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议题式教学在小学思政课中的运用策略

作者

张佐辉 镡永星 万海玲

甘肃省康县云台镇中心小学 746505;甘肃省康县城关第二小学 746500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要灵活运用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在政课教学中,通过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探究,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等核心素养。然而,当前小学思政课仍存在“重知识轻实践、重说教轻体验”的困境,传统讲授式教学已经很难满足学生深度学习需求。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具体谈谈议题式教学在小学思政课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一、议题式教学的核心注意事项

(一)议题设计的精准性与开放性。在议题式教学中,议题是教学活动的统领,因此需要兼具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如在教学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 6 课《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一课时,教师可以将总议题设定为“家庭贡献的多元表达”,子议题分解为“物质贡献与情感贡献的差异、家庭责任的年龄适配性”等。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从而引导学生从多维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二)情境创设的真实性与适切性。情境是议题落地的载体,因此,在议题式教学中,情境的创设需要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与认知水平,既要选取如“社区垃圾分类调研”“家庭消费决策讨论”等真实场景,增强代入感,又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设计适切任务,如低年级用角色扮演模拟情境,高年级则引入数据分析等复杂元素,确保情境能有效承载议题探究。如在教学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 13 课《安全记心上》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放学途中遇到陌生人搭讪”的模拟情境,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不同应对方式的后果,这样的情境设计既符合学生生活经验,又能激发其社会责任感。

(三)活动组织的结构化与层次性。议题式教学需遵循“备议—辨议—深议—商议—建议”的递进逻辑,备议阶段要教师需要广泛收集资料,为讨论奠基。辨议环节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激发思维碰撞。深议时要引入专家观点、权威数据等深化认知。商议中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如在《爱护身体 珍惜生命》的教学中,备议让学生收集不良生活习惯案例,辨议探讨熬夜、挑食等危害,深议邀请医生讲解健康知识,商议制定班级健康计划。最后再建议向全校发出健康生活倡议,通过这种递进式的教学设计,层层推进从而提升学生素养。

(四)评价反馈的多元化与导向性。教学评价需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过程性评价 + 终结性评价”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时,教师可以设计“家庭贡献积分卡”,记录学生每日家务参与、情感关怀等行为;通过“议题学习档案袋”收集学生辩论稿、方案设计等成果。最终以“家庭贡献之星”评选强化正向激励。

二、议题式教学在小学思政课中的运用策略

(一)转变教育观念。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因为在议题式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绝对主导,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协助者。这种转变要求教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信学生的思考能力,还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空间。因此,教师应当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和成长规律。具体来说,教师要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支持。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仅仅关注结果。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只有如此,议题式教学才能在思政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否则,一切都是空谈,纯属流于形式。

(二)创新教学方法。在议题式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创新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组织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赛、情境模拟等。因为这些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进深度思考。如在教学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 2 课《说话要算数》这一课时,教师要可以设置”当好朋友考试作弊时该怎么办”的议题,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讨论活动。选择议题时,要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现实意义、能够引发不同观点的碰撞的、难度适中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或与课程目标紧密相关的。这样才可以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更好地为下一步教学打好基础。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引导技巧,如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还要适时介入,防止讨论偏离主题等。

(三)培养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思政课中运用议题式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议题的选择要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可以从他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喜爱的动画人物、关心的校园话题等方面入手。例如,讨论”如何合理使用零花钱”、”网络游戏的利与弊”等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议题。其次,教学形式要生动有趣。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单调的讨论难以维持他们的兴趣。因此教师要设计一些游戏化的学习活动,如观点接龙、角色互换等,让学习过程充满乐趣。再次,教师要善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小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下更容易敞开心扉、积极思考。教师应当以亲切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不同的观点保持开放和尊重,让学生感受到表达的快乐和思考的成就感。最后,要及时给予正面反馈。

对小学生的发言和表现给予具体、真诚的表扬,能够有效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即使学生的观点不够成熟,也要先肯定其积极思考的态度,再引导其进一步完善认识。

(四)提高教学效率。议题式教学要取得良好效果,必须注重教学效率的提升。首先,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包括议题的精心设计、相关资料的收集、教学流程的规划等。因此每堂课都要通过精心地设计,绝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其次,要合理控制讨论的深度和广度。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议题不宜过于复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把握好讨论的节奏和方向,既要保证一定的思维深度,又要防止讨论陷入无意义的争执。再次,要注重课堂时间的科学分配。议题式教学容易陷入时间不足的困境,教师需要合理安排各个环节的时间,确保重点议题得到充分讨论,同时又能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最后,还要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议题式教学的效果不仅体现在课堂讨论的热烈程度上,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实际提升。

总之,议题式教学为小学思政课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思政教师,就要加强学习,不断转变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如此才能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 许开红, 余懿. 以议题式教学打造育知, 育能, 育心, 育行的思政课堂[J].福建教育 , 2025(4):45-48.

[2] 曾子茜 . 议题式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运用的优化策略研究 [J].2024(9):296-298.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厅 2024 年大中小学课程教材专项研究课题《小学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JC-Y2024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