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临沂招商引资的破局之道:产业链精准招商与区域协同发展
陈方圆
临沂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 山东省临沂市 27600
一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下的“反内卷”之战正重塑地方招商逻辑,临沂的解题钥匙是“精准”与“协同”。
01 引言:新背景、新挑战、新机遇
2025 年 7 月,国家发改委连续发布两项重磅政策:《政府投资基金布局规划和投向工作指引》明确要求政府投资基金“不以招商引资为目的”,鼓励降低或取消返投比例;同时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重点破除“内卷式竞争”与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
这标志着地方政府依赖政策优惠争夺企业的传统招商模式终结,政策导向直指三个转变:从“拼补贴”到“拼生态”:严禁突破红线的税费优惠和土地折价出让;从“单打独斗”到“区域协同”:遏制同质化竞争造成的资源浪费;从“数量规模”到“质量贡献”:突出产业匹配度与创新驱动力。
在此背景下,临沂作为商贸物流枢纽与制造业转型高地,亟需探索符合国家战略、彰显地方优势的招商新路径。
02 政策变革:重塑招商引资底层逻辑
国家政策调整直击传统招商模式的四大痛点:一是资源错配,为了完成返投任务,基金往往放弃了一些需要长期跟踪的高精尖和大个头的项目,转而带来一些比较传统或者科技含量较低的项目,造成资源浪费;二是财政透支,有的地方一亩工业用地成本30 万元却以6 万元出让,赔本招商成为许多地方难以承受之痛;三是恶性竞争导致产能过剩,2024 年建材行业产能利用率仅 68% ,较四年前下降12 个百分点;四是创新抑制,过度关注短期招商效果,可能忽视了对需要长期投入的硬科技、基础创新的支持。
新政要求政府投资基金聚焦国家战略领域,国家级基金投向核心技术攻关与跨区域项目;地方基金要围绕本地特色优势产业和科技创新,不能再“任性”乱投。这意味着各级地方政府在开展招商引资过程中,必须转变思想,从“政策洼地”转向“能力高地”,在服务国家大局中寻找自身增长极。
03 临沂现状:成效、挑战与转型迫切性
招商引资成效亮点:2025 年 1-6 月,全市共签约项目 976 个,新开工过亿元项目 49 个,500 强企业投资项目 39 个;上半年临沂市项目开工率居全省第5、资金到位率居全省第 2。不同产业遍地开花,项目招引成果丰硕:平邑县总投资 4.5 亿元的康岭药业项目主体工程已建设完成,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 5 亿元,税收 2500 万元;罗庄区总投资 11.4 亿元的高冠零糖冷饮生产研发项目,是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已实现外资到位 265 万美元;兰山区总投资 40 亿元的江苏超电年产 10GWh 超级快充动力电池 Pack 及 2GWh动力电池项目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全部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约60 亿元。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要关注目前存在的困难与挑战:比如大项目招引难度加大、产业同质化倾向导致县域间低效竞争等,招商引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04 破局对策:临沂招商引资升级路径
(1)优化招商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强化统筹谋划机制。围绕“突破大项目”招引,明确目标、策划活动。强化协同联动机制。发挥市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统揽全局作用,坚持上下“一盘棋”,加强市县联动,形成招引合力。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优化全市招商引资管理系统平台,从项目洽谈、签约、开工、投产实现全流程管理服务。强化重大项目评估机制。成立项目联合评审论证小组,围绕税收、产值等指标,对全市拟签约重大项目进行评审论证。强化项目核实机制。不定期对招引开工项目现场核查,每月对全市已投产项目产值税收情况进行审核。强化项目评价机制。以招引项目实际到位资金量和贡献情况科学设置评价指标,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强化激励机制。按照体制“内外有别”,加大对招商实绩突出的单位、个人激励力度。
