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小学生研学平台建设与实践

作者

李静 许泽冰鑫 王辉(指导老师)

山东英才学院

摘要: 本文以山东英才学院 2024 年省创项目《“爱心医翼”—生命与健康教育志愿服务平台》为背景,依托生命科学馆,探讨了中小学生研学平台的建设与实践。通过分析研学平台建设的必要性、目标、内容以及实施过程,总结了实践中的经验与成效,旨在为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研学旅行活动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关键词: 中小学生;研学平台;建设与实践;生命科学馆

一、引言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纵深发展的背景下,以培养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素质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转型的关键方向。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以其独特的实践性和体验性,受到了广泛关注。山东英才学院 2024 年省创项目《“爱心医翼”—生命与健康教育志愿服务平台》,立足校属生命科学馆资源优势,构建起面向中小学生的沉浸式研学生态系统,旨在通过丰富的研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项目聚焦培育青少年科学探究精神与健康生活意识,已开展"小小急救员""人体奥秘研学营"等系列活动,累计服务32所中小学超4200人次,通过"观察-体验-创造"的递进式学习路径,助力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创新思维与健康管理能力,探索出高校资源反哺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二、研学平台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一)教育改革的需求

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实践性教育活动,能够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体验和探索未知的世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在教育领域中,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一种科学的教育评估手段,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我国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如《关于进一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工作的若干措施》、《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等,都明确提出了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要求。因此,建设中小学生研学平台是适应教育改革需求的必然选择。

(二)学生发展的需要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研学教育能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在实践中深化理解,学生在实地中观察、实际中操作,更能深入理解知识原理。研学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学习内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同时研学教育突破了传统课堂时空限制,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学习。通过参与研学活动,学生的沟通协作、问题解决、自主学习等能力能得到锻炼。如在团队研学项目中,学生需共同完成任务,从而提升沟通协作能力。在研学过程中,学生接触新事物、新观念,不同的环境和问题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通过研学旅行,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历史、科学等领域,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学校教育的补充

学校教育虽然能够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但在实践教学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学平台的建设可以为学校教育提供有力的补充,通过与学校的课程体系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研学引入社会各界资源,如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为教育提供更丰富的素材和场所,打破学校教育的单一模式。研学促使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断创新,鼓励教师探索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如项目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在研学中广泛应用,提高教育质量。

三、研学平台建设的目标

(一)知识目标

研学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生命科学与健康知识宝库的大门。平台研学活动涵盖了人体生理结构与机能、疾病预防与控制、心理健康维护等多个重要领域。学生们可以走进生命科学博物馆,近距离观察人体器官模型,直观地了解心脏如何跳动、肺怎样进行气体交换,将生物课本上晦涩的知识具象化,构建起系统的人体生理知识框架。

在疾病预防方面,研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习到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了解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在预防疾病中的重要性。同时,对于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学生可以通过专业讲解和实际案例分析,明白健康饮食、适度运动在疾病预防和管理中的关键作用,从而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生活提供知识支撑。心理健康领域同样不可或缺,研学中设置的心理健康讲座和心理咨询体验,让学生了解情绪产生的机制,掌握情绪调节的方法,认识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学会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世界。通过研学旅行,让学生了解生命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丰富知识储备,构建生命健康知识体系,掌握相关的实验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

(二)能力目标

研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双重提升,为学生的未来发展锻造坚实的能力基础。实践操作能力是学生在研学中获得的重要能力之一。在急救技能培训环节,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心肺复苏、伤口包扎等急救操作,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些关键技能,一旦遇到紧急情况,能够冷静应对,伸出援手。

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也是研学的一大亮点。在面对各种健康问题和现象时,研学引导学生不盲目接受,而是深入思考、分析。例如,在探讨食品添加剂对健康的影响时,学生需要查阅资料、分析数据,对各种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见解,并提出如何合理选择食品以保障健康的解决方案。这样的过程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未来面对复杂的生活和工作挑战时,能够从容应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操作、问题解决等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三)情感目标

研学通过各种体验与感悟活动,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敬畏生命的意识在研学中自然萌发,当学生亲眼目睹生命的诞生与成长过程,或是了解到生命在疾病与灾难面前的脆弱,他们会深刻体会到生命的珍贵,从而对每一个生命个体产生敬畏之心。这种敬畏生命的意识将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珍惜自己的生命旅程。

在团队合作的健康实践活动中,学生们相互支持、相互协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社会责任感。例如在社区健康宣传活动中,学生们分组合作,为居民普及健康知识,看到自己的努力能够帮助他人提高健康意识,学生会油然而生一种成就感和社会责任感,明白自己作为社会一员,有责任为他人和社会的健康福祉贡献力量。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四、研学平台建设的内容

(一)课程设计

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生命科学馆的资源,设计了丰富多样的研学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了生命科学的多个领域,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遗传学等。通过参观展览、实验操作、专家讲解、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我们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研学志愿服务平台打破地域限制,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通过直播科学实验、开设在线科学课程、建立志愿者交流群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生命科学的奥秘。设计富有创意和实用性的实践活动,如科学实验工作坊、科技制作挑战赛等,让大众通过动手实践,直观感受生命科学的魅力。平台设计各种互动式学习环节,如在线实验、模拟操作、问答挑战等,激发用户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也可以为用户提供在线交流和协作的工具,促进用户之间的合作和分享。

