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
张艺琼
昌吉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昌吉 831100
摘要:当今时代,国内建筑行业蓬勃发展,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得到大力推广应用。为了进一步提升自身施工技术水平,更好地满足新时期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及相关技术人员有必要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实践运用要点进行深入探索,以便在实际施工中能够更加科学、规范、专业地运用此类技术,从而获得更出色的施工质量及效果。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引言
低碳环保的绿色建筑理念已经成为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向。装配式建筑大量采用预制构件,与传统的现浇施工法相比,其在资源利用、污染控制方面显示出较大的优势,符合新时期的建设要求。本文重点研究了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
1装配式建筑定义
装配式建筑是一种现代化的建筑施工方式,通过在工厂预制构件并在施工现场进行装配而完成建筑施工。其核心思想是将传统的现场浇筑和现地建造部分转移至工厂进行预制生产,从而减少现场作业的复杂性和时间。装配式建筑所涉及的构件种类多样,包括墙体、楼板、梁柱等。这些构件在工厂内生产完成后,被运送至建筑工地,现场通过机械设备和人工配合进行快速组装。装配式建筑的定义不仅强调构件的工厂化生产和现场组装,还涵盖了对建筑设计、施工组织和项目管理的系统优化,旨在提高施工效率、控制建筑成本并保证建筑质量。与传统建筑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更注重标准化设计、模块化生产和高效化施工,符合当今建筑行业对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2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
2.1 PC构件安装
安装前需要先进行地面试吊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择并调整吊点数量、位置和吊装方式,构件平稳起吊至安装面上方悬停,初步调整构件朝向位置,再把构件下落到安装面上,设置斜撑临时固定,并精细调整构件位置与垂直度,节点可靠连接后拆除临时固定设施。重复上述操作过程,逐一安装剩余PC构件。例如,对于预制柱,利用柱体、承台底部螺栓调整柱体垂直度,增设剪力键强化构件抗剪能力,剪力键高度控制在30mm以内,端部倾角不得超过30°,并采取套筒灌浆方式来连接预制柱与后浇混凝土部位。对于预制板在核对构件安装编号后,将其起吊至安装面上方0.3m高度处缓慢下放,并在梁体或是承重墙上预先铺筑1~2cm厚水泥砂浆层,以减小板体拉应力,避免构件变形开裂。构件安装就位后处理接缝,采取键槽形式替换垂直板边缘,通过增大接触面积来改善接缝位置受力性能。对预制墙体,则使用限位框来限位钢筋,确保其在预制墙体的制造过程中保持正确的位置。各PC构件安装完毕后,需测量构件位置是否准确,及时对偏差超标部位进行返工,禁止直接开展节点连接作业。以预制墙板为例,施工人员用钢尺等检测墙板位置、垂直度和顶面标高,墙板水平位置偏差控制在5mm以内,相邻预制墙板顶面高度差不得超过2mm,单块墙板顶面标高误差控制在±3mm以内,且相邻预制墙板平整度偏差不得超过4mm。
2.2预制叠合板安装
叠合板安装应按照一定的流程和具体安装方案进行,安装前相关人员确定叠合板的安装顺序,由底层开始安装叠合板,然后依次向上进行。安装时使用测量工具做好测量和标注工作,使叠合板的水平度、垂直度和尺寸精度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时观察叠合板的各个边角是否齐整,若未对齐应及时调整。为确保叠合板安装的稳定性,施工人员使用螺栓、扣件或焊接等方式将叠合板连接到结构框架。另外,安装叠合板时容易出现接缝质量问题,从而导致水、风、灰尘进入结构内部,若要避免出现此类问题,要根据设计要求和防水要求,以螺栓连接、焊接、胶缝等工艺进行接缝处理。叠合板安装过程中还存在一定安全风险,管理人员要格外注意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要求所有施工人员正确佩戴安全装备,并搭建防护网以防止出现高空坠落事故。施工区域设立安全警示标志,提醒现场人员注意安全。
2.3预制楼梯安装
作为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重要异型构件,预制楼梯具有造型结构及安装工序较为复杂的特点,相较于预制叠合板具有更高的施工难度。鉴于此,为保证预制楼梯的安装质量,施工单位在应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时,应注重以下技术要点的把控:(1)对于非简支结构的楼梯,安装前需要在施工位置搭设临时支撑。对于简支结构的楼梯,在安装时则无需搭设临时支撑,可将其直接安装于支撑梁上;(2)为保证预制楼梯安装位置的精准性,需要在安装前对主体结构中楼梯侧部和端部的施工控制线、预埋件和连接钢筋的预留位置、施工图纸及方案中的施工参数进行细致核对;(3)安装预制楼梯的过程中,应使楼梯板与侧墙之间留有30mm左右宽度的缝隙,以便后续进行抹灰施工。同时,应使用强度等级大于M15的1:1水泥砂浆对梯梁吊耳处进行找平处理,使完成面标高与设计要求一致。安装作业期间,应利用水平尺、铅坠、经纬仪等工具对预制楼梯的位置进行监测和调整,确保预制楼梯的安装水平度和垂直度符合设计方案及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4)预制楼梯安装固定后,需及时用水泥砂浆填实、封堵梯板上部结构中的预留孔洞。预制楼梯与平台梁之间的缝隙应用聚苯板或性能相似的材料填充,楼梯边缘应进行细致的成品保护。
3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措施
装配式建筑施工不同于传统现浇施工,各工序间的衔接更加紧密,时间窗口更加严格,容错空间更小,需要实现施工组织管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的转型。首先,在施工组织设计阶段,就要针对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因地制宜确定施工方案,优化施工工艺、机具选型、人员配置、技术培训等,为精细化施工创造有利条件。如在构件制作阶段,要根据构件性能要求,开展原材料检验和施工配合比试验,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和外加剂掺量,制定可行的脱模和养护方案,从源头上保障预制构件的外观质量和力学性能。在构件吊装阶段,要多方案比选,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安全可靠性等方面综合考虑,优选构件吊装方案,制定详细的吊装作业指导书,明确吊点位置、吊装顺序、校正措施等,对吊装全过程实施精细化管控。在预制构件与现浇部分连接施工阶段,更要强化操作人员技术交底,严格规范施工工序,加强材料检验,确保连接可靠,同时还要重视接缝防水等细部处理,切实消除渗漏等质量通病。施工过程中,还要加强质量检验,明确检验批划分、检查内容、验收标准等,落实自检、专检、交接检等制度,及时发现质量隐患并督促整改,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运转高效。
结语
总而言之,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凭借其高效、环保、质量可控等特点,正在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装配式建筑在推广过程中还需克服技术、成本等多方面的挑战,未来需要更多的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推动其在更广泛的建筑领域应用,为建筑工程的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胡培一,李维伦,高亮.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陶瓷,2024(6):231-233.
[2]刘国庆,季红英.装配式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防范对策[J].中国建材,2024(6):121-123.
[3]虞国玉.绿色建筑背景下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应用策略[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4(11):95-97.
[4]高鹏.建筑工程项目中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24(5):157-159.
[5]田祥云,刘同伟.建筑工程施工中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15):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