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诚信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探索
易鹏程
晋江市三民中学 362268
引言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新时代青少年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初中生处于价值观初步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诚信教育对其健康成长、人格完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德育主渠道,担负着诚信教育的主责。然而,当前农村初中诚信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内容单一、手段传统、缺乏过程性和发展性,难以准确反映学生的诚信水平和成长变化。如何基于课程目标与学生实际,构建科学、系统、有效的诚信教育评价体系,成为提升农村初中德育质量和育人成效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以诚信教育评价体系的目标设定、内容设计、方法创新及实践应用为核心,分析农村初中诚信教育评价的现实困境,提出可操作性强的改进对策,助力农村道德与法治课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
一、农村初中诚信教育评价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诚信教育评价主要依赖教师主观判断和课堂表现记载,评价内容以知识测验、课堂问答、道德讲评为主,缺乏对学生诚信行为过程和实际表现的全面观察。学生诚信认知与诚信行为存在脱节,诚信教育目标多停留在认知层面,难以实现知行合一。部分教师对诚信教育评价重视不足,存在评价标准模糊、方法单一、流于形式等现象,难以激发学生内在道德动力。同时,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协同作用发挥不够,评价结果难以有效反馈与运用,学生诚信素养提升缓慢。此外,评价体系缺乏个性化和发展性,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差异与进步关注不足,评价方式过于静态,难以真实反映学生的诚信发展状况。农村学校资源有限,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诚信教育评价创新面临现实挑战。这些问题制约了诚信教育的育人实效,也影响了农村初中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诚信教育评价体系的目标定位
科学的评价体系应立足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明确诚信教育评价的核心目标。首先,评价应促进学生诚信意识的内化,将诚信作为个人修养、社会责任和法律义务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准则。其次,评价要关注学生诚信品质的行为转化,注重对学生在日常学习、交往、考试、活动等多元情境下诚信行为的过程性记录与反馈。再次,评价目标需体现全面性和发展性,既关注知识、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整合提升,又关注学生在诚信认知、情感体验与实际行动上的同步进步。
三、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诚信教育评价内容与方法创新
构建科学的诚信教育评价内容体系,应兼顾知识、能力、态度、行为等多维度。知识层面主要评价学生对诚信内涵、表现、重要性等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层面关注学生在辨析诚信与不诚信现象、解决实际诚信问题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态度层面评价学生对诚信的认同感、责任感和自我约束意识;行为层面重在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中的诚信表现。评价方法要突破传统的纸笔测验和教师评价,融入多元化、动态化、参与式手段。可采用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家长评价、社会反馈等多渠道评价,结合诚信行为观察记录、诚信成长手册、诚信主题活动参与、实践作业展示等方式,动态跟踪学生诚信发展过程。开发情景模拟、道德决策、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将评价融入真实生活情境,增强评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
突出平时诚信表现和持续成长。
四、农村初中诚信教育评价体系的实践应用与成效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农村初中通过项目化推进诚信教育评价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先,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制定分层分类的诚信评价目标,将诚信教育贯穿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德育活动全过程。通过诚信主题班会、诚信故事分享、诚信行为展示等多种形式,将评价融入日常教育情境。其次,创新评价方法,建立诚信积分制度、诚信之星评选、诚信承诺签约等,引导学生在集体氛围中体验诚信、践行诚信。第三,加强家校社联动,教师与家长定期沟通学生诚信成长情况,社区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纳入诚信评价内容,实现教育评价的多元协同。评价结果除用于学业评价外,还用于奖惩激励、成长指导和学期小结,激发学生诚信自觉和道德自省。
五、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诚信教育评价体系的优化建议
为进一步提升农村初中诚信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完善评价工具与资源,开发适合农村学生实际的诚信评价量表、观察手册、实践记录表,丰富评价载体和内容。二是加强教师诚信教育评价能力培训,提升教师设计、实施、分析与反馈能力,促进专业发展。三是健全家校社协同机制,发挥家长和社区在诚信评价中的作用,共同营造支持诚信行为成长的环境。四是注重评价结果的过程性运用,将评价反馈作为学生成长激励、行为纠正和自我完善的依据,推动诚信教育由认知向行为转化。
结论
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诚信教育评价体系的科学构建和有效实施,是提升诚信育人实效、促进学生道德成长的重要保障。基于多元、过程、发展性评价理念,创新评价内容与方法,强化家校社协同与实践反馈,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诚信意识的内化和诚信行为的外化。今后应持续完善评价工具与机制,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评价体系建设,推动农村初中诚信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和国家德育战略实施提供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婷 . 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诚信教育评价体系研究 [J]. 课程教育研究 , 2022, 38(7): 96-100.
[2] 王新 , 周莉 . 中学诚信教育评价机制创新与实践探索 [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2023, 39(2): 73-77.
[3] 陈伟 . 农村中学德育课程诚信评价体系建设路径分析 [J].德育研究 , 2021, 35(5): 112-116.
作者姓名: 易鹏程 性别:男 出生年份: 1982⋅1 籍贯:福建安溪 民族:汉 职称:一级学历:大学本科 研究方向:初中思想政治教育 单位全称:晋江市三民中学 单位所在省、市:福建省泉州市 邮政编码:
本文系 -2024 年度晋江市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基于核心素养的农村初中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探究 课题编号: JJ2024-062__ 阶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