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协同、四阶递进、五位合一”的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蔡强 巩芳 王全景
1.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山东滕州,277599;2.山东建筑大学,山东济南,250101
摘要:本文围绕机械工程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深入探讨了“三方协同、四阶递进、五位合一”的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论文通过构建综合教学模式,融合专业知识与现场实践,旨在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精通机械工程领域专业知识、能够胜任技术与管理双重职责的现场工程师。研究内容涵盖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及实践教学等方面,为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关键词: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对口贯通分段培养
0 引言
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崛起,对现场工程师的需求日益迫切。现场工程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拥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构建一种符合现场工程师培养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1]。本文基于机械工程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背景,探讨“三方协同、四阶递进、五位合一”的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为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改进和优化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是响应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战略,旨在优化人才结构,加速培养适应新技术、新业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022年,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通知,计划培养不少于20万名现场工程师,紧密对接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求。2024年3月,《山东省教育厅关于优化调整贯通培养专业点的通知》要求申报学校参照现场工程师培养要求,由职业院校、本科高校及合作企业三方共同开展试点。
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机械工程专业“3+2”贯通培养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发挥专本贯通培养长学制优势,提升学生技能、管理协作及创新能力。本研究不仅为机械工程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多发展空间,还优化了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深度对接。此外,本研究有助于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现场工程师,推动制造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2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1“三方协同”机制
“三方协同”机制是指职业院校、本科院校与企业间的协同合作培养模式,旨在促进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培养现场工程师人才。在此机制下,职业院校负责基础教育与专业技能训练,本科院校则深化专业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企业则作为实践基地,提供实习实训、项目实践机会,并参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制定。通过校企合作会议、联合培养基地、产学研项目合作等形式,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以项目为载体、实践为导向的有效合作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参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
2.2“四阶递进”人才培养路径
“四阶递进”是指通过五年长学制培养,实现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培养、专业专项技能强化、科研双创能力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升级。
2.2.1 专业基本技能培养阶段
在第一阶段,学生主要在职业院校接受基础教育和专业基本技能训练。通过开设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同时,通过实训课程和项目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2 专业专项技能强化阶段
在第二阶段,学生进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重点进行专业专项技能的强化训练。通过开设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先进制造技术等课程,使学生掌握更高级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技能大赛等,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2]。
2.2.3 科研双创能力提升阶段
在第三阶段,学生进一步进行科研双创能力的提升。学校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通过参与项目申报、方案设计、实验实施等环节,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2.4 综合职业能力升级阶段
在第四阶段,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实现综合职业能力的升级。通过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项目和管理活动,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素养。
2.3“五位合一”教学过程
“五位合一”是指通过立德树人和职业技能强化的有机结合,实践应用师傅与教师合一、学生与员工合一、学习与工作合一、成果与产品合一的教学过程。
2.3.1.师傅与教师合一
在“五位合一”的教学过程中,学校聘请企业中的技术骨干和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或实践导师,与学校“双师型”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教学中通过亲身示范传授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与企业师带徒模式一致,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需求和行业标准。
2.3.2.学生与员工合一
在实习或生产性实训期间,学生被赋予企业员工的身份和职责,参与实际生产项目和管理活动。通过工作和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和运营模式,还能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素养,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3.3.学习与工作合一
学校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通过开设项目式课程、工学交替课程等,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参与项目实践和工作任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3.4成果与产品合一
在“五位合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成果直接转化为产品或项目成果。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学科竞赛、企业项目等活动,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创造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或项目成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 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策略
针对现场工程师的培养,构建以机械工程专业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涵盖基础教育、专业核心、实践及创新四个层次,并根据企业需求和行业趋势持续优化。同时,采用项目式、案例式、工学交替及信息化等多种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构建了包括课程、实践、项目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注重过程与终结性评价结合。为保障实施,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优秀人才,强化师资培训,并建立激励机制。这一系列策略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4 人才培养成效与展望
经过实践,"三方协同、四阶递进、五位合一"的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学生综合素质、就业竞争力和学校办学水平均大幅提升。未来,该模式将进一步深化,加强与企业合作、国际交流及创新创业教育,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专业影响力,并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场工程师。
5 结论
“三方协同、四阶递进、五位合一”的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现场工程师培养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措施,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的显著提升。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和完善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更多具备工匠精神、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现场工程师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健.基于校企合作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14):375.
[2]林景亮,欧卫军.基于“广-深”两个维度的学科竞赛工作路径探究——以广东海洋大学工程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7,(22):74-76.
作者简介:蔡强(1982-),男,山东枣庄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机械工程。
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2023JXY221);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刘春联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