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唐清秀
威远县观英滩镇中心学校
摘要:本文探讨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从教材内容把握、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创新三个方面进行阐述。通过分析教材内容结构,确立单元核心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实施路径,落实教学任务,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策略
一、把握教材内容,优化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首先需要全面把握教材内容,分析教材的结构特点,明晰知识体系构建。教师应通读教材,掌握单元主要内容及其在整个知识体系中位置,理解编写意图与逻辑关系。深入研读教学大纲,厘清单元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要求,梳理知识点间联系,形成网状结构而非孤立知识点。单元设计应注重横向联系与纵向发展,将新知识与已学内容建立关联,构建完整知识网络。教师需分析单元重难点,确定教学重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与进度。优化单元结构布局,根据知识点间逻辑关系调整教学顺序,使知识呈螺旋上升状态。单元教学设计还应关注学生实际情况,考虑班级学情与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内容。教材分析不仅限于表面内容,更应挖掘隐含数学思想与方法,将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融入教学全过程。单元整体设计需要前瞻性思考,预设可能出现问题与解决方案,制定教学备选方案。合理编排单元内容,既保持知识连贯性又避免内容过于集中,确保学生有充足时间消化理解新知识。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单元教学设计为例,通过深入解析教材编排意图优化教学设计。教师应通盘考虑单元结构,包括数位顺序、计数单位、数组成、读写法则、大小比较、改写与求近似数等内容,梳理出认识计数单位—掌握读写方法—理解数位关系—应用于估算逻辑脉络。基于此,教学设计首先引导学生探索生活中大数应用场景,如人口统计、银行存款、天文距离等,激发学习兴趣,建立实际情境与数学概念联系。然后通过递进式编排,设计从千万到亿再到亿以上数认识活动,帮助学生建构清晰数位概念。在教学重难点设置上,将亿以内数读写确定为基础重点,数位关系理解与灵活运用设为深度重点,大数改写与估算作为应用难点。针对这些重难点,设计数位表操作、数字卡片拼摆、计数器具演示等直观活动,突破认知障碍。单元整体安排上,前三课时聚焦数认识,后两课时侧重于数大小比较与改写,最后一课时进行综合应用。每节课都设置递进式问题链,如一千万是多少个一百万?一亿比一千万多几倍?引导学生归纳数位关系规律。通过这种整体设计,学生能够系统构建大数认识知识网络,形成数感,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明确教学目标,深化单元教学实施
教师在实施过程之中采用递进式的教学策略,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原则安排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注重创设教学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实际,增强学习意义感。合理安排课时分配,根据内容难易程度与重要性调整教学时间,保证重点内容有充足讲解时间。开展多样化学习活动,结合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游戏教学等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教学实施需关注学生差异,实行分层教学,设计基础性任务与拓展性任务,满足不同学习能力学生需求。课堂提问设计应注重层次性,照顾不同水平学生,增强师生互动效果。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形成性评价,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教学的实施过程之中,明确教学目标指向为全面提升计算能力与数学思维。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此单元的核心目标包括掌握竖式计算法则,理解乘法运算性质,培养计算能力,发展数感与估算思维,形成解决问题能力,建立数学学习信心。基于这些目标,教学实施路径首先安排两课时进行三位数乘一位数复习巩固,为拓展学习做好铺垫,接着通过四课时逐步拓展至三位数乘整十数、三位数乘两位数,最后一课时进行计算法则总结与综合应用,形成完整学习链条。教学实施中创设丰富情境,如学校购买多少本图书,共需多少费用引入计算需求,通过小小银行家角色扮演活动增强学习兴趣。在重难点突破环节,采用化整为零思想引导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通过格子图直观呈现部分积累加原理,帮助学生理解竖式中每步骤含义。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实施梯度教学,设计基础题356×24,提高题□56×2□=13440,拓展题用4、5、7、8四个数字组成三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积最大是多少,满足分层学习需求。教学过程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先让学生独立尝试探索计算方法,再组织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全班归纳总结,培养自主探究能力。通过计算接力赛活动,激发学习热情;设计错题诊断师环节,让学生找出常见错误并解释原因,培养审辨思维。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单元教学效果
教师应打破传统讲授模式束缚,积极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如项目学习法、问题解决法、情境教学法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问题驱动教学策略尤为重要,精心设计有深度问题,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全过程,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实际应用价值。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数学软件、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难点。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转变教师角色,从知识传授者变为学习引导者,充分尊重学生主动探索权利。
教师需要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猜想、验证、总结等环节,体验数学探究过程,提升数学思维品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与沟通能力,促进知识共建共享。引入游戏化教学元素,通过数学游戏、趣味竞赛等活动,缓解学习压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教学过程中注重概念形成过程,通过实例分析、模型构建、概念比较等方式,帮助学生构建清晰概念表征。灵活运用直观教具,借助实物演示、图表呈现等手段,降低抽象概念理解难度。
结论: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全面把握教材内容,分析知识结构,确立教学重点,优化单元设计,明确教学目标制定的实施路径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深化教学实施。创新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提升教学效果。这一系列策略有机结合,形成完整教学体系,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教师应不断反思实践,优化教学设计,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 史晓娟. 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 新课程导学,2024(6):37-40.
[2] 张兴洁.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内涵价值、设计原则与实施策略[J]. 求知导刊,2024(12):74-76.
[3] 吴琪.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C]//第五届教育教学与实践研究论坛论文集. 20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