(2)科技赋能转型,夯实产业根基。食品、机械、冶金等产业均为临沂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临沂立足自身产业基础,以创新为笔、以转型为墨,让众多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比如,在食品产业领域,临沂是“中国食品之都”,门类齐全、链条完整,拥有肉类屠宰加工、粮油、蔬菜、预制菜等 9 大板块,培育了金锣、金胜、青援等一批头部企业,食品产业年产值过千亿元。近年来,当地企业积极突破“粗加工、低附加值”的传统标签,向精细化、功能化方向迈进。帅克宠物食品便是典型代表,其摒弃普通宠物粮的生产思路,深耕高端市场,与众多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宠物食品配方与工艺的研究。同时,企业建成智能化生产基地,通过自动化生产线和大数据监控系统,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精准把控,产品不仅在国内高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还远销海外,成为行业标杆。这种“传统制造 + 科技赋能 + 品牌升级”的转型路径,在筑牢产业根基的同时又培育出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当地招商引资搭建起坚实的产业平台。
(3)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从“地毯式”招商到“狙击式”精准招引转变,重点围绕 13 条标志性产业链绘制产业链图谱和招商地图,并动态更新。锁定链条缺失环节,招引一批“填空型”企业、“补充型”项目。万华禾香板业是郯城县万华禾香北方大家居产业园内的“龙头企业”“链主项目”,项目总投资24 亿元,占地500 亩,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6 亿元,税收1.2 亿元,该项目的成功招引填补了临沂市胶合板无醛的行业空白。此外,通过以商招商,还招引了诗尼曼、亚丹等8 家上下游企业,“板材—家居—家装”的完整产业链韧性十足,为打造木业产业“雁阵形产业集群园区”提供了充足的推动力。
(4)注重区域协同发展。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对外把“对接长三角、融入长三角”作为临沂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主动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向南延伸至大湾区等地。物流领域利用青岛港内陆港区、中欧班列(年计划 500列)构建“东部技术 + 临沂制造 + 全球销售”网络,助力商城商品直达全球市场。对内统筹市内各县区产业分工,市级层面制定差异化产业清单,各县区围绕各自主导产业实施精准招引,实行差异化发展、避免县区内卷。比如,兰山区聚焦高端绿色板材、河东区深耕新能源、莒南县主攻高端不锈钢和先进特钢等主导产业,以错位发展补产业生态短板,形成有序竞争格局。
(5)强化要素保障。以产业长板筑巢,依托本地13 条工业经济标志性产业链,规划特色产业园区,吸引链主企业及配套项目入园,形成集群效应弥补产业生态短板。用资源优势破局,整合土地、资源、人才等要素,建立要素保障清单,对重点项目实行“要素跟着项目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精准度,推动招商项目特别是大项目尽快落实落地。发挥比较优势,将本地资源禀赋转化为招商竞争力,填补要素供给缺口。靠服务升级护航,深化招商引资重大项目落地服务,加强市县纵向联动衔接、部门横向协同配合,进一步优化项目审批流程,持续做好项目全周期、全要素服务保障,用高效政务服务增强项目落地吸引力,确保项目“引得来、落得下、发展好”。
05 结论:招商逻辑的本质回归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背景下,临沂的招商引资需实现三重跃迁:一是从“拼政策”到“拼生态”,立足物流枢纽与产业基础,打造“公铁水空”多式联运物流场景、产业链协同制造场景,用场景吸引力替代单纯补贴,从“政策让利”转向“供应链协同赋能”;二是从“单点企业”到“产业链群”,围绕 13 条标志性产业链图谱和招商地图,按“缺什么引什么”精准对接,通过链主企业带动配套企业集聚,提升产业集群抗风险能力;三是从“县域内卷”到“区域协同”,建立县域间产业协作机制,避免同质化竞争,同时主动融入长三角产业分工,参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明确在区域发展中的功能定位,唯有将国家战略转化为本地实践,方能在“反内卷”浪潮中锻造不可替代的临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