做人的根本,让学生明白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讲真话,这有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友善则体现在与同学、老师的相处中,积极主动地关心他人,不恶意对待他人。尊重他人包括尊重他人的意见、习惯和差异,使学生能够在多元的社会环境中和谐共处。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渗透这些道德素养的培养,能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1.2契合小学阶段学生特点

小学阶段学生具有独特的心理和认知特点。他们的思维较为直观,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德育工作要采用符合他们认知水平的方式。例如,可以通过故事、儿歌等形式来传递道德观念。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生动,学生容易接受。像《狼来了》的故事,能直观地让学生理解诚实的重要性。同时,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班主任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班主任自身表现出的道德品质,如守时、守信等,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道德发展。

2.丰富小学语文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内容

2.1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语文教材是一座蕴含丰富德育资源的宝库。教材中的课文往往包含着众多的价值观与道德启示。例如在描写英雄人物的课文里,像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英勇事迹,体现出无畏牺牲、为了正义和人民利益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这些英雄故事能够在学生心中种下勇敢、爱国的种子。还有描写亲情的课文,如朱自清的《背影》,那蹒跚地穿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的父亲背影,传达出深沉的父爱,能让学生感受到亲情的珍贵,从而懂得感恩与回报。从描写自然的课文中,学生能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进而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通过深入挖掘这些元素,将德育无声地融入语文教学之中。

2.2结合传统文化进行德育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德育内涵。以儒家文化为例,“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倡导的基本道德准则。“仁”要求人们要有仁爱之心,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可以引导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生命与权利。“义”则是正义、大义,教导学生明辨是非,在面对利益诱惑时坚守正义的立场。“礼”注重礼仪规范,让学生懂得礼貌待人、遵守社会公德。

3.创新小学语文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

3.1开展多样化的德育活动

在小学阶段,德育活动的多样化开展对于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可以组织各类主题的德育活动,例如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像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节,在活动中设置经典诵读环节,让学生诵读《论语》《孟子》等经典著作中的篇章。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能够深入体会古人对于道德的理解与追求。还可以开展传统手工艺制作活动,如剪纸、刺绣等。在剪纸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剪出具有道德寓意的图案,如象征团结友爱的手拉手图案,或者象征尊老爱幼的扶老人过马路的图案。这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在潜移默化中传递道德观念。同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也是很好的德育方式。组织学生到社区养老院,为老人表演节目、打扫卫生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亲身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心与责任感。

3.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

现代教育技术为小学语文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强大的助力。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资源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班主任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例如《雷锋》这部电影。雷锋所代表的无私奉献精神是德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观看电影,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雷锋的事迹,他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做出不平凡的事,如何时刻将帮助他人放在首位。这种视觉上的冲击远比单纯的说教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德育课程。网络平台具有资源丰富、传播便捷的特点。教师可以在平台上上传精心制作的德育课件,内容可以包括一些道德模范的故事,像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这些课件可以包含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创建虚拟的道德教育场景也具有很大的潜力。例如创建一个古代道德故事的虚拟场景,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中的情节,从而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道德哲理。

4.提升小学语文班主任自身的德育素养

4.1加强班主任德育知识学习

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其德育知识的储备直接影响着德育工作的有效性。班主任需要深入学习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知识,如儒家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仁是一种广博的爱心,班主任应将这种仁爱之心融入到对学生的关怀中,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义则体现为公正、正义,在处理班级事务时,要秉持公正的态度,奖惩分明。礼要求班主任教导学生懂得礼仪规范,自己也要以身作则,从言行举止上为学生树立榜样。智是要运用智慧开展德育工作,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合适的教育方法。信强调诚信,班主任要做到言出必行,这样才能在学生心中建立起威信,让学生相信德育内容的真实性和重要性。同时,班主任也要学习现代的德育理论,如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德育理念,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优势,挖掘学生在道德方面的潜力,引导学生在自身优势领域中发展良好的品德。

4.2提高班主任自身道德水平

小学班主任自身的道德水平是德育工作的基石。班主任应具备高尚的师德,在敬业精神方面,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下,小学班主任面临着教学任务重、班级管理事务繁杂等情况,但这不能成为懈怠的理由。例如,每天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道德教育。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要充满耐心和包容。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容易犯错,班主任不能轻易发火或斥责,而是要以宽容的心态引导学生认识错误并改正。在个人品德修养上,班主任要做到廉洁奉公,坚决抵制收受家长礼品等不良行为。在社会公德方面,班主任要积极践行,如遵守交通规则、爱护公共环境等,并且要将这些社会公德意识传递给学生。班主任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道德修养,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参加文化道德讲座等方式,丰富自己的道德内涵,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道德成长。

结语:总结强调通过明确目标、丰富内容、创新方法和提升班主任素养等多方面努力,能有效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小学语文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对学生的道德成长有着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意.关于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探讨[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02):114-116.

[2]马琼杰.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提升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2022(38):235-237.

[3]张亚岚.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06):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