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自然探索的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作者

颜慧蓉 廖欢 宾晓铭 胡凤仪 阳柳

开云镇中心完小 湖南 衡阳 421300

摘要:本文聚焦于基于自然探索的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阐述了自然探索与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详细探讨了如何构建基于自然探索的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旨在提升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自然探索;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一、引言

劳动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体系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是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一环。它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更有助于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责任感与创新精神。对于农村小学而言,劳动教育有着独特的优势与迫切的需求。

农村小学地处自然环境中,周边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山川、田野、森林、河流等,都是开展基于自然探索的劳动教育的天然课堂。在这样的环境里开展劳动教育,能让学生走出教室,亲近自然,在真实的自然情境中感受劳动的魅力与价值。

但当前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存在诸多问题。课程目标模糊,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具体指向;课程内容单调,与现代社会发展和学生兴趣脱节;课程实施方式陈旧,缺乏专业指导与创新;课程评价机制不完善,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劳动素养。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已成为农村小学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自然探索与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自然探索与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结合具有多方面的必要性。从教育目标来看,劳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劳动精神,而自然探索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劳动场景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在与自然的互动中,深刻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例如,学生在参与农田种植劳动时,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农作物的种植知识和技巧,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从学生的发展需求来看,农村小学学生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对自然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和好奇心。基于自然探索的劳动教育能够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自然探索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展各种劳动实践活动,如制作自然手工艺品、进行生态调查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从生态教育的角度来看,自然探索与劳动教育结合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生态系统,增强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学生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从而养成爱护自然、保护生态的良好习惯。例如,学生在进行山林养护劳动时,会了解到森林对于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加珍惜和保护森林资源。

三、当前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存在诸多问题。课程目标方面,缺乏明确、具体、可操作的目标体系。许多学校的劳动教育目标仅仅停留在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简单的劳动技能上,忽视了对学生劳动价值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一些学校只是要求学生参与一些简单的校园清洁劳动,而没有引导学生思考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也没有为学生提供发挥创造力的机会。

课程内容方面,单一枯燥,缺乏系统性和趣味性。大部分学校的劳动教育内容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农业生产劳动和校园劳动上,如种地、除草、打扫卫生等,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脱节。而且,课程内容缺乏整合,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导致学生在劳动学习过程中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和技能。

课程实施方面,方式落后,缺乏专业指导。许多学校的劳动教育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方式,缺乏创新性和互动性。同时,学校缺乏专业的劳动教育教师,现有教师的劳动教育素养和教学能力有待提高,无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课程评价方面,不完善,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目前,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主要以学生的劳动成果为主要依据,忽视了对学生劳动过程的评价。而且,评价指标单一,缺乏对学生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创新精神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劳动素养和发展水平。

四、基于自然探索的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一)明确课程目标

基于自然探索的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目标应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应了解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的劳动技能,如植物种植、动物养殖、自然手工艺品制作等。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应学会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良好品质,增强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丰富课程内容

基于自然探索的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应充分体现自然特色和农村实际。可以包括自然生态知识教育,如动植物的生长习性、生态系统的平衡等;农业生产劳动,如种植蔬菜、水果、粮食等作物,养殖家禽、家畜等;自然手工艺品制作,如利用树叶、树枝、石头等自然材料制作手工艺品;生态调查与保护,如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开展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环保活动。同时,课程内容应注重整合,将劳动教育与科学、艺术、语文等学科有机结合,形成综合性的课程体系。

(三)创新课程实施方式

在课程实施方面,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环境和劳动过程。例如,带领学生到农田、山林、河流等地进行生态考察,了解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开展项目式学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劳动项目,如种植一片蔬菜园、制作一个生态模型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可以邀请当地的农民、手工艺人等作为校外辅导员,为学生传授实际的劳动技能和经验。

(四)完善课程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机制是基于自然探索的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保障。评价应贯穿于劳动教育的全过程,不仅关注学生的劳动成果,更要注重对学生劳动过程的评价。评价指标应多元化,包括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等方面。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劳动素养和发展水平。同时,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促进学生的自我改进和提高。

五、结论

基于自然探索的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提升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明确课程目标、丰富课程内容、创新课程实施方式和完善课程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努力,可以构建一个科学合理、富有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形成教育合力,为农村小学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劳动教育资源和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农村小学学生在自然探索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和价值,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生态意识的新时代劳动者。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基于自然探索的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完善和优化课程体系,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牛梦梦,冯先涛,张盼,等. 生态自然观下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开展的实践路径——以未达到“小康”的地区为例[J]. 文渊(高中版),2023(7):28-30.

[2]于建辉. 新时代农村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 辽宁教育,2020(10):79-81.

基金项目:2025年度衡阳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立项课题,课题名称: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结合户外自然探索活动对学生劳动概念的培养研究,立项编号:XDJ2023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