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发展型资助体系多维度构建与完善研究

作者

蔡钰雯 吴向前 通讯作者:刘敏

1.广东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广东省湛江市,524088; 2.广东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广东省湛江市,524088; 3.广东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广东省湛江市,524088

[基金项目:2021年学生工作科研课题:新时代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发展型资助体系多维度构建与完善研究(项目编号:Gdouxs202112)2、广东海洋大学第三批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项目:文传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样板党支部;

作者简介:蔡钰雯(2004--)女,重庆永川人,广东海洋大学2022级学生;吴向前(2001--)男,广东揭阳人,广东海洋大学2022级学生;

通讯作者简介:刘敏(1980 -- )女,广东湛江人,广东海洋大学副教授(湛江524088),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高教研究。]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构建和完善针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型资助体系。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所面临的挑战与需求,指出了现行资助体系在精准识别、资源配置以及效果评估等方面的局限性。随后,提出了涵盖经济资助、学业支持与心理健康三个维度的创新资助模式,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这些模式的有效性。经济资助维度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及学费贷款等;学业支持维度则涉及辅导班、学术指导及实习机会等;心理健康维度着重于提供心理咨询和压力管理培训。最后,强调了在未来的资助工作中需进一步提升资助的精准性、透明度及持续性,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困难学生的需求,促进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

关键词: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发展型资助;多元资助;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重点强调“要推进教育精准脱贫,重点帮助贫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1】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阔背景下,国家对教育公平与质量的追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既是响应全球化的呼唤,也是对信息化、智能化浪潮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迫切需求。高校教育资助体系,作为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正面临从传统经济援助模式向多维度、发展型资助模式的深刻转型,旨在构建一个全面支持学生个人成长与发展的新型资助生态。

(二)研究意义

1.促进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

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型资助体系是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的关键。这样的资助体系不仅能够减轻这些学生的经济负担,使他们能够专注于学业和个人成长,还能确保他们拥有平等的机会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这一体系应当包括奖学金、助学金、低息贷款等多种形式的财务支持,并且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动态调整。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减少因经济原因而辍学的现象,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2.培养高质量人才

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我们需要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质量人才。多维度构建资助体系意味着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经济状况,还要考虑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及潜在能力等各个方面。这样的体系能够鼓励学生探索自己的兴趣领域,在学术研究和个人兴趣之间找到平衡点。此外,还可以通过提供实习机会、国际交流项目等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其实践技能。

二、新时代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现状分析

(一)经济困难学生的定义

针对经济困难学生的界定,通常指的是那些学生个人及其家庭的经济状况不足以支撑其在学期间必要学习与生活开支的情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是指通过程序化、规范化流程完成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与筛选。【2】在法律文献中,对经济弱势学生的精确定义可能依据地区差异及政策变迁而有所调整。

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管理规定(试行)》精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须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原则,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评价标准,确保程序透明且保护学生隐私,倡导正向引导与尊重学生意愿相结合的申请方式。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认定考量因素包括:家庭收入、资产及负债状况;是否属特定身份群体成员;学生就读地及原籍地经济发展水平与低保标准;是否遭遇重大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学生消费水平与结构合理性;及其他影响家庭经济状况的关键因素。

(二)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需求与挑战

经济拮据的学生在求学路径中所展现的需求谱系,核心聚焦于财务援助、教育资产获取、心理与社会福祉强化、职业发展蓝图规划及就业协助,以及入学至持续教育阶段的无障碍通路构建。

经济弱势背景下的学生群体,在教育征途上遭遇的障碍呈现复合型特征,横跨经济压力、心理韧性及社会融入等多个维度。为化解上述挑战,国家与地方行政体系、教育主管机构及社会各界力量,协同发力,多管齐下,致力于构筑全面的援助框架。具体举措覆盖提供精准的经济资助、强化心理支持机制、均衡分配优质教育资源,确保每一名学生,无论其经济条件如何,均能享有教育公平,实现个人潜力的充分释放。

(三)现行资助体系的局限性分析

1.资助体系覆盖不足

尽管现行的资助政策致力于扩大其惠及面,以囊括尽可能广泛的学生群体,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定的覆盖盲区。具体而言,非全日制教育参与者以及部分专业领域内的学子,可能因现有资助体系的局限而未能获得充分的财政支持。这一现象揭示了当前资助政策在全面性和精准性方面存在的不足,需进一步完善以确保教育公平与机会均等。

2.资源分配不均

资源分配的不平等性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具体而言,部分区域与高等学府在资助资源方面呈现出显著的充裕状态,而相对的,其他区域与高校则面临着资源严重短缺的挑战。这一显著的资源分配差异,直接导致了资助政策在不同地区及高校间实施效果的显著不一,即政策效能的地域性与院校间异质性显著增强。

3.申请流程的复杂性

学生资助申请流程的繁复性及其资格审查的严格性构成了一个显著的挑战。冗长且细致的申请程序,加之严苛的资格审核标准,可能形成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从而阻隔了部分确有经济需求的学生获取应有的财务援助。

三、多维度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

(一)经济资助维度

在经济资助维度,高校通过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和学费贷款等多种形式的资助,旨在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例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设立了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在内的多项奖学金,以及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管理办法,以确保经济困难学生得到实质性的帮助。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则形成了以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为主的多元化资助体系,并通过“春雨行动”等措施,强化隐性资助和显性资助的有机结合。

