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干预中护理对老年患者健康促进的实践
赵秀丽
莫旗中蒙医院 162850
摘要:本文聚焦康复干预中护理对老年患者健康促进的实践。阐述老年患者因生理机能衰退,在康复过程中面临诸多健康问题,强调护理干预对其康复及健康提升的关键意义。从生理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方式指导三方面深入探讨护理实践内容及成效,旨在为优化老年患者康复护理方案、提高康复质量、促进老年患者身心健康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康复干预;老年患者;护理;健康促进
一、引言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老年患者由于身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抵抗力下降,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康复过程相对复杂且漫长。在康复干预过程中,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老年患者的健康恢复至关重要。护理不仅能够协助患者缓解身体不适,还能从心理、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给予支持,促进老年患者的整体健康。良好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老年患者的康复效果,提升其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深入研究康复干预中护理对老年患者健康促进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生理护理实践
2.1 疾病护理
老年患者往往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护理人员需要针对不同疾病,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对于高血压患者,定期测量血压,密切观察血压波动情况,指导患者按时服药,向患者讲解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同时,提醒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对于糖尿病患者,除了监测血糖,还需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量,定时定量进餐。教导患者正确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包括注射部位的选择、轮换,以及胰岛素的保存等。对于冠心病患者,护理人员要关注患者的胸痛症状,发作时协助患者立即休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并及时通知医生。同时,指导患者避免诱发因素,如寒冷刺激、情绪激动等。通过针对性的疾病护理,帮助老年患者有效控制病情,促进身体康复。
2.2 康复训练指导
根据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康复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对于因骨折等原因导致肢体活动障碍的患者,早期进行被动运动,如关节的屈伸、旋转等,以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随着患者病情的好转,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如床边坐起、站立、行走训练等。在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确保训练的安全性。对于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的老年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如平衡训练、语言训练、吞咽功能训练等。平衡训练可通过让患者站立在平衡板上、进行单脚站立等方式进行,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预防跌倒。语言训练则根据患者的语言障碍类型,采用发音训练、词汇训练、语句训练等方法,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功能。吞咽功能训练包括口腔肌肉运动训练、吞咽反射训练等,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防止误吸。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指导,帮助老年患者提高身体功能,增强生活自理能力。
2.3 生活护理
关注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细节,提供全面的生活护理。协助患者做好个人卫生,如定期洗澡、洗头、修剪指甲等,保持皮肤清洁,预防皮肤感染。在饮食方面,根据患者的口味和营养需求,提供清淡、易消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协助其进食,注意进食速度和量,避免呛咳。合理安排患者的休息与睡眠,保持病房环境安静、舒适,温度、湿度适宜。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如睡前避免饮用咖啡、浓茶,避免过度兴奋等。对于睡眠障碍的患者,可通过心理疏导、放松训练等方法,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药物辅助睡眠。此外,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洗漱、如厕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舒适度。
三、心理护理实践
3.1 心理评估
护理人员通过与老年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观察患者的行为表现等方式,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焦虑、抑郁、孤独等不良情绪及其程度。例如,通过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工具,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量化评估。对于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患者,及时转介给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进一步评估和治疗。通过准确的心理评估,为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提供依据。
3.2 心理支持与疏导
针对老年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给予及时的心理支持与疏导。对于因疾病困扰而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给予关心和安慰,让患者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包括治疗方法、康复过程和预后情况等,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因长期住院与家人分离而感到孤独的患者,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增加探视次数。护理人员在工作之余,也多与患者交流,组织患者之间进行互动活动,如病房内的小型座谈会、手工制作活动等,丰富患者的住院生活,缓解其孤独感。通过心理支持与疏导,帮助老年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促进康复。
3.3 健康教育
向老年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其对疾病和康复的认知水平。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一对一讲解等方式,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知识,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例如,对于患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讲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饮食控制的重要性、运动疗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和家属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同时,教育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家庭康复氛围。
四、生活方式指导实践
4.1 饮食指导
根据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疾病特点,提供个性化的饮食指导。对于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建议其减少钠盐的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 5 克,增加钾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香蕉、土豆等。对于高血脂患者,指导其控制脂肪的摄入,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少吃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糙米等,有助于降低血脂。对于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鼓励其增加钙的摄入,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等富含钙的食物,同时适当补充维生素 D,促进钙的吸收。通过合理的饮食指导,帮助老年患者调整饮食结构,改善营养状况,促进健康。
4.2 运动指导
结合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对于身体状况较好的老年患者,推荐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强度以运动后心率达到(170 - 年龄)次 / 分钟为宜,每次运动 30 分钟左右,每周运动 3 - 5 次。对于身体较为虚弱或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可进行一些简单的床上运动,如翻身、四肢伸展等,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在运动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正确的运动方法,注意运动安全,避免摔倒等意外事故的发生。通过适度的运动指导,帮助老年患者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结语
康复干预中护理对老年患者健康促进不可或缺。全面生理护理助其控制疾病、提高身体功能;有效心理护理缓解不良情绪、增强康复信心;科学生活方式指导改善营养状况、增强体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应提高专业素养,根据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结合生理、心理护理与生活方式指导,全方位促进健康恢复,提升生活质量,让老年患者安享晚年。
参考文献:
[1] 王滢,栗江霞,吴红霞,崔永菁,郭巧玲,张雨.脑卒中患者早期肺康复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5,22(04):590-598.
[2] 方艳艳,李华俊,刘鹏,黄丽华,蒋梅梅.结构化早期康复护理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5,32(03):30-35.
[3] 刘东侠,顾金玲.脑梗死偏瘫患者应用阶段性康复护理对肢体功能的影响[J].中外医疗,2024,43(33):136-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