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市更新路径分析
李金辉
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 210000
摘要:在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下,城市更新不仅要关注物质空间的改造升级,更要注重城市功能的优化布局和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然而,当前城市更新工作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难度大、城市空间规划缺乏前瞻性和科学性等。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国土空间规划与城市更新的基本概述,提出针对性的城市更新建议,以期为城市更新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更新路径;概述
1国土空间规划与城市更新的基本概述
国土空间规划在城市发展的宏观指导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接下来要阐述的城市更新概述,则是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上,针对城市具体发展问题提出的实践策略。两者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国土空间规划为城市更新提供了宏观指导和战略框架,而城市更新则是国土空间规划在城市层面的具体落实和深化,两者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1.1国土空间规划概述
全面加强和加深这方面的各项工作,既是我国空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的关键之举,又是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是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的重要节点。要求对国土资源现状、空间布署现状以及利用现状等方面,在国土空间开发的各个阶段都要有详细的调查和准确的把握。这就意味着,必须加强对资料的收集、分析、应用,确保各项有关资料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为科学决策国土空间规划、确保规划成果质量和落实效果提供坚实支撑。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具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明确国土空间发展的长远目标,又要通过合理主体功能区的设置,加强功能区的特色建设和边界管理,确保国土空间开发的有序性和可持续性,把战略性、约束性的规划要素放在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位置。明确主体功能、科学划分功能区域,有利于理顺国土空间的现实发展逻辑,有利于引导资源向优势区域集中、向关键领域集中,为全面振兴区域经济、推动区域经济提质增效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深入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也需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的根本预防和缓解上来。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实现绿色发展,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和谐共生。在这一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各地实际发展条件和潜力,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发展战略,把区域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作为规划的重要导向。此外,积极推广人文理念,注重区域空间的人文内涵和服务功能的提升,在提升市民生活幸福感的同时,也将更多的文化动力和创新活力注入城市的长远发展。
1.2城市更新概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又是针对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提出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十四五”时期的城市工作指明了明确的发展方向,明确了具体的目标任务,是我国城市建设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也是我国城市发展总体要求的总体要求。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今天,城市发展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因此,将城市发展置于国家战略的核心位置,通过科学规划、精细管理,促进人口、建设、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对于构建更加和谐、宜居、可持续的城市环境至关重要。在城市更新的实践中,我们不仅要注重物质环境的改善,更要深入挖掘和传承城市的文化历史底蕴。每一座城市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记忆与历史沿革,这些无价的精神遗产构成了城市更新的核心灵魂,也是推动城市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对历史建筑及街区加以保存与复兴来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但可增强城市文化认同感,还激发了城市的生命力与创造性。另外城市更新还应该重视局部整体的统筹统一。在对城市规划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城市整体的战略布署以及各区域及区位,而且还要考虑各地区及区间的个别化开展,来达到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及完善的功能性布置。这就要求在城市更新的每一项细节上都要做到精进,不仅要提高城市硬件设施水平,还要注重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品质,优化生态环境,从而使城市公共产品能够真正地造福于民生。
2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市更新的相关建议
2.1对棚户区,老旧小区等方面的城市更新内容
在国土空间规划日益成为引领城市发展新方向的重要背景下,我国城市更新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尤其是在棚户区、老旧小区及老城区街道的改造升级上,更需精准施策,以实现城市空间的优化重组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共生。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城市更新不仅是物理空间的翻新,更是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城市功能布局乃至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全面升级。因此,针对棚户区、老旧小区及老城区街道的更新,首先要依据国家建筑项目管理规定和建设标准,确保每一项更新工程都建立在科学严谨的基础之上。这意味着,在更新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调研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存在的问题,还需广泛听取并尊重居民的意见和需求,确保更新内容既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又能够切实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具体而言,应着重于基础设施的完善与优化,如供水、供电、供气、排水、交通及通讯网络的升级,以及绿化、休闲、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的增设,从而全面提升居民的生活便利性与幸福感。