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家园共育模式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对策分析

作者

黄媛玉

常州市新北区新桥街道中心幼儿园

摘要:所谓家园共育就是指家庭和幼儿园共同教育,该模式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需要家长和教师加强交流沟通。由于现如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教师应该在家园共育模式下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对策,通过专业性的心理指导服务、丰富的实践活动、完整的心理健康档案等等,优化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教育;心理健康;实施对策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终身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然而,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不足、家园之间的交流沟通较少、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这些问题致使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在此情形下,教师们应该了解家园共育模式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作用,然后创新思路,在家园共育模式下优化幼儿园教育活动和心理指导服务,拓宽交流渠道,开展实践活动[1]。

一、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家庭对幼儿心理的重视度不足

其实从现如今的家庭教育调查结果来看,许多家庭的家长更关注的是幼儿身体健康和学业发展,忽视了其心理健康的发展。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家长本身就忙于工作,只能给予孩子良好的物质条件,却很难给予孩子精神上的支持。在无法长期陪伴孩子身边的情况下,家长自然也就无法对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进行全面了解,进而也就无法及时发现和应对幼儿在情绪、行为等方面的问题。比如,家长和会在不了解孩子具体情况的时候,将孩子的焦虑、恐惧或社交障碍等心理问题误认为是“调皮”或“性格问题”,以致于错过了早期心理干预的时机。二是因为部分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过于简单粗暴,缺乏对幼儿情感需求的关注和回应,导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这种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忽视,不仅影响了幼儿的心理发展,还可能对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造成长期负面影响。

(二)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交流较少

虽然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庭和幼儿园的协同合作至关重要,但现实中两者之间的沟通和配合明显不足[2]。一方面,许多家长对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缺乏了解,未能在家中延续和巩固幼儿园的教育成果。另一方面,幼儿园未能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未能通过家长会、家访或家校联系手册等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的心理状况。这种交流的缺失导致家庭和幼儿园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上各自为政,哪怕发现了幼儿存在心理问题,也因为未曾及时家校沟通,导致家园教育相互脱节,无法解决这些问题,进而无法发展幼儿健康心理。

(三)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到目前为止,虽然许多幼儿园已经开始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实施过程却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一来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过于依赖教师的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缺乏专业的理论指导和规范的操作流程。例如,一些幼儿园仅通过简单的游戏或活动来“象征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未曾针对幼儿的具体心理需求设计科学的教育方案。二来幼儿园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投入上存在明显不足,或是缺乏专业的心理教师,或是可以用来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不完善。这种随意性和不规范性,使得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难以真正满足幼儿的心理发展需求,也难以达成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期目标[3]。

二、家园共育模式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对策

(一)幼儿园负责教育活动和心理指导服务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教育活动和专业的心理指导服务至关重要,能够推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幼儿园作为这些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应该发挥作用,由园内的教师、保育人员、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合作设计并执行相关计划,促进幼儿认知、情感、社会能力全面成长,保证心理健康。比如,幼儿园既要开展语言、户外、手工等区域活动,也要开展社交、社区服务等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又如,幼儿园应该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社工以及心理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由这些人员和园内的教师协同,为幼儿提供个体咨询、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幼儿管理工作坊和危机干预,旨在帮助幼儿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人际关系,带领幼儿进行自我认同的探索,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心理社会问题。幼儿园还要保证心理指导服务的可及性和连续性,在幼儿遇到生活、活动上的困难时给予适当帮助[4]。同时建立全方位的支持系统,利用该系统适当的识别幼儿行为,干预幼儿的负面情绪和消极心理,链接家庭和社区资源。幼儿园的教师也需要通过该系统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以系统化的方式识别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需求,应对幼儿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如此方能对幼儿实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幼儿发展健康身心。