(二)学业支持维度

学业支持服务是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整合多元资源与活动,全方位赋能学生学术能力提升。该体系涵盖学习资料供给、专业化学业辅导及深度学术指导等多维度支持,旨在帮助学生高效适应学术环境,优化学习策略,驱动学术卓越成就。其构建与实施基于教育心理学与学习科学理论框架,通过针对性指导与干预,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增强自主学习与批判性思维,最终实现个人学术潜力的最大化挖掘与释放。

(三)心理健康维度

心理健康是学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资助紧密相关。由于家庭困难而导致的心理问题,将成为继贫困之后,阻碍学生成长的另一因素。【3】经济困难可能导致学生产生焦虑、自卑等不良心理状态,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强调在提供经济资助的同时,还需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心理辅导、情感支持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抗压能力和逆境应对能力。

(四)职业规划维度

职业咨询与就业指导是要结合受资助学生的专业、特长、兴趣、志向等,由就业指导教师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书【4】,并提供求职就业过程中的各种支持服务。在实施策略上,应当建立职业咨询服务体系、开展就业指导课程、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举办职业规划讲座与研讨会以及加强校企合作等等。

四、发展型资助体系的实施策略

(一)政策制定与优化

发展型资助体系的实施策略首要的是政策制定与优化。政策制定应当基于对当前教育资助环境的深入理解和分析,结合国家的教育发展战略和贫困治理理念,制定出符合时代要求、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资助政策。

(二)资源整合与配置

在构建发展型资助体系过程中,资源整合与配置为核心,以优化资源分配,确保资助政策落地生根,最大化社会与教育效益。高校需加强资金整合,统筹国家、社会及校内资源如助学金、助学贷款和社会捐赠等,科学规划形成多层次、广覆盖资助网络,提升资金使用效能。同时明确政策导向,确保资助措施精准解决经济困难学生实际问题,如设立奖学金激励学业进步,或提供勤工助学缓解经济压力。运用信息化手段构建学生资助管理系统,实现信息透明化和实时更新,保障资助精准实施与高效运转。此外,高校需拓展多元资助方式,除经济支持外,还应提供心理辅导、职业规划等综合服务,全面提升受助学生能力素质,为其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三)监督评估机制建立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须建立制度化、长效化监督机制,分类施策、精准发力。监督评估对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具有核心作用,保障政策执行、资源优化及工作透明。依据国奖及校社奖助指标,向贫困生集中学院适度倾斜,确保资金安排科学公正。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认定,运用大数据跟踪在校及毕业生资助绩效,优化策略。联合财务部门设立"学生资助专户"防范挪用,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强化监管。组织高参与度活动,实地走访贫困生家庭并更新数据库。融合定性与定量方法,通过文献、问卷及案例分析全面评估资助成效。

五、发展型资助体系的挑战与展望

(一)面临的主要挑战

资助对象识别难题:如何准确识别真正的经济困难学生,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资助,是资助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挑战。这涉及到对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真实评估,以及如何处理资助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

资金分配的公平性:确保资助资金的合理分配,避免资源浪费和不公,是资助体系的另一大挑战。这需要建立透明的资金分配机制和严格的监管体系。

政策宣传与普及:让更多的经济困难学生了解并能够利用现有的资助政策,是提高资助体系效率的关键。目前,不少学生对资助政策知之甚少,导致政策效果打折扣。

(二)未来改进方向

1.优化资助对象甄选机制

为确保有限资助资源精准惠及最需帮助的学生,须创新实施精准识别策略。这要求我们构建一个多维度、动态化评估模型,该模型不仅考量家庭经济状况,还需纳入学习表现与特殊需求等因素。运用数据驱动智能算法,准确识别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避免遗漏符合条件的对象。例如,收集学生家庭收入证明、父母职业信息、成绩报告及特殊健康或家庭情况等资料。借助大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算法,持续优化模型参数,提升甄选精准度。

2.增强财务管控与透明度

强化财务管理规范是保障资助资金高效使用的基础。须严格执行财务审计制度,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确保资金流向公开透明。应用区块链技术构建不可篡改记录系统,追踪资金流向全流程,实现全程可追溯。此举既可杜绝违规操作,又能提升公众对资助项目的信任度。同时定期公开财务报告,向利益相关方披露资金使用详情,确保资金效用最大化。

3.提升政策普及与认知度

为了让更多符合条件的学生和家庭了解并申请资助,必须创新宣传渠道与方式。利用数字化平台和社交媒体的力量,可以根据用户画像精准推送相关信息,确保资助政策信息能够覆盖广泛的受众。与此同时,组织线下宣讲会,开展一对一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和家长详细了解申请流程及注意事项。通过多种途径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大幅提升政策的普及率和认知度,确保信息能够精准触达每一位潜在受益人。

六、结论

构建和发展高等教育中面向经济弱势群体的发展型资助机制,旨在通过提供多方面的支持来减轻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压力,从而促进教育机会的均等化。这种机制不仅能帮助学生专注于学业,提高学习效率,还能通过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为其未来成为社会的积极成员奠定基础。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发展型资助机制将进一步完善,利用大数据分析等工具,更加精准地识别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资助体系将更加注重长远效益,不仅解决眼前的资金问题,还将通过职业规划指导、创新创业培训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助力其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的讲话[EB/OL].(2016-09-09)[2020-05-05].http://www.gov.cn/xinwen/2016-09/09/content_5107047.htm.

[2]陈儒.关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工作的思考[J].才智,2022,(6): 190-192

[3]檀森.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工作要求、方向和路径[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第23卷(1): 77-81

[4]李琦.扶志扶智“四位一体”高校发展型资助体系[J].秦智,2023,(5): 107-109

[5]韦小双.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制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1,(10): 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