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元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策略

作者

程媛媛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学校 839000

引言:随着时代演进,传统的教学理念与评价手段已无法充分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在数学教学领域,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显得尤为关键。对此,科学的评价方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使教师更全面、系统地掌握学生的学习与成长状况,进而设计出更具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基于此,小学数学教育中应积极探索并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进一步提升。

一、设定多元评价目标,拓宽评价方向

在传统的教育评价模式中,主要依据小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测试成绩来进行评价。尽管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但所产出的评价结果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亦未能为学校教育改革和优化提供有效指导,无法充分发挥教育评价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潜在价值 [1]。因此,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应当基于多元化的评价目标,反思并探索新的课程评价方法。在教导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时,在该课程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目标并非使学生在课堂上完全掌握具体的数学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分类讨论思维。在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下,教师主要依据学生课堂表现及课后练习的完成质量进行评价,以此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程的教学效果。然而,这种评价方式仅限于对上述两个方面考察,无法为未来的课堂教学提供指导。为了实现更深层次的教学目标,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包括对教学资源的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课程知识的阐释深度以及课堂氛围的营造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

二、结合学生核心素养,引入多元评价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如课堂观察、专题学习和小组合作等,能够更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与学习环境,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和价值 [2]。这种多元评价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展现多元才能的平台,通过获得认可,学生的自信心得以增强,进而激发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实施小学数学的多元评价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基准,明确评价标准,并综合运用多种评价内容,特别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以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为例,在课堂评价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多样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通过动态图片的直观展示,揭示了剪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教师可设计实践活动:“取一张 A4 纸,用剪刀裁出五角星图形”,并根据学生们的实际表现,对其实际操作能力、几何直观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例如,部分学生首先在活动中探索了如何制作剪切的轴对称形状,随后进行分组讨论。通过教学评价,可以使学生发现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提高其核心素养。

三、拓宽评价主体,汇聚多方教学意见

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界正积极响应新课程标准的号召,不断深化对多元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应用。在即时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领域,已涌现出诸多卓有成效的实践案例。然而,现行评价体系主要由教师主导,评价过程缺乏全面性。鉴于此,小学数学评价体系的主体应当拓展,赋予学生、家长及其他学生更广泛的评价权利,构建一个由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家长评议以及教师评价共同构成的多元化评价机制。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可采用评价量表工具来综合收集各方面的评价信息。以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教学为例,教师可设计一份评价量表。该表纵轴列出了评价内容,包括能够辨识并阅读机械表或电子表的时、分、秒;能够使用两种方式表达时间,即分钟和秒;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计算与转换规则;以及能够合理安排时间,根据时钟规划日常行程。评价表横轴设有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及教师评价等栏目。在每个评价内容与评价者交叉的位置,可绘制五颗中空的星星,根据相应主题进行评分。最后,将所得星星数目累加,形成综合评分。

总结语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旨在适应现代教育理念,并为培养全面素质人才提供坚实支撑。在此过程中,教师角色转变为引导者,学生则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评价方式亦更侧重于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坚持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的原则,积极丰富和创新评价工具,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并持续进行反馈与优化。同时力求从“量化评价”向“质化评价”的转变,以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的、可持续的教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宋小云 .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多元评价 [J]. 小学生 ( 上旬刊 ),2025,(02):127-129.

[2] 葛永红 . 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元评价方式的应用策略探究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27):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