(二)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幼儿、教师和家长共同成长

家园共育模式下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各种实践活动的支持。也就是说,家长和教师都应该参与进幼儿的成长过程,利用丰富的经验加强彼此之间的互动,通过家庭教育和园所教育之间的互动交流、探讨研究等推进幼儿健康成长。为了进一步推进家园共育模式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应该在家长开放日等特殊日子构建亲子活动,让家长进入幼儿园,在特色活动中和幼儿进行亲子互动。小班开放日期间制作班级绘本墙,为家长和幼儿展示绘本故事,如《可怕的怪兽》,利用怪兽让幼儿了解坏情绪所带来的影响。而后组织情景剧演绎活动,即幼儿和自己的家长一组,利用演绎方式演绎出《可怕的怪兽》绘本,表现出不同的情绪,体现出不同情绪给人的变化和影响,如高兴使人身心放松、恐惧愤怒使人冲动和心情沉重[5]。演绎结束,教师可以对演绎小组进行提问——“罗伯眼中的怪兽是什么?巨大的怪物都做了什么?罗伯最后是怎么做的?如果你是罗伯你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幼儿和家长一起思考探究,回答问题,感受好情绪的作用以及坏情绪的影响。教师再根据幼儿及其家长的演绎情况、问题回答情况等等进行评价。这样的活动突出了家长的作用,让幼儿们在家园合力下通过表演、学习、讨论等等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利用正确的沟通方式交流沟通并解决问题,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让身心得到快速发展。

除此之外,还有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大多数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根源是家庭,但也有少数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来源于社会和学校。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需要对孩子的身体健康给予关注,有意识地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然后在家园合作的模式下主动和教师一起带领幼儿进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类活动,通过该活动实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幼儿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强对社会生活的感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形成健康的心理意识,健康发展身心。例如,幼儿园和城市内的社区、福利机构等加强合作联系,根据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组织养老院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活动[6]。家长们和幼儿一起参与此类活动,带领孩子进入养老院、空巢老人的家中慰问老人,陪伴老人;或者进入福利院和院内的孩子一起玩耍交流;或是为社区的残疾人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家长和教师一起给幼儿讲解尊老爱幼、帮助他人等哲理和传统美德,开发并应用社会实践资源。让幼儿们在外界社会的感知中锻炼各方能力,在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的三方链接中亲近自然,了解社会,和他人、社会展开情感互动,发展共情能力和亲社会行为,提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效率。

(三)拓展交流渠道,建立幼儿心理健康档案

在过去的幼儿教育中,教师们的任务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并没有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也忽视了和家长之间的合作共育。为了改变此种情况,幼儿教师应该研究当前幼儿教育政策,根据教育政策加强和幼儿家长之间的交流。一方面建立家长委员会,由家长委员会中的成员根据孩子的性格、心理初步制定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再通过多次的分析探讨完善教育方案。也可以设立专门的幼儿园公众号、幼儿园网站等等,定期给家长推送国内外最新的育儿理念,要求家长学习这些理念,以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7]。

另一方面,幼儿园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对幼儿的心理进行测试,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最终的结果获取幼儿身心发展的各项数据。加强和家长之间的交流互动,共同总结、分析这些数据,了解幼儿在不同时期心理和身体的变化,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调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和方法。然后教师和家长一起建立幼儿心理健康档案,在档案上张贴幼儿的照片,记录幼儿的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总结幼儿的心理发展情况,说明幼儿的心理特征,阐述幼儿分别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甚至于分析幼儿不同阶段、不同活动中制作的作品,从作品中窥见幼儿的心理,总结幼儿的心理变化。幼儿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既为家园共育模式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助力和数据支持,又有利于跟踪幼儿身心的发展,了解幼儿的心理变化,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有效性,促进幼儿健康发展身心。

结语

综上所述,家园共育模式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共同努力。通过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与心理指导服务为幼儿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幼儿、家长和教师共同成长;通过拓宽交流渠道和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实现信息的及时共享,对幼儿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干预。发挥家园共育作用,推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 王晓艳. 家园共育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 甘肃教育,2024(10):44-47.

[2] 赵俨龄. 家园共育背景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构建研究[J]. 科普童话,2024(33):84-86.

[3] 赵珣瑜. 家园共育理念下提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2024(34):163-166.

[4] 孟晓. 家园共育背景下提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策略[J]. 教师,2023(2):87-89.

[5] 付强. 基于家园共育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 课堂内外(初中版),2023(50):143-145.

[6] 谢芳. 基于家园共育模式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研究[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12):164-166.

[7] 郭飞燕. 论家园共育背景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路径[J]. 基础教育论坛,2023(17):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