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初中学生学习内驱力的策略与途径
赵瑞峰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六陈镇第二初级中学 537304
摘要: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营造趣味体验、构建成就体系、注重学习联系、深化学习意义四个维度,重点探讨了激发初中生语文学习内驱力的具体策略与实施路径。通过创设多元化的学习情境、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促进知识迁移运用、引导价值认同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实现自主学习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初中生;学习内驱力;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当前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内驱力,尤其是在语文等主要学科的学习中培养持久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营造趣味体验,激活语文学习热情
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语文之美。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课文主题相关的音视频资源,或借助VR技术带领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学作品描绘的场景。如在诗歌教学时,可以配以优美的古典音乐,让学生闭目聆听,体会诗词意境;在散文教学时,可以开展“微电影创作”活动,让学生将文章画面感转化为视觉呈现;在写作教学时,可以进行“创意续写”“故事接龙”等游戏化训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表达欲望。同时,鼓励学生利用智能手机拍摄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并配以优美文字,培养发现美、表达美的能力[1]。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让语文学习成为一种享受。
教师还可以设计实践性任务,创设模拟情境,如在记叙文教学时设置采访环节,引导学生通过提问、交谈等方式收集素材;在议论文教学时组织小型辩论会,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同时组织“诗词朗诵会”“经典剧目演绎”“校园采访报道”等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悟,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些活动既能调动课堂氛围,又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真正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二、构建成就体系,培养学科学习信心
针对不同学科特点,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激励机制。在语文学科中,可以设置“阅读之星”“写作能手”“演讲达人”等荣誉称号,鼓励学生在不同维度展现才能。同时开展“每月好书推荐”“我的阅读成长档案”“班级读书沙龙”等特色活动,让学生通过展示、分享、交流等方式获得认可与激励。教师还可以建立个性化的成长档案,定期记录学生在各个领域的进步表现,帮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
数学学科可以开展“数学思维挑战赛”“趣味数学竞赛”,让学生体验解题成功的喜悦;英语学科则可以通过“英语配音秀”“英语短剧表演”等形式,帮助学生克服语言学习焦虑。各学科评价要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可以采用等级评定、奖章积累等多样化形式,激发学生持续进步的动力。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2]。同时,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阶段性目标,采用“小步子进阶”的方式,在目标达成后给予适当奖励,让学生感受到努力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形成良性的学习循环。
三、注重学习联系,培育知识迁移能力
帮助学生建立学科间的知识联系,提升学习的整体性认知。如在语文教学中涉及历史典故时,可以延伸讲解相关历史背景知识;在学习描写自然的文章时,可以结合地理、生物等学科知识进行拓展;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分析。教师可以采用主题式教学方法,围绕某一核心主题,整合多学科知识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比如在学习《赤壁赋》时,既可以讲解文学艺术价值,又可以联系历史事件、地理环境等多维度内容。
通过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与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增强学习的系统性。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建立思维导图,梳理不同学科知识间的关联性,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如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语文写作技巧完成社会实践报告等。还可以开展综合性学习项目,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四、深化学习意义,引导价值认同感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优秀文章的阅读与品味,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哲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近的优秀文章进行深入解读,帮助学生在文学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产生共鸣。通过组织读书交流会、主题班会等形式,让学生分享阅读感悟,在交流中深化对人生价值的认识。
在数学学习中,强调逻辑思维对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在英语学习中,突出语言能力对开拓国际视野的作用。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育人元素,将知识学习与品德培养、能力发展相结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各学科知识在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可以邀请优秀毕业生分享学习经验和成长故事,让学生看到学习的远期价值。也可以组织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建立对未来的憧憬。通过这些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和主动性,让他们真正认识到学习不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价值追求。
结语:综上所述,激发学习内驱力是一个系统的复杂工程,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要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通过趣味性教学激发兴趣,通过成就感体验增强信心,通过知识迁移拓展思维,通过价值引导深化认识,最终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让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使他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实现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吕玉卿,石珍珠.项目化学习中学生内驱力的激发、维持与强化——以“低碳”项目为例[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4,(11):42-43.
[2]白秀艳.奥苏贝尔学习动机理论下初中生学习内驱力提升的个案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