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当代同质化古镇的开发与再创新研究

作者

陆昕怡 韩笑 沈煜阳 叶敏学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上海市 201620

摘要:中国古镇的发展在近年来得到了重视和推动,这些古镇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风貌,成为了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许多古镇在保护与修复上取得了显著进展。政府和地方有关部门重视对古建筑、古街道、古巷道的保护,投入资金进行文物保护和修缮工作,以保持其原汁原味的历史风貌。古镇的旅游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吸引大量游客。这些古镇通过举办文化节庆、展览展示和传统手工艺品市场等活动,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和购物,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古镇同质化的问题比较严重,对其开发与再创新尤为重要。

关键词:同质化古镇;开发;创新

1.绪论

1.1研究背景

古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其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在过去,古镇的开发往往局限于旅游设施的改善、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升,而忽视了文化传承、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全面需求[1]。为了解决古镇开发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问题,本文旨在通过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深入探讨古镇开发的有效途径和策略。通过对古镇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旅游市场以及当地居民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本文力求为古镇的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和社会进步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参考。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本文可以弥补当前古镇开发研究领域的不足,扩充古镇可持续发展与文化传承的研究内容,推动古镇保护与防止古镇同质化发展问题的有效解决。针对古镇开发的有效途径和策略,运用旅游开发理论、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等多维度理论框架,创新性地探讨了古镇开发与文化传承的耦合关系[2]。本文突破传统思维模式,从可持续发展与防止古镇同质化发展的视角研究古镇再开发问题,为古镇开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有助于深化对古镇的再开发与文化传承研究的认识,对古镇开发理论的发展与完善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意义。

1.2.2现实意义

本研究采用案例分析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了古镇开发的同质化现状、面临的挑战及潜在机遇。以古镇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市场为出发点,通过对前期理论研究和实际案例的综合分析,厘清了古镇开发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为古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具体的策略建议。这种综合分析不仅有助于总结古镇开发经验,推动古镇开发模式的创新,还能为提升古镇旅游水平、缓解旅游开发对古镇文化的冲击压力提供实践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古镇“同质化”现象及其应对策略进行深入的文献梳理和分析。我们广泛查阅了学术期刊、学位论文、专著等,以获取关于古镇保护、文化传承、旅游发展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通过对我们所收集到的文献进行筛选、阅读和分析,旨在为本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同时,我们也通过文献研究法发现现有研究中的不足之处,为本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2)运用群体优化法,课题组成员分工负责研究资料和收集相关数据。

(3)资料法: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查阅历史文献和收集有关资料,参考特色古镇如何找准自身定位,在尽可能保持当地原貌的情况下使其发展。寻找合适古镇并了解当地民俗,对古镇进行深入的文化调查和研究,指导我们进行课题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丰富详尽的背景资料。

(4)调研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了解对古镇的期望和兴趣点以及古镇同质化的现状,经过综合分析得出开发古镇且使其不被“同质化”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5)实地考察法:多地考察各个偏远地区的古镇和著名特色古镇,完善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当地居民交谈从而对古镇的历史、民俗、传统工艺、文化活动等方面的特点和价值进行深入了解。

(6)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结合每个人参观古镇经历,以面对面方式进行经验互换从而起到总结的作用。

(7)案例分析法:

在古镇“同质化”现象的研究中,我们特别重视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古镇进行深入分析,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些古镇在应对“同质化”挑战时的具体做法和效果。

1.4研究的创新之处

1.4.1研究方法的创新

本项目在研究方法的创新之处体现在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群体优化法、资料法、调研法、实地考察法、经验总结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相较于传统的单一研究手段,这种综合研究方法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古镇的发展现状和问题,从多个维度挖掘古镇的独特价值和发展潜力。此外,项目组成员通过分工合作,共同收集和分析数据,确保了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种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不仅提高了研究效率,也为古镇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1.4.2问题分析的创新

如今,古镇同质化现象日益严峻,古镇的自身定位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主要问题,通过对正确开发古镇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一些将古镇修旧如旧,留住原居民,以及深入挖掘古镇内在魅力的建议,加强了对古镇的研究。

1.5文献综述

1.5.1国外研究现状

根据国际趋势和研究现状,发达国家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领域相对成熟,并已成功实施多个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项目,积累了丰富的运作经验,形成了适应本国情况的模式[3]。这些经验对于我国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学习价值。特别是在制定保护政策、实施保护工程、推动公众参与、以及平衡经济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发达国家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1.5.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于古镇发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在定义历史文化名镇时,学者卞显红(浙江工商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近年来专注于江南水乡古镇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提出在保护古镇风貌的同时推动其旅游业的发展[4]。此外,学者杜晓帆(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在新登古城复兴的研讨会上强调,古镇的保护开发需注重居住在这的“人”,以及古镇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5]。在古镇发展领域,目前存在两种主要模式:一种是基于传统风貌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模式,另一种是基于旅游开发和经济效益追求的模式[6]。国内学者们普遍认为,在古镇发展过程中应优先采用前者,即在保护古镇传统风貌和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旅游开发。

