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增效减负策略探究

作者

彭丹青

秭归县三峡工程希望小学 443600

摘要:“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与增效减负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即通过优化教育资源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本文围绕小学数学教材,探讨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实现增效减负的目标。通过提出三个策略并结合具体案例详细论述了每个策略的实施方法和效果,以期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可操作的增效减负路径,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增效减负

随着“双减”政策的持续深化与全面铺开,小学数学教育领域正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把握住了宝贵的机遇。如何在确保教育质量不减的同时,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在此背景下,小学数学教材以其紧密贴合生活实际的丰富内容、生动形象的图文并茂设计,以及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知识体系,为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策略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为“增效减负”目标的顺利实现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教材的优势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引领数学教学迈向更加高效、科学的发展道路。

一、基础强化与思维拓展并重

基础强化是增效减负的基石,而思维拓展则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小学数学教材在内容设计上,既覆盖了基础知识,又融入了数学思维方法,为增效减负提供了有力支撑。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升。

以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加减法”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复习整数加减法的法则,引导学生类比推导出分数加减法的规则。在此基础上,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由易到难的练习题,让学生分层次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还引入了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一个蛋糕被平均分成了8份,小红吃了3份,小明吃了2份,他们一共吃了几分之几的蛋糕?如果还剩下一些蛋糕,那么剩下的是几分之几?”这样的问题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解决,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生活化教学与情境模拟交融

将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形成生活化教学策略,旨在通过构建贴近学生经验的情境,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激发其自主性。在此基础上,情境模拟策略进一步发挥作用,它模拟现实生活场景,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亲身体验数学的应用,从而深化学习。小学数学教材精心编排,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为教师采纳生活化教学和情境模拟策略提供了充裕且富有创意的资源。因此,教师应当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发掘教材中的生活实例,巧妙设计富有吸引力的情境,引领学生在情境中亲历知识的构建旅程,并在此过程中强化他们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方向与位置”为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巧妙地设计名为“绘制学校地图”的实践活动。活动伊始,教师先引领学生细致地观察学校的整体布局,包括各个建筑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它们各自所处的方向。随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为每个小组配备比例尺、方向标等专业的绘图工具,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绘制一份详细的学校地图。在绘制地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运用所学的方向和位置知识,如东、南、西、北等基本方向,以及角度测量、距离估算等技能,来确定各个建筑物在学校中的相对位置。这一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巩固了所学知识,更在实践中锻炼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在绘制地图的过程中,需要相互协作、共同讨论,以确保地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这样的活动设计,无疑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差异化教学与个性化辅导协同

差异化教学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个性化辅导则是在差异化教学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和学习困难,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几何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风格,采用分层教学策略。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巩固,通过直观的图形和实物模型帮助他们理解几何图形的概念和性质;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和学习,如通过测量和计算来探索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等。同时,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和学习困难,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帮助。例如,对于在计算几何图形面积时经常出错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分析错题原因、提供解题技巧等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于在空间想象能力方面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活动来帮助他们提升空间想象能力。

结语:综上所述,于“双减”政策之下,小学数学教育的增效减负任务是一项多维度、深层次的系统工程。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在教学理念上紧跟时代步伐,更要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上进行深刻变革与创新。通过精准落实“双减”政策,教师得以有效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从而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小学数学教材,凭借其贴近生活的丰富内容、生动形象的图文并茂设计以及严谨缜密的知识体系,为教学领域在增效减负的道路上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与助力。因此,作为教师,应当充分挖掘并善用这一优质教材资源,紧密结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实际情况,不断开拓思路、勇于实践,积极探寻并优化增效减负的新路径、新方法,以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铺设一条坚实而宽广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柴绪元.“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实现增效减负的措施探究[J].智力,2024,(16):67-70.

[2]洪远棉.“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增效减负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4,(40):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