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多元化设计浅析

作者

王东晓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二实验小学364211

摘要 作业是落实“双减”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元化作业设计促进语文教学提质增效,有效提高学习与应用能力,达成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本文主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在‘双减’政策影响下探寻语文作业多元化设计策略。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语文;作业多元化

引言

‘双减’政策是为了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压力过重、学习负担过重而提出来的,该背景下语文教师既要关注作业的“量”,更要关注作业的“质”,促使学生们在多元化作业下灵活掌握语文知识,做好进一步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准备。课堂中,语文教师要将作业看做课堂教学关键环节,借用与时俱进的教学思路来创新作业形式与内容,保障学生在‘双减’政策下多元化作业形式中得到全面发展,实现有效成长[1]。

一、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指向性作业

作业不只是用来检验课堂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更是为了解决学生“会学不会做”的问题,‘双减’政策下语文教师要明确了解学生实际水平,因为只有了解基本情况才能分析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优势与不足,明确更有教育价值的教学目标与方向,让指向性作业实现因材施教量身定制。学生们知识水平会因为生活环境、家庭教育存在一定差异,语文教师可通过了解学生具体情况明确教学目标,在‘双减’政策下设计指向性作业,一步步驱动学生们完成有意义的学习、有意义的探究。

例如,教授《延安,我把你追寻》内容时,语文教师要认识到新体诗内容与形式特点,更要表达出准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理。虽然课堂教学能驱动学生一定程度上掌握相关知识,但语文教师更要遵从‘双减’政策提出的“减负增效”,以明确教学目标的形式考虑学生们实际需求与接受能力,设计指向性语文作业,比如面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布置读出新体诗的节奏与韵律;面对普通学习能力的学生,可设计理解新体诗内容,感悟新体诗内涵作业;面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设计分析文中多次提到的“追寻”谈谈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与思想作业。这种布置作业的方式,能保障学生不会偏离学习目标与方向,更深层次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扬延安精神。

二、改善教学方式,设计合作型作业

‘双减’并非表面上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与负担,其核心在于改变关注成绩、关注知识的教学方式,让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小学阶段教育课堂,让学生在作业探究中实现全面发展,多元化作业设计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将“注重成绩”改变为注重“德智体美劳”,借用‘双减’政策提出的新要求、新目的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与学科素养[2]。总之,语文教师要改善以往教学方式,通过设计合作性作业打破学生学习思维定式,促使他们在合作、探究与沟通中实现思维层次发展,获得学习能力提升。

例如,教授《王戎不取道旁李》内容时,本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善于观察、分析的机智少年——王戎的故事,仅依靠课堂中语文教师翻译和解释,学生们很难真正理解文言文体裁特点与作者想借助文章表达的真情实感。受‘双减’政策影响,语文教师可改善教学方式设计合作型作业,驱动学生们在了解故事情节基础上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与意义,从而学会独立思考,长话短说。具体而言,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这样的合作型作业:①简要概述出王戎做了什么事情?②王戎为什么说李子是苦的③经过文言文阅读和分析认识了王戎哪些品质?同时提出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在课下阅读和理解中学习文言文朗读方式,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具体感受文中主人公生动形象。

三、优化课堂活动,设计实践性作业

随着‘双减’政策提出,语文教师要利用好多元化作业为学生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环境,解决局限于理论方面作业遗留的教育问题,从而有效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身心与素质得到健康发展,使学生能够在作业实践中有所收获。小学语文作业总是以书面形式考察学生知识与能力,‘双减’政策下教师要改变该理念与形式,通过优化课堂活动的方式设计实践性作业内容,帮助学生从书面内容限制中走出来,站在实践活动中感受语文学科魅力、体会语文学科价值,做到有效学习、有效探究。

例如,教授《扁鹊治病》内容时,语文教师可围绕“实践出真知”原理,设计扁鹊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的情节表演,带领学生走进寓言故事世界,感受耐人寻味的多元化寓意,真正理解防微杜渐的根本含义。首先,语文教师要将制作好的情节剧本分发下去,引导学生从中寻找感兴趣的角色进行扮演;其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具有代表的发箍,设计深入主人公思想感受寓言故事寓意的实践型作业,帮助学生扮演好故事主人公,体会寓言故事特点;最终,学生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来找到寓言故事阅读方法,有效地提高当前语文思维发展水平,在‘双减’政策的多元化多页形式下形成迎难而上的决心和自信心,向着新时代综合性人才发展。

四、创新作业评价,打破常规化指导

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考察学习状态的重要环节,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和评价既是教师了解学生能力与水平的方式,也是帮助学生自我了解、自我认识的有效过程,小学教师要将此作为桥梁,与学生沟通学习和作业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实现深入教育。‘双减’政策下语文教师要将作业评价看做有效指导,以更合理、更科学的语言指出学生们需要自我完善的方面,以及教学中要调整的内容与手段,更好地发挥课后作业在深化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方面的作用,使语文作业在课堂评价中发挥最大教育价值,真正实现“增效减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已经成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助力,语文教师要抓住新时代改革之风,遵从新时代教育要求与社会发展需求贯彻落实‘双减’,以满足教育部监督增效的实际要求。学生们在教师设计的导向性、合作性、实践性多元化作业下能有效发展语文综合能力,做到有效学习、有效复习,推动小学语文课程教育实现“减负增效”目的。

参考文献

[1]肖杨丹.“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多元化设计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4,(22):20-21.

[2]尚天旌.谈“双减”视域下小学语文多元化作业的设计原则及实施[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13):46-48.

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24年开放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优化与作业变革研究》(课题批准号KCA2024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