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油田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措施
郑璐璐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 635000 四川省达州市
摘要:油田企业特有的资产折旧模式(特别是遵循SEC准则的储量资产摊销机制)与常规制造业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对基础会计工作提出了独特的专业要求。鉴于此,文中分析油田企业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措施,进一步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推动油田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油田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加强措施
在能源产业结构转型背景下,油田企业的会计实践正在经历价值重构。作为资源型产业的特殊存在,这类企业的会计核算绝非简单的财务记录——从储量评估到开发决策,从成本归集到效益分析,会计信息质量直接影响着全产业链的价值管理效能。油田企业特有的资产折旧模式(如SEC准则下的储量资产摊销)与常规制造业存在本质差异,这种特殊性对基础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实务中暴露出的凭证管理离散化、成本分摊标准模糊、信息系统兼容不足等问题,本质上反映的是传统会计框架与资源型产业特征的矛盾。
一、健全会计规章制度
会计规章制度体系化建设是强化油田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制度保障。基于《企业会计准则》与《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的法定要求,油田企业应当构建三级制度架构:顶层设计层面需建立覆盖全业务链的会计管理总纲,中间层制定财务核算细则与成本管控规程,操作层形成标准化作业指导书[1]。
在动态调整机制方面,建议引入PDCA循环管理理论,每季度进行制度适用性评估。当遇到资源税制改革等政策变量时,应当启动专项修订程序,重点调整资产折旧计提规则与税务核算模块,同步更新关联业务的审批流程。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对会计凭证以及各类附属资料进行严格的排查,对不合格、不完整或不合法的资料内容予以驳回,并勒令相关责任人及时进行修正。企业内部也需要对从事会计工作的员工制定较为严格的管理制度,使其核算工作有着更为明确的制度遵循与方向。
二、提升会计人员专业素质
油田企业会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需构建三维培养体系。在职业能力发展维度,建议实施周期性轮训制度,重点强化会计准则迭代、税务合规管理及业财融合能力。可联合财经院校开设定制化研修项目,将政策法规解读与油田勘探开发场景相结合,建立动态知识更新机制。
在专业技能提升方面,推行"理论授课+岗位练兵"双模培养,针对储量评估核算、区块成本归集等核心业务,设计专项技能比武与案例研讨。探索与会计师事务所建立专家驻场指导机制,重点攻关页岩气开发成本分摊、资产弃置义务计量等技术难点。
人才梯队建设应实施分序列发展路径,构建会计核算、财务分析、风险管理等专业职级通道。建立与职称评审挂钩的学分积累制度,将参与准则制定、行业课题研究等纳入晋升评价体系。针对沙漠油田等特殊作业单元,开发移动端知识共享平台,嵌入VR技术模拟实操环境,破解工学矛盾与地域限制[2]。
三、推广信息化管理工具
在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油田企业会计作业模式正面临三重挑战:勘探开发数据的时空异步性、跨国经营的多币种结算复杂性以及野外作业场景的即时核算需求。针对这些行业特性,构建定制化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成为提升会计基础工作的必然选择。
首先应建立业财融合的ERP平台,重点突破传统财务软件在钻井周期成本归集、井下作业损耗核算等专业模块的功能局限。通过配置符合API(美国石油协会)数据标准的接口协议,实现地质勘探数据与财务核算系统的实时交互,特别要完善水平井分段压裂等特殊工艺的成本动因识别功能;在数据安全层面,可探索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账本应用。考虑到油田作业区网络环境特殊性,应着重开发支持断点续传的轻节点验证机制,这对解决海上平台、沙漠腹地等边缘地带的财务数据传输痛点具有现实意义,该技术需与现行《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中的电子凭证管理要求实现合规对接;关于智能算法的应用,建议聚焦三个专业场景:基于地质储量预测的递延资产摊销模型优化、随国际油价波动的套期保值策略模拟、以及非常规油气开发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推演。
四、强化成本管控能力
油田开采作业中,设备投入、人力消耗与环保治理费用构成了主要的成本构成要素。当前部分基层单位在成本核算实践中,仍存在管理颗粒度不足的问题,这种粗放式管理模式直接制约着资金使用效能的有效提升。这种管理模式的转变需要从三个维度着手:首先应构建全过程成本监测体系,将设备维护等直接支出与行政费用等间接消耗纳入统一的管控框架;其次推行基于作业活动的成本核算法(ABC),通过细化作业单元实现成本动因的精准追溯;最后完善合同全周期审查机制,重点强化对采购条款合理性及工程报价真实性的前置性审查,从决策源头防范成本虚增风险。
五、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力度
内部审计机制在保障财务信息完整性与合规性方面具有战略价值,其监督效能直接影响企业风险防控能力与运营质量提升。建议从组织架构重构入手,构建垂直管理的审计组织体系,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层面确保职能独立性,赋予其穿透业务流程的实质性监督权限。具体实施层面应建立分类审计制度,针对收入确认标准执行、固定资产折旧核算等关键环节实施穿透式核查,重点关注会计准则适用性与会计政策延续性[3]。
在技术赋能维度,可依托智能分析平台构建动态监测模型,通过预设规则引擎实现异常交易行为的智能预警,重点监测大额资金异动与核算标准偏差等风险点。审计成果转化方面应建立"查摆问题-责任追溯-系统整改"的闭环管理机制,通过专项督导与绩效考核联动推动整改质效提升。同时建立典型案例复盘机制,按照业务类型分类整理典型问题处置方案,构建标准化审计案例库供业务部门参考借鉴。
六、构建科学预算管理体系
作为战略解码与运营实施的关键转化器,预算管理在资源集约化配置中承担着价值导航功能。当前油田企业普遍面临预算编制与执行的双轨偏离困境,这种制度性损耗已严重制约资源使用效能的最大化释放。破解该难题需建立三维立体的管控范式:
首要在方法论层面重构预算生成机制,建议引入全面预算管理的弹性系数模型,通过历史运营数据的趋势外推与市场变量的敏感性分析,建立具有动态容差区间的预算基准。次则强化组织协同的耦合效应,依托业财融合的工作机制,构建跨部门预算联审会议制度,重点消除业务单元间的目标摩擦损耗。最终形成闭环的动态调适系统,当外部环境变动超过预设阈值时,通过设立预算修正触发机制,结合情景模拟技术对初始方案进行非对称调整,确保战略目标的过程可控性。
结语
总之,从实务运作观察,当前存在的会计凭证管理碎片化、成本分摊标准缺乏动态调整、信息系统协同效率不足等突出问题,本质上折射出传统会计方法论与资源型产业运行规律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希望通过文中论述,能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马丽娟.管理会计在油田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会计之友,2023,(S1):133-136.
[2]谷其亮,张笑言.油田企业会计智能化转型探索与实践[J].国企管理,2023,(07):120-122.
[3]韩海庆.浅谈加强油田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举措[J].中国总会计师,2020,(06):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