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探索生命的科学本质

作者

鲍晶晶

江苏省泗阳县庄圩初级中学

摘要:在初中生物学科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生命教育的途径,积极投身生命教育的实践,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绽放生命的光彩。这不仅是学生成长的需要,还是生物学科教学发展的需要。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加强生命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命教育;重要性;策略

一、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

1.有助于学生形成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学生在进入初中之前由于好动、爱玩的天性,在生活中可能会出现踩踏草坪、抓小动物、折树枝等行为。但是进入到初中,学习了生物与环境关系、植物光合作用等相关知识后,明白了:原来每一个生物在生物圈中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就连我们每天吸进去的氧气都是由路边的小树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土地里的蚯蚓虽然很不起眼,但是它可以为我们松土,这样我们的土地才能够长出好的庄稼,等等。这时候教师还可以告诉学生:每一个生命都是来之不易的,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生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生活的品质

初中生处于青春发育的关键时期,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必须要让学生树立健康生活的观念。在学习生物之前,学生有的时候可能会认为一个东西只有看起来很恶心,它才是脏,表面没有污渍的东西一定是干净的。在学习了生物学中有关于细菌、真菌、病毒等相关知识后,发现原来很多细菌都是我们看不到摸不着的,一个看似非常干净的物体在显微镜下可能会发现其中有很多脏东西,所以我们每一次饭前都应该将手洗干净,目的就是防止细菌进入口中。通过学习学生还明白并不是所有的真菌都像有的霉菌一样是有害的,像金针菇、香菇等真菌是营养含量非常高的一类食物,从而树立健康饮食的观念。

二、策略

1.在教学内容中渗透生命观念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生物学知识与生命观念之间的关系相互联合,找到课堂教学的切合点,这样不仅可以加强生命观念的渗透,而且还能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具有实践的意义。例如,将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制定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任务中,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帮助学生对生命观念进行培养,以此来达到良好的培养效果。

以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生物进化的原因》这节课程为例,教师在设置课程内容时,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对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进行搜集,将资料搜集过后,可以通过视频或者图片的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展现,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教学内容中输出的信息,相比理论学习更具有优势,更能增强学习效果。另外,对搜集到的教学材料进行展现时,教师可以通过口语表达的形式,对其中蕴含的生命观念进行输出,让学生对生命观念内容加强理解,并且学会主动的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生命观念,加强对知识内容的吸收,加强对知识体系的构建,帮助学生叫生命观念进行培养。

2.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珍惜生命

教师要积极引进多媒体教学工具融入生命教育,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将生物知识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丰富的画面、真实的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产生更加真实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教学《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播放《动物世界》,让学生观察蚂蚁的群体生活,观察不同环境下蚂蚁的主动适应行为,并通过幻灯片展示的方式放大蚂蚁的活动过程,促使学生明白蚂蚁作为生命形式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理解生命的平等性,形成对生命的尊重意识。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察视频中小麦的生长情况,观察不同因素影响下小麦的生长过程,并且进行分析与讨论,思考“小麦的生长需要怎样的环境”,从而理解生命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实现生命教育目标。

3.创设生活情境,培养生命保护意识

生物与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创设生活情境不仅能够拉近生物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围绕生活案例创设生活情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与探究过程中认识到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生物知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初中生物生命教育可以借助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生命保护意识。

例如,在讲解“免疫”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需要从生物学角度出发帮助学生理解免疫的原理,同时也可以从历史学科角度出发向学生介绍关于免疫方面的科学故事,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同时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疫苗在帮助人类对抗疾病以及保障人类健康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都接种了哪些疫苗,并利用多媒体以动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接种这些疫苗后能够对身体起到哪些保护作用。通过这种方式,借助生活情境将生物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既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印象,也能使学生认识到免疫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生命的积极态度。这对于提升生物教学质量和生命教育效果均具有重要意义。

3.充分利用活动体验

充分利用活动体验来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念,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激发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利用活动体验更能深入学生的心理,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利用活动体验与互动式教学相结合,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例如,在教学《生物的无性繁殖》时,要让学生明白认识无性生殖的方式与应用,让学生了解分裂生殖是通过细胞分裂所形成的,能够将分裂生殖和出芽生殖正确区分。为了让学生对这个过程更加了解,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片或者制作课件为学生构建出思维知识导图,使学生感受生命的形成过程,感受每一个生命都是来之不易的。利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并结合生命教育,可以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结语

生命观教育教学是一个需要循循善诱的过程,而初中生物课程正是作为一门让学生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发展的学科,在生命观教育教学中居于重要地位。作为初中生物教师,要充分发挥科学学科生命观教育教学的作用,探索各种生命观教育教学形式,加强学生对生活和世界的认知,培养学生的生命科学意识和良好的价值观,并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活态度,以正确的心理对待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尚花.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生物生命观念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界,2021,36(23):81-82.

[2]代飞.初中生物教学中"生命观念"的落实策略分析[J].今天,20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