1.5.3述评

我国的学者们对于古镇保护与发展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系统地分析了古镇的传统风貌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以及旅游开发等多个方面的特征和作用机制。这些研究全面揭示了古镇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个领域的重要性,并为古镇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然而,这些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一些研究可能过于关注古镇的局部保护问题,而忽视了古镇与周边环境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导致对于古镇保护与发展的认知不够完整。其次,部分研究在探讨古镇旅游开发时,可能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城市建设缺乏特色,贪大求洋,照搬照抄,从而忽视了古镇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导致古镇的商业化过度和文化特色丧失。此外,还有一些研究未充分考虑到古镇保护与发展与其他因素的关联和相互作用,如政策环境、社会变迁、居民参与等,导致研究结果不够全面和深入。

针对这些不足,本研究旨在通过全面、系统的研究方法来弥补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具体而言,本研究将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梳理国内外关于古镇保护与发展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框架,明确研究的问题和方向。其次,本研究将运用案例研究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镇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实地调研,了解古镇的实际情况和面临的问题。同时,本研究还将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收集和分析古镇居民、游客、政府等相关利益群体的意见和建议,以全面了解古镇保护与发展的需求和挑战。

2.本论

在古镇的开发过程中,因为局限于旅游设施的改善、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忽视了文化传承、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全面需求,而使“同质化”这一现象成为如今古镇开发的一大问题。这个问题的存在不仅导致古镇的独特性和竞争力受到了很大影响,更对古镇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2.1具体问题的阐述

在古镇的开发中,缺乏统一规划、开发建设破坏严重、经济利益先行。

尽管改善同质化古镇正在进行,但仍然存在一些基础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

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因为开发同质化古镇对于新趋势和挑战的反应较慢,对于基础问题的解决还不够到位。为了推动同质化古镇的开发,我们需要加强战略规划,促进创新技术的应用,同时注重解决行业中存在的基础问题,以提升同质化古镇的整体开发水平。

2.2具体问题的分析

开发古镇的发展策略缺乏创新,且未能保护古镇风貌与历史文化。这导致了古镇开发过程中的同质化,无法保持古镇原有的特色。以文化为踏板,开发建设来征求用地,借历史之名盈利。

这些问题使其无法有效应对同质化和商业化,从而影响了古镇开发与创新的质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开发古镇需要加强战略规划,注重技术创新和管理改进。同时,积极引进与行业发展相关的新技术和新理念,加强与其他行业的合作与交流,以推动古镇的开发与创新,并与社会的飞速发展保持同步。

本文运用了资料法、实地考察法等对古镇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并得出以下结果:

通过对网络资料和实地考察的深入分析,发现古镇侧重商业化的发展策略未能及时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导致其缺乏创新性。这主要表现在古镇失去其特色,从而导致各古镇的建筑风格、文化趋于近似。

4.结论

1)在先前的研究基础上,本文深入探讨了古镇的开发与创新,并通过资料法、调研法、实地考察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得出古镇开发与创新离不开自身定位、自然资源和保护与开发之间平衡的结论。然而,古镇受到同质化影响,其发展速度缓慢。因此,为了促进古镇的进一步发展,建立古镇发展平台并推动其建设是必要的。

2)针对当前面临的古镇同质化挑战,本文提出了全新思考,以保障古镇特色为前提,在采用创新手段的同时协调保护与开发之间的互联互通,发挥其最大的文化传承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古镇同质化问题比较明显,对古镇的开发和创新成为重要工作,该领域需秉持着与时俱进的理念,从古镇商业活动、文化活动、纪念品等方面进行创新,注重游客体验的创新化,确保古镇可以彰显出自身特色。

参考文献

[1]陈太红.日本地方创生对重庆盐业古镇构建文创开发创新链的启示[J].盐业史研究, 2023, (04): 58-64.

[2]何瑛, 侯凯翔.非物质文化遗产沉浸式体验产品创新开发研究一以甘肃 省兰州市河口古镇为例[J]西部旅游, 2023, (13): 42-44.

作者简介:

陆昕怡(2005),女,云南昆明人,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审计专业,本科。

韩笑(2004),女,新疆昌吉市呼图壁人,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审计专业,本科。

沈煜阳(2005),男,上海人,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会计专业,本科。

叶敏学(2005),男,上海人,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精算专业,本科。

指导教师:蔡寿松

基金项目: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S202411047035,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