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李晓铃
福建省福安职业技术学校 355017
摘要:本文探讨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分析传统会计教学模式的不足,指出案例教学法的优势:通过模拟真实工作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育团队合作精神。文章阐述了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包括案例选择、课堂组织、讨论引导与总结反馈等环节,强调了其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职业判断力方面的独特优势,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中职会计;教学
引言: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深入发展,会计作为商业语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高质量特点,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其会计教学如何适应市场需求、提升教学质量,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以实际案例为基础,通过模拟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因其独特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中职会计教师所采用,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分析,以期为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案例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的一种教育方法。该方法最早起源于哈佛大学法学院,后逐渐推广至医学、商学等多个领域,它强调以真实或模拟的案例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置身于特定情境中,围绕案例展开讨论、分析,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教师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丰富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深入体会理论知识与现实会计工作的联系,从大量的优质案例中,获得直观的学习经验,实现职业素养的成长。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与会计行业的工作特点有着一定的矛盾:在课堂中,学生将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这有助于学生顺利通过校内考试,但在会计实操上,很多学生并未从课堂教学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同时职业素养也亟待成长。笔者认为,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中职会计教学,有助于改变上述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忽略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弊端,具体如下:
(一)打破教学传统,追求教学创新
案例教学法具有独特的教学模式,在使用案例教学法的前提下,教师的教学活动主要围绕真实、直观的案例来开展,教师可借助优质案例,将课堂转变为师生互动、生生交流的场所,引导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会计知识的应用场景,提升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相较于传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也更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有助于促进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发展。
(二)实现直观教学,启发会计思维
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其理论知识往往与实际工作紧密相连,在使用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教师可选取贴近企业实际经营活动的案例,使学生能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会计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会计原理和操作技巧,启发学生的会计思维,培养学生从会计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职业修养的成长。
三、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了解学生学情,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
在使用案例教学法的前期,教师需仔细了解学生的学情,确保筛选出的案例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会计在中职院校中属于学习难度较高的专业,大多数学生都是看重了本专业的就业前景才来报考,许多学生存在学习基础不扎实的问题。在了解学生学情的过程中,教师主要应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动机以及潜在的学习障碍,通过使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课堂观察等多种手段,教师可制定个性化的案例教学方案[2]。该教学方案应包含如下内容:一是明确的教学目标,一般应凸显对于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教学,如对于“记账方法”这一知识,教学目标可设计为了解记账的重要性、掌握记账的基本原则、熟练运用记账方法,等等;二是选择教学内容,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基于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学情,精选与本节课有关的会计理论知识,确保教学内容既不过于简单,也不过于晦涩难懂;三是选择教学方法,在使用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教师还可兼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围绕案例展开,对于某些难以理解的知识,教师还可在课堂上增加讲解时间或补充相关案例,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
(二)精心挑选案例,确保教学贴近企业实际
选择优质的案例,是成功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关键所在,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广泛搜集各类会计案例,确保案例丰富、多样,在选择案例时,教师主要应遵循以下原则:
代表性:所选案例应能代表某一类会计业务的典型特征,能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2)典型性:案例应具有鲜明的特点,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3)时效性:案例应紧跟时代步伐,反映会计领域的最新动态,使学生能够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4)复杂性:案例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从而培养其实践能力;(5)可讨论性:案例应包含多个角度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例如,在教学“固定资产账务处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针对“固定资产清理的账务处理”这一知识点,引出如下案例:企业报废一台原价为50万元的设备,已提折旧45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入账附件内容如下:该设备于2011年购入,原计划10年报废,现检测已无任何使用价值,A设备原值50万元,已提折旧45万元,请批准做报废处理。该设备做固定资产清理的会计分录应如何填写?
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上述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填写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清理50000.00
累计折旧450000.00
贷:固定资产-A设备500000.00
如此,学生便可在真实案例的帮助下,潜移默化地掌握实用性强的会计知识与技能。此后,为了提升案例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可邀请企业会计师或财务专家参与案例的筛选和编写工作,使案例更加贴近企业实际,更具针对性。
(三)激发学生思考,启迪会计思维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其积极参与讨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案例的核心问题。提问时,教师应凸显问题的层次性,使学生能循序渐进地理解相关知识[3]。在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巩固知识,为后续的案例学习提供参考。
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运用思维导图、案例分析框架等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案例,把握案例的整体结构和逻辑关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职业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职会计教学也应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工具展示案例材料和相关图表,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有必要的情况下,教师也可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会计案例,为案例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围绕案例,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QQ群、微信群、学习论坛等在线讨论平台开展在线讨论、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开放、互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提高其学习效率。
(五)设计多样化的练习环节,巩固学习成效
为了巩固学生对案例的理解能力,教师需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环节,例如,可要求学生针对某一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其分析能力。针对案例中提到的会计处理方法,教师也可指导学生利用会计软件或手工账本,模拟企业账务处理流程,让学生亲自操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业务的基本流程,了解企业内部的协作和沟通机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针对某一有争议的会计案例,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相关知识点和法律规定,同时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可逐步掌握会计技能,提升学习成效。教师可将学生的练习成果纳入评价体系中,借助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练习活动,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促进案例教学的良性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能有效提升中职会计教学的质量。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相信案例教学法将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期待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积极探索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路径,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的会计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陈金钟.中职会计事务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账务处理能力的策略探究[J].教师,2023,(28):120-122.
陈绪永.关于中职财务会计教学模式改革的创新思路分析[J].才智,2023,(21):69-72.
黄丽聪.基于产教融合的中职会计教学创新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39(08):18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