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一体化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究
何浦 王兴
四川科技职业学院 四川眉山 610000
摘要: “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强调的是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会知识和技能。此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让学生在实景化教学体验之中理解和感受理论知识、掌握操作技能,从而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本文主要就烹饪与酒店管理学院《咖啡制作与品鉴》课程教学,探究“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运用以及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实景化;教学做一体化;产教融合;
1 前言
《咖啡制作与品鉴》是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的一门核心课,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性、应用性和职业性,决定了其在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有别于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出发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主动适应行业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套重自主、重实践、重交流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景化平台实训、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并且将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挖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极大的推进作用。因此,运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咖啡制作与品鉴》课程进行改革探究。
2 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采用的是先理论后实训的模式,根据专业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总的 96课时分为理论32课时,实训64课时,在理论教学结束之后进入实训室完成实操训练。这种教学模式在理论授课阶段,课堂以教师讲课为主,而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即“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在后期进行实操训练时,学生的理论知识理解模糊从而无法良好完成实操训练任务,导致理论和实践脱节,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1)学生咖啡基础薄弱。学生对咖啡认知及咖啡知识缺乏系统性及专业深度了解,无任何理论及实践基础。咖啡操作必须以原理为先导,才能在后期进行灵活变化及调整,课程涉及咖啡文化、咖啡礼仪、各类咖啡机操作,高职学生基础偏弱,对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具有一定消极影响。
(2)教学效率提升较缓。意式咖啡机、虹吸咖啡机、手冲咖啡的操作均具有一定专业性及危险性,操作过程中会使用到高温热水及蒸汽,如操作不当,易产生一定的伤害,也会对机器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在前期的理论教学中效果不佳,则在后续实操教学中进展缓慢。
3 “教学做”实训平台实景化教学模式
(1)实景化研究的设计
根据课程打造一种兼顾理论与实操的实景化咖啡制作专业实训平台。首先是实训平台的环境设计,以确保学生能够置身于真实的咖啡店工作场景中。不仅包括咖啡机、磨豆器等设备的布置,还需要考虑到氛围、光线等因素的仿真。通过在仿真环境中进行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真实工作中的环境。其次,我们将注重模拟工作场景的构建。在这个阶段,将通过引入咖啡店中的实际工作流程和任务,使学生能够在实景环境中进行咖啡制作实践。这包括订单处理、咖啡品种的识别和调制、与顾客的沟通等多方面的技能培养。通过将学生置于真实情境中,我们旨在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咖啡制作的各个环节。
(2)实践方案的制定
针对实景化方案需求制定一套相应的课程计划,确保学生在实景环境中得到系统的培训。包括理论知识的传授,如咖啡豆的来源和特点、咖啡的分类与调制等,以及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如正确使用咖啡机、控制水温和压力等。此外,我们将注重学生参与度的考量。通过设计互动性强、具有挑战性的实践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实训平台将提供实时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咖啡制作的理解。通过这样的实践方案,我们期望学生能够在仿真环境中获得充实而高效的学习经验。
(3)学生表现数据分析
在实景化咖啡制作专业实训平台的设计和实践中,通过对学生参与的数据分析,能够了解实景化研究对于学习投入感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影响。实景化环境的建构旨在激发学生对咖啡制作的浓厚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投入感。通过定期的学习调查和观察记录,我们将收集学生在实景化环境中的学习态度和主动参与度的数据。这将为我们评估实景化研究在提高学生学习投入感方面的效果提供客观依据。另一方面,我们将重点关注学生在实景环境中对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通过考察学生在模拟工作场景中的操作流程、咖啡调制的精准度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数据,能够客观评估实景化研究对于学生基本技能提升的实际效果。这不仅涉及到咖啡制作的技巧,还包括工作效率、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在进入行业前能够积累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
4产教融合背景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1)产学课程结合
高职教育应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同时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目前毕业生数量增多、就业机会减少的情况下,学生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各项技能,才能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应尽早让学生接触相关的企业实习,积累工作经验,调动自己的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结合青年人的消费喜好,帮助企业及时调整发展策略。咖啡作为青年群体的新消费热点,各种具有特色的网红咖啡店因为投入成本低、收益高而受到投资者的关注。因此课程教学模式可以通过产教融合方式,与餐饮行业的用人单位合作,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实习及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为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思路。针对当前餐饮产业面临的发展困境,可以与地区咖啡企业合作合作,举办咖啡文化交流活动,让用人单位借鉴学生的创新思路调整自己的经验理念,同时帮助学生培养相应的工作能力和实践经验,实现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双赢。
(2)双师型师资团队建设
随着产教融合的不断深入,双师型师资团队的建设已成为高职课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支撑。双师型师资团队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求他们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双师型师资团队是实现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保障。在课程建设中,学院依托咖啡企业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的咖啡品鉴师,与校内教师共同组成教学团队。通过企业专家的指导和实践经验的分享,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咖啡品鉴在餐饮行业的需求与发展。
(3)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是实现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学院和企业需共同投入资源,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享课程资源、师资培训与交流等。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在线教学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跨时空共享。通过学院企业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合作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院与企业的各自优势,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同时,也可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 结语
在现代高职课程教育中,”教学做”实训平台实景化、产教融合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高职教育工作者应对此有深刻的认知,积极提升实践化教学能力,并拓展行业产教融合的可行性,在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进入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而实现有效的操练。学生可以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可以实现在做中学、学中做,知识与技能都可以得到全面提升。学生在校练就一身本领,在未来毕业之后就可以很快的进入到工作岗位上,进而凸显出自身专业技能的过硬优势。
参考文献:
[1]曾玉华 .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产学研用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J]. 现代经济信息 ,2017(16).
[2]刘成竹.德国职业教育培训体制下的教学做一体化.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6).
[3]常明,马朝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J].职教通讯,2011(14).
[4]程贵兰等.高职学生合作式学习的实践与探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
[5]张媛,陈蓓 . 高职旅游类专业开设“ 咖啡制作 ” 课程的实践探究[J]. 当代旅游,2021,19(4):83-84.
[6]徐进军 , 江茫 , 刘思阳 . 高职单招与统招混合班级的参与式教学探索——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 机械职业教育 , 2017(9):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