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的叙事策略研究

作者

李俊松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安徽合肥 231200

一、引言

信息传播技术的迭代深刻改变了意识形态教育场域,短视频、虚拟社区等新媒体形态正重塑青年群体的价值认知结构。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政教育一线工作者,既需应对算法推荐导致的信息茧房效应,又要在亚文化冲击中维护主流价值的话语权。传统叙事模式在内容深度、形式吸引力方面逐渐显露疲态,部分教育者陷入技术工具依赖与人文内核流失的悖论。探索适应媒介融合趋势的叙事策略,成为破解思政教育供需错位的关键切口。

二、新媒体为思政教育叙事带来的机遇

1. 丰富的叙事资源与渠道

数字技术重构了思政教育的叙事资源生态,云端博物馆的文物三维扫描数据、红色教育基地的 VR 全景影像、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口述视频等数字资产形成立体化素材库,使辅导员能够调取故宫博物院高清文物模型解析工匠精神,借助抗美援朝老兵访谈原声增强历史叙事的在场感。社交媒体平台的内容聚合特性打破了传统教育资源的时空限制,微博超话中的“党史每日读”话题动态更新历史细节,知乎专栏里专业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通俗化解读持续沉淀为可回溯的知识节点,构建出持续生长的叙事资源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催生的圈层化传播模式为精准叙事提供可能,00 后学生在 QQ 频道自发组建的“乡村振兴观察组”汇集了大量田野调查素材,这类原生内容经过教育者提炼后能转化为具有青年话语特色的教学案例[1]。

2. 增强叙事的互动性与感染力

新媒体技术赋能的交互设计重塑了叙事接受体验,弹幕互动让思政慕课中关于改革开放的讲解不再是单向输出,学生实时发送的“我爷爷当年粮票故事”形成集体记忆的共时性碰撞。短视频平台的算法推荐机制虽具争议,但其情感唤起功能在正能量传播中展现独特价值,一条展现高铁建设者日常的 vlog 通过展示工程师冻红双手调试零件的特写镜头,比传统说教更能触发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情感认同。直播连麦创造的即时对话场域消解了教育者与受众的隔阂,当辅导员在直播间回应学生关于“躺平”现象的困惑时,弹幕区涌现的同类困惑与即时解答形成螺旋上升的认知建构过程。

三、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叙事存在的问题

高校辅导员在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面临叙事能力提升的现实需求,部分教育者尚未掌握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具象叙事的编码技巧,在运用新媒体工具时容易陷入技术操作与价值传递脱节的困境。传统培训体系偏重政策解读而忽视叙事能力培养,导致部分辅导员在制作短视频时难以把握故事节奏,往往将完整的育人理念切割成零散知识点,使本应连贯的价值引导变成断断续续的技术演示。叙事内容更新滞后于青年文化发展速度,典型案例库中重复出现十年前创业故事的现象较为普遍,未能及时融入芯片研发、航天精神等新时代奋斗素材,学生在 B 站观看《那年那兔那些事》时形成的感性认知难以在课堂叙事中找到延续性对接。教育形式创新存在路径依赖,部分线上课程简单移植线下讲座模式,将四十五分钟授课内容压缩成八分钟视频后仍然保留说教式语态,忽略了短视频平台用户对悬念设置与情绪牵引的观看期待。新媒体平台功能开发停留在表层应用阶段,微信公众号文章排版仍沿用纯文字配图模式,未能嵌入H5 交互页面来重现脱贫攻坚中的地理变迁,抖音账号内容更新频率与学生活跃时段存在错位,往往在工作日午间推送深度长视频而周末黄金时段缺乏轻量化内容供给。技术工具使用存在功能认知偏差,部分教育者将直播连麦等同于单向宣讲,未能在弹幕即时互动中捕捉学生关于就业焦虑的真实困惑,虚拟现实技术更多用于场景展示而非情境创设,学生在元宇宙展厅参观红色场馆时缺乏角色代入的深度参与机制[2]。

四、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的叙事策略构建

1. 叙事内容策略

叙事内容构建需要扎根青年认知土壤,辅导员可围绕新时代青年关注的航天精神设计系列故事脚本,将天宫课堂航天员训练日常转化为具象叙事素材,在展示失重环境进食细节时自然带出科研团队协作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需避免标签化处理,某高校整理乡村振兴驻村干部的 365 篇扶贫日志,提取出方言调解邻里矛盾、深夜核算产业数据等真实场景,制作成可交互的 H5 时间轴,学生在滑动查看春耕秋收节点时感受奉献精神的具体形态。热点话题的捕捉依赖动态案例库建设,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就业焦虑,收集整理先进制造企业老师傅带徒实录,剪辑出 *00 后技工如何用数控机床雕刻火箭发动机零件”的微纪录片,在展示技术精度的同时传递职业价值认同。历史事件的现代表达需要寻找情感共鸣点,梳理抗美援朝老兵口述史时侧重挖掘“冻土豆传递”“战壕小提琴”等具象记忆碎片,配合军事博物馆文物 3D 模型开发AR 扫描功能,学生用手机对准炒面袋展品即可观看炊事班雪地埋锅造饭的模拟动画。文化自信的培养可借力国潮元素,将故宫文物修复师选拔过程改编成沉浸式剧本杀,参与者在破解“青铜器纹饰密码”任务过程中,自然理解传统工艺承载的文明传承使命。