(二)师资培训

为了确保研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对参与研学指导的教师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生命科学专业知识、研学旅行指导技能、安全教育等方面。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指导能力,项目背后依托高校专家教授组成的强大的指导团队以及众多高素质的大学生志愿者,邀请研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政策解读、前沿理论与实践经验分享。选取优秀和问题典型的研学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总结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设置模拟研学场景,让学员进行课程设计展示、活动组织模拟、应急事件处理演练等,提升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研学指导服务。

(三)设施建设

生命科学馆作为研学平台的核心场所,配备了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展示设施。多功能一体化交互平台、高清虚拟仿真系统,设置序厅、生命起源、胚胎发育、精妙人体、生命康养、健康教育主题展区。该校学生手绘的视神经传导通路图重点打造神经视觉之窗交互艺术装置,贯穿九大系统,是为本校量身定制的独一无二的设计创意。整个展馆通过艺术造型及虚实结合的标本展示,全方位、多维度地展现人体生命科学、健康科普知识,身临其境地感受生命的魅力。馆内设有多个展厅和实验室,能够满足学生参观学习和实验操作的需求。同时,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配备了完善的安全设施和应急预案,确保研学活动的安全顺利进行。

(四)安全保障

建立健全的安全保障机制是研学平台建设的重要环节。在研学活动前,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包括安全注意事项、应急逃生方法等,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根据学生人数合理配备研学导师、带队老师等工作人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管理和照顾。在研学过程中,安排专人负责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学生的安全。实时掌握学生的位置和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为每位学生购买足额的研学旅行意外保险,涵盖交通意外、意外伤害、医疗费用等多个方面,确保在发生意外时学生能得到及时的经济赔偿和医疗救助。为研学活动提供安全保障。

五、研学平台的实践与成效

(一)实践过程

自研学平台建设以来,已经组织多次研学活动,累计带领学生参观生命科学馆64次,团队走进学校43次。在生命科学主题研学中,学生以多维视角探索科学奥秘:通过沉浸式参观生命科学馆,追溯学科发展脉络,拆解生命运转的底层逻辑;在实验操作环节,从基础仪器使用到标准化流程实践,将理论转化为可验证的技术能力;结合专家老师前沿解读,聚焦生命健康、防治未病等热点,搭建起从课本到科研一线的认知桥梁。活动全程,学生化身主动探索者,在标本观察中屏息凝神,在实验失败时反复推敲,在互动问答中思维碰撞,展现出对生命科学领域蓬勃的好奇心与探索热情。

(二)实践成效

通过研学平台的实践,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得到了激发,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在实验操作、问题解决等方面表现出了较强的能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了增强,对生命科学的社会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本研学平台的搭建更突破了传统课堂边界,其“实景学习+科研对话+动手实践”的模式,为学校教育注入鲜活资源,有效促进教学内容与现实应用接轨,推动科学素养培育向纵深发展。

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 课程体系待优化,研学课程体系不够完善,部分课程内容深度和广度不够,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师资能力短板,部分教师专业知识更新滞后,活动指导经验不足,难以有效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3. 管理与安全风险,活动流程标准化程度低,应急预案、安全责任划分等机制不完善,安全隐患需重视。

4. 品牌影响力不足,研学平台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够,社会影响力有限。

(二)建议

1.建立“动态反馈机制”,通过问卷、座谈收集学生建议,分层设计课程(如基础体验、进阶探究)。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培训、进修、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指导能力。

3.规范研学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安全保障机制,确保研学活动的安全顺利进行。

4.加大研学平台的宣传和推广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宣传研学平台的优势和特色,提高社会影响力,吸引更多学生参与研学活动。

通过系统化改进,推动研学工作向专业化、规范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切实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平台社会价值。

七、结论

山东英才学院 2024 年省创项目“爱心医翼 - 志愿服务平台”依托生命科学馆建设的中小学生研学平台,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通过研学平台的建设与实践,研学平台自投入实践以来,已成为创新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沉浸式实践场景与跨学科课程设计,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思维,在提升动手能力、团队协作及问题解决等综合素质方面成效显著。同时,平台以“实践育人”为核心,与学校常规教育形成互补,推动课堂教学向“知行合一”模式深化,助力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然而,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我们将持续深耕研学教育生态,以更优质的平台服务与更科学的活动设计,为中小学生搭建成长阶梯,助力其全面发展与终身学习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晓惠.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实施情况及对策研究[J].读写算,2024,(29):160-162.

[2]余定华,彭学明,王启波.中小学生素养发展研究[N].山西科技报,2025-01-21(A05).

[3]何超林,石晓芸.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研学课程评价研究[J].中小学班主任,2024,(24):104-106.

[4]杜丽卿,杜婧晔.“多元联动”研学旅行课程实践模式的构建[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24,(10):72-75.

[5]黄立新,石志岩.基于乡土文化的研学实践课程资源开发与体系架构[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4,(09):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