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特点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
任芬
湖北省工程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71
1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特点
1.1 复杂性
建筑施工涉及到众多的环节和专业领域,从基础工程到主体结构施工,再到装饰装修工程,每个阶段都需要不同的施工技术和工艺。同时,施工过程中还会受到自然环境、地质条件、材料供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使得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具有高度的复杂性。例如,在进行深基坑施工时,不仅要考虑基坑的支护方案,还要关注地下水的处理、周边建筑物的保护等问题,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可能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1.2 动态性
建筑施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工程的进展,施工技术管理也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和优化。在不同的施工阶段,施工技术的重点和难点会发生变化,管理措施也需要相应地做出改变。比如,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混凝土浇筑、钢筋连接等技术是管理的重点;而在装饰装修阶段,施工工艺的精细化和质量控制则成为关键。此外,施工现场的人员、设备、材料等资源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就要求技术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掌握这些动态信息,合理调配资源,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1.3 系统性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涵盖了施工技术的各个方面,包括施工图纸会审、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技术交底、质量检验等。这些环节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技术管理体系。只有将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才能实现施工技术管理的目标。例如,施工图纸会审是施工前的重要环节,通过会审可以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错误;而施工组织设计则是指导施工的纲领性文件,它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安排,为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1.4 创新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建筑行业的发展,新的施工技术、工艺和材料不断涌现。建筑施工技术管理需要不断地引入创新元素,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例如,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应用,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建筑的工业化水平;BIM 技术的推广,使得施工过程中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更加高效。同时,施工企业还需要鼓励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创新,开展技术研发活动,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难题,推动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
2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措施
2.1 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
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构建一个高效运转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该平台能够系统整合施工全流程中的各类关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施工进度安排、质量检测数据指标、材料供应保障情况等重要要素。施工一线人员可通过平台实现施工数据的实时上传与动态更新,项目管理人员则能够及时掌握施工进展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特别要指出的是,通过引入地理信息系统(GIS)这一先进技术手段,将施工现场空间地理信息与施工进度数据有机结合,以可视化地图形式直观呈现,使管理者能够清晰把握各施工区域的推进态势。同时,该平台还具备智能化预警功能,当出现施工进度滞后、质量指标不达标或材料供应不足等异常情况时,系统将自动触发预警机制,提醒责任人员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置。
2.2 推广 BIM 技术应用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作为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创新成果,在施工技术管理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显著的实践价值。该技术通过构建三维可视化建筑模型,能够精准模拟施工全流程各环节,为施工团队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BIM 技术可有效识别设计缺陷和施工冲突,实现问题预判和规避,切实保障工程质量和进度,达到降本增效的良好效果。以管道安装为例,依托BIM 模型可精确规划管线走向布局,避免专业交叉碰撞,显著提升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水平。同时,BIM 模型与施工进度计划的有机融合,实现了 4D 模拟的创新应用,使项目参与各方能够清晰把握施工时间节点和流程安排,为资源调配和人力组织提供有力支撑。
2.3 实施远程监控系统
为切实强化施工现场规范化管理与监督效能提升,远程监控系统作为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通过科学部署高清摄像设备、智能传感装置等信息化设施,可全面实时采集施工现场图像资料、视频影像及环境参数等基础数据。项目管理人员依托网络平台实现远程实时监管,精准掌握现场动态,及时排查安全隐患,有效识别违规作业行为,并开展远程指挥调度工作。具体而言,在高空作业区域配置摄像设备,严格监控作业人员操作规程;在深基坑周边部署智能传感设备,持续监测基坑结构变形状况。该系统的推广应用,既显著提升了工程管理的时效性与精准度,又为保障一线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构筑了坚实屏障。
2.4 开展信息化培训
要深入贯彻落实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的创新应用,关键在于全面提升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专业素养。为此,必须系统性地组织开展信息化专项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应当涵盖信息化管理平台操作规范、BIM 技术应用实务、远程监控系统运维要点等核心内容。通过制度化安排培训课程、系统性举办专题讲座以及开展实地指导等多元化方式,切实增强干部职工对信息技术的认知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同时,要建立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学习运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对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表现优异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予以表彰奖励,着力营造全员参与、比学赶超的良好信息化应用氛围。
2.5 加强数据安全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数据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如设计图纸、施工方案、质量检测报告等,包含了企业的核心机密和重要信息。一旦数据泄露或遭到破坏,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必须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并存储在安全的地方,以防止数据丢失。另一方面,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设置严格的访问权限,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和操作相关数据。此外,还要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安装防火墙、杀毒软件等安全设备,防止黑客攻击和病毒入侵。
3 结语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在现代建筑行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复杂性、动态性、系统性和创新性等特点决定了管理工作的多样性和挑战性。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搭建到 BIM 技术的推广,再到远程监控系统的实施,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施工效率,还显著改善了工程质量和安全性。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建筑施工行业需要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时注重数据安全管理和人员信息化素养的提升。只有通过持续优化技术管理体系,才能更好地应对行业的变化与需求,推动建筑施工向更加智能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心怡 .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特点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12):58-60.
[2] 段进标 .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特点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17):87-89.
[3] 孙吉猛 .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特点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J]. 中国建设信息化,2022,(12):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