2. 叙事形式策略

叙事形式创新可依托短视频平台的视觉语法重构表达方式,创作者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历程拆解为十二期分镜脚本,每期聚焦诸如粮票退出流通、深圳土地拍卖槌声等标志性事件,运用快节奏剪辑配合历史影像修复技术,使学生在两分钟观影中感知时代跃迁。虚拟现实技术的场景构建能力为抽象理论注入体验维度,模拟延安大生产运动场景时设置纺线任务进度条,学生通过手柄操作纺车获得的虚拟棉线产量实时转化为大生产运动数据图表,具象化呈现集体劳动的价值创造过程。直播连麦的即时反馈特性重塑了教育者的话语形态,某高校辅导员在井冈山直播时开启弹幕投票功能,由观众实时选择“红米饭体验”或“挑粮小道 VR 导览”的探索路线,双向互动中自然生成革命传统教育的认知路径。沉浸式剧场设计打破传统教育空间限制,在模拟联合国会场布置的元宇宙场景中,学生扮演不同国家代表辩论碳中和议题,会议记录自动生成区块链存证,转化为可追溯的学习成长档案。移动端轻量化交互工具降低创作门槛,开发微信小程序允许学生上传家乡脱贫攻坚对比照片,算法自动生成今昔滑动对比框并关联中央政策文件发布时间轴,个体记忆与宏观叙事产生时空交织的认知共鸣[3]。

3. 叙事传播策略

叙事传播效能提升需要适配平台算法特性,创作者在抖音发布乡村振兴主题视频时设置#田野上的诗与远方挑战赛标签,利用平台地理位置推荐机制将内容精准推送至农林院校学生群体,同时激发用户拍摄家乡新貌的跟拍创作。跨平台联动传播能够形成内容共振效应,B 站知识区投稿的《马克思青年时期》手书动画被拆分为微信表情包在师生群传播,知乎相关提问区自动关联视频资源,形成多维度话题渗透。社群裂变传播需设计参与激励机制,学习强国积分兑换校园文创产品的规则创新,促使学生在朋友圈分享#我的思政笔记话题时自发添加专业相关案例,法学专业学生分享民法典讲解视频时常附带模拟法庭实践花絮。用户生成内容的反哺机制构建传播生态,微博超话主持人将优秀的学生影评汇编成《觉醒年代》观剧指南电子特刊,经由主演转发后形成破圈传播,吸引更多青年群体关注原著理论书籍。弹幕文化的引导性应用增强内容粘性,在慕课平台播放钱学森归国历程纪录片时开启时间轴弹幕功能,学生在观看钱学森拒绝美国绿卡片段时发送的即时感悟,经过后台语义分析后生成关键词云图反哺后续内容创作。线下活动与线上传播的融合设计拓展叙事维度,校园红色剧本杀活动结束后自动生成专属海报,参与者扫描二维码可观看往期玩家解谜过程的混剪视频,激发未参与者通过转发获取优先体验资格的行为动机。

4. 叙事接受策略

叙事接受效度提升需关注青年信息解码习惯,辅导员在 B 站开设《马克思的校园vlog》栏目时采用分段式弹幕投票,观众可在恩格斯到访桥段选择“哲学茶话会”或“经济学剧本杀”情节走向,决策树分支设计使抽象理论获得具象代入路径。学生 UGC 创作的反哺机制激活接受主体性,某校思政公众号发起#我的专业红基因话题后,考古专业学生上传三星堆青铜纹样与良渚玉器对比解析视频,计算机学子接力开发党徽 AI识别小程序,专业特色与价值认同在接力创作中自然耦合。沉浸式体验设计需匹配认知舒适区,开发微信小程序《长征日志》时内嵌天气同步功能,参与者在梅雨季节连续签到会触发“过草地防潮装备”知识推送,自然气候与历史情境的交织降低学习抗拒感。虚拟徽章激励体系重构反馈机制,学生在学习强国完成“两弹元勋故事线”后解锁邓稼先 Q 版勋章,集齐系列可兑换校史馆实景解谜体验资格,物质激励与精神满足形成双重驱动。弹幕文化引导需建立语义过滤机制,在党史直播中开启时间轴弹幕云分析,当“农村包围城市”章节出现高频疑问时,系统自动推送秋收起义动漫番外篇,即时响应认知堵点。

结语

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需构建“内容-形式-传播-接受”四位一体的叙事策略体系。内容生产应扎根学生真实需求,将乡村振兴、职业规划等现实议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形成有温度的叙事母题。形式创新要善用技术赋能,开发互动式 AR党史课件、条漫连载等轻量化产品,通过悬念设计与参与机制增强内容黏性。传播过程中需精准匹配平台特性,如在抖音侧重情感共鸣剪辑,在知乎强化逻辑论证,实现分众化触达。建立动态反馈机制,通过弹幕语义分析、UGC 内容反哺及时捕捉青年认知堵点,迭代叙事策略。实施层面需完善辅导员数字素养培训体系,将新媒体育人成效纳入职称评价指标,同时构建跨部门协作的技术支撑平台,为叙事创新提供可持续保障。

参考文献

[1]向斯楠.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融合策略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4,40(09):122-124.

[2]续伟.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策略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4,15(18):160-164.

[3]廖名海,张帅男,陈丹玉.新媒体时代下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困境与策略——以高校表白墙为例[C]//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24 年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讨会论文集.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2024:874-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