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
刘怡秋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小学 210046
摘要:随着英语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小学英语教学日益重视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培养。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重知识传授、轻意义建构,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实践体验等问题。本研究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单元视角,通过情境模拟融入、多元资源整合、项目式学习驱动和主题式评价体系构建等教学策略,旨在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促进其对知识的深度理解,最终实现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小学英语;主题意义;单元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
主题意义探究是一种强调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深入理解语言运用价值的教学理念。在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通过主题意义的深入探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语言运用能力。单元整体教学作为一种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学内容的整体性、连贯性和实践性,为主题意义探究提供了良好的实施平台。本研究旨在探索将主题意义探究融入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策略,为教学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一、情境模拟融入:深化主题意义理解与体验的教学实践
情境模拟教学是一种将抽象的语言知识转化为具体生活场景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真实的交际环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语言的实际应用价值。在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单元教学中,情境模拟不仅能提供语言实践的平台,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对目标语言的深度理解与内化[1]。
以译林版三年级英语下册《Unit 6 What time is it?》为例,教师可先设置不同的生活场景并在教室墙上张贴不同时间的时钟图片。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parents, children, teachers),在各个场景中进行走动式情境对话。例如,在“起床场景”中,扮演父母的学生说“Wake up! It's seven o'clock. It's time for breakfast.”,扮演孩子的学生回应“What time is it, Mum?”并通过查看时钟作出相应的早餐准备动作。在“用餐场景”中,学生可以运用“It's six o'clock. It's time for dinner.”等句型进行真实对话。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克服语言表达障碍,增强交际自信。
这种基于生活场景的情境模拟教学,使抽象的语言学习变得具体可感,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中自然习得目标语言,实现了主题意义的深度探究。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体现了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将词汇、句型、功能等语言要素有机整合,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多元资源融合:拓宽主题意义内涵与外延的教学探索
多元资源融合教学是一种将传统教材内容与多样化教学资源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在主题意义探究中,通过整合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可以创设丰富的语言输入环境,拓展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在多维度的资源体验中深化对主题的理解。
以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为例,教师可利用教材Story time部分的对话内容作为基础语言素材,随后自然引入Cartoon time中的动物对话情节,通过有趣的动画场景帮助学生理解“can/can't”的用法。然后,借助Sound time中的“Father has five footballs”和Song time中的歌曲“I can skate and I can jump”,让学生在韵律中感受语言的美感。最后,学生分组进行“体育明星采访秀”,一人扮演记者,一人扮演体育明星,运用所学的句型和词汇进行采访对话。多元资源的有机整合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也让学生在多样化的语言实践中深化对“谈论运动能力”这一主题的理解和运用。这种教学方式也体现了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将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有机融合,促进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时,多元资源的整合也为主题意义的深度探究提供了丰富的支持,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效。
三、项目式学习驱动:促进主题意义深度探究与实践的教学创新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真实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在主题意义探究中,通过设计贴近生活的项目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践和思考,从而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2]。有效的项目式学习应注重任务的真实性、可操作性和开放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思维。
以四年级英语下册《Unit 7 What's the matter?》为例,基于教材中的对话场景以及Cartoon time中的情境互动,可设计一个模拟医患交流的项目活动。学生分组完成以下任务:根据Fun time中的“Say and act”部分练习基本问答:“What's the matter?”等日常健康对话,然后每组将常见的身体状况及相应的建议整理记录成一本手册。最后开展“健康咨询日”活动,学生轮流扮演“健康顾问”和“咨询者”并运用所学的表达进行情境对话,如看到同学疲倦时询问“What's the matter? Are you tired?”并给出合理建议。通过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使学生深刻理解关心他人、互帮互助的情感内涵,从而实现语言学习与价值观培养的有机统一。
四、主题式评价体系构建:全面反馈主题意义学习成效的教学评估
主题式评价体系是一种多元化、过程性的评价方式,它突破了传统单一的书面测试模式,注重对学生在单元主题学习过程中的全方位表现进行评估。这种评价方式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通过多维度的评价指标来反映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的变化。
以五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动物保护项目评价体系。首先构建自评维度:学生通过记录表记录本单元学到的动物相关词汇(如dog, cat, rabbit等)和句型(如“The dog can run.”)的掌握情况。其次设计互评环节:学生两两组合进行动物专家竞赛,双方相互考查描述动物特征和行为的能力。最后是教师评价:通过观察记录表,记录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流畅度,重点关注学生是否能正确运用目标语言描述和交流动物相关话题。这种多维度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全面反映学生的主题语言学习效果,还能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在单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学改进提供有效依据。
结束语:
通过本研究的实践探索发现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策略具有显著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促进了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实践运用,也培养了其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未来,教师应继续深化主题意义探究的教学实践,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开发更多创新性的教学资源和活动形式,构建更加完善的评价体系,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小学生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姚婷.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行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24.
[2]蔡冰冰.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24,(05):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