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加强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策略研究
胡晓薇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辽宁省朝阳市 122000
摘要:农村土地资源作为农业生产要素和农村经济发展基础,其利用与管理状况对国家粮食安全、生态文明建设、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从完善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制度、优化土地利用方式、强化土地管理监管、健全土地流转市场等方面提出加强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的对策建议,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新时期;策略
引言:农村土地资源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性资源,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创新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对于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新时期加强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的必要性
农村土地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和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其利用水平和管理状况直接影响着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城乡发展等诸多方面,当前我国农村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人口大量转移,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村土地利用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同时随着农村基层组织机构的调整,传统的农村土地管理体制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因此,立足新时代特征和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创新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方式,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健全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对于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新时期加强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策略
2.1 完善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制度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相对稳定,但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着地权归属不清晰、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纠纷调处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制约了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1]。因此,要紧紧围绕“长久不变”的政策导向,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体系,创新承包方式,保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规范土地流转行为,激发农村土地资源活力。
具体来说,要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归属,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通过依法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赋予农民对承包土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等权能,增强农民对土地的保护意识和主体责任。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包土地的,可结合实际探索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多种方式,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以土地经营权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就规范土地流转方面,要健全完善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搭建流转信息平台,创新流转模式,对各类土地流转行为加强监管指导,严格履行流转程序,防止违规操作和利益输送。加大田地整治力度,注重提高土地产出效益,防止过度开发和撂荒弃耕,确保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
2.2 优化土地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优化土地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新时期农村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和必然要求,必须立足实际,创新土地利用模式,推动形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良性机制,切实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在此过程中,要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增强抗灾能力,发挥农业综合开发优势,统筹整合各类建设项目,打造高标准农田,夯实粮食生产能力。同时,要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在城市周边地区,鼓励发展设施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打造现代都市农业带。在生态脆弱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弱地区,要坚持生态优先,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在粮食主产区,要严守耕地红线,最大限度保护耕地,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
2.3加强土地管理制度建设与监管
加强土地管理制度建设与监管是新时期农村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保障和有力抓手,当前,我国农村土地管理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土地利用监管力度有待加强。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强化统筹协调,完善制度体系,创新监管模式,不断提升农村土地管理法治化水平。
具体来说,要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修订完善工作,强化政策衔接配套,为管好用好农村土地提供法治保障。比如,修订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细化农村土地征收程序要求;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配套政策,规范交易行为;出台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指导意见,严格落实“一户一宅”规定等。与此同时,综合运用巡查、遥感监测、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加大农村土地动态巡查力度,强化信息化监管,定期开展土地违法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打击违法占地、非法买卖、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等行为,维护良好的土地管理秩序并加强对基层国土干部的业务培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2.4 完善土地流转市场与保障农民权益
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土地流转日益活跃,但由于市场不完善、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等原因,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现象时有发生,必须加快健全土地流转市场体系,完善配套政策,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加快建设全国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推动土地经营权网上公开交易,各地可结合实际建立土地流转综合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政策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等“一站式”服务。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将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建设运营经费纳入预算[2]。此外,要完善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定期发布土地流转指导价格,引导土地流转价格合理形成;建立健全土地流转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公司,有效化解融资难题;支持保险机构开发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等产品,提供风险保障;加强流转合同管理,严格规范流转程序,明确流转期限、租金标准、支付方式等关键内容。
2.5 推动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
于推动科技创新方面,要聚焦土地资源高效利用、质量提升、生态保护等重点领域,加大科研投入和成果转化力度,支持涉农高校、科研院所与农业龙头企业联合攻关,加快突破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秸秆综合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积极推广应用北斗导航、无人机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耕地质量监测、农情预警等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就加强人才培养角度来看,要完善农村人才培养体系,加大“三农”人才引进力度,支持有条件的涉农高校开设土地资源管理、农村规划等相关专业,为农村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重点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大户,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每年举办一定数量的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等实用技术培训班,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
3 案例分析
为进一步探索加强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的有效路径,某地区开展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该项目从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监管措施、创新利用模式、健全流转市场、加强科技支撑等方面入手,强化农村土地资源管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项目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土地利用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土地流转率稳步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同时,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乡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当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束语:
新时期加强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协同发力,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未来,要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加快构建城乡统筹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参考文献:
[1]徐业征.新时期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的提升路径[J].新农民,2024,(34):16-18.
[2]王力.新时期加强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策略[J].当代农机,2023,(05):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