同时,为确保更新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必须加强空间规划的前瞻性与科学性,深入研究工程项目,从设计到施工,每一环节都需严格遵循相关规范,确保最终成果既美观又实用。此外,在国土空间规划与城市更新的深度融合中,我们应充分挖掘并尊重城市区域发展的基本特点,设置富有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的街道规划内容,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城市空间的识别度与吸引力,还能在保留城市历史记忆的同时,激发新的城市活力。为此,更新方案需细致入微,既要考虑到空间布局的科学合理性,又要兼顾建筑风貌的协调统一,严格施工规范,强化过程管理,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符合规范标准,从而在实现城市物理空间升级的同时,也促进了城市文化、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真正意义上提升了城市化的建设效果与质量,为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2.2设置动态化的空间计划内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政府部门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角色愈发关键,其核心职责在于积极引导并促进国土空间规划与城市更新规划的深度融合与高效衔接。在这一进程中,政府部门需充分发挥其引领与调控作用,确保规划工作的科学性与前瞻性。具体而言,在推进国土空间规划时,不仅要关注规划的静态框架构建,更要注重设置动态化的空间计划内容,以适应城市发展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相关部门需紧密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实际特征,不断优化和完善城市更新理念,确保各类资源在时间与空间上的有效配置与协调。这包括但不限于土地资源、公共设施、交通网络等关键要素的合理布局与高效利用,旨在为城市的长远发展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在此过程中,动态化的空间计划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它要求规划者能够敏锐捕捉城市发展中的新趋势、新需求,并据此对规划方案进行适时调整,确保规划的前瞻性与适应性。
2.3对地下空间进行详细的规划
在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深入开展的阶段中,确保城市更新与建设的实效性,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这一任务不仅要求我们对地面空间进行科学规划,更需要对地下空间资源进行细致而全面的划分,以确保地下空间规划建设与设计的卓越品质。地下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开发与利用对于提升城市功能、优化空间布局、增强城市韧性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在地下空间规划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构建一个综合性的地下空间管理体系。这一体系应涵盖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多个环节,旨在实现地下空间的高效、有序利用。在城市更新与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应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的潜力,通过多样化的空间资源利用方式,如地铁、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等,促进基础设施的全面开发,提升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和效果。同时,加强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确保地下空间管理工作的全面整合,是实现地下空间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的关键。通过综合性的开发与利用,我们可以更好地协调地下与地面空间的关系,实现信息共享,提升城市空间的整体效能。
3.国土空间规划视域下城市更新策略分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核心理念,充分彰显了我国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始终占据优先地位。因此,在国土空间规划指导下的城市更新进程中,必须调整和完善土地供应政策,以防止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滥用。在此过程中,应全面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生态环境状况以及民众的实际需求,避免单一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其他重要因素。为确保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需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明确界定保护要求和责任。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应依法严惩,以儆效尤。同时,实施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城市更新政策,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严格控制土地的商业化开发,鼓励发展绿色基础设施和绿色产业,以促进城市的绿色发展。对于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建筑或遗址,应加大保护力度,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严禁对其进行拆迁或改变原貌,确保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弘扬。此外,还应加强对城市更新项目的审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合理的规划和决策。对于政策出台后的违法者,应依法进行罚款或采取拘留等强制措施,以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确保城市更新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可以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发展,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城市更新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通过精细施策、设置动态化的空间计划内容以及对地下空间进行详细规划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应对当前城市更新面临的挑战,实现城市空间的优化重组和社会发展的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黄明华.强制性与可能性——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城市总体规划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20(9):7.
[2]陈智乾,胡剑双,王华伟.韧性城市规划理念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思考[J].规划师,2021,37(1):6.
[3]陈秉钊.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背景下城市规划行业的发展前景与走向[J].城乡规划,2020(01):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