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然教育理念的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问题探究
卢梦婷
西昌市红星幼儿园海南分园
摘要:自然教育的概念最先是由著名启蒙思想教育家卢梭提出,其理念核心是“归于自然”,认为教育要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儿童的自然本性,从而成为一个完整、独立、健康的人。关于自然教育的应用,中国在城市公园、居住区、社区花园等城市公共空间均有较多实践。幼儿园是儿童最早接触的学前机构,将儿童集中进行教育和保育,能促进儿童身体与心智健康发展。幼儿园的户外环境作为能接触自然的载体,可以让儿童在户外游戏中接受自然教育,提高对自然的认知,从而拉近儿童与自然的距离。本文分析了基于自然教育理念的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首先分析了自然教育的概念;其次户外环境创设设计要点;最后为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案例分析。
1自然教育理念
自然教育目前被界定为“在自然中实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教育”,自然教育是推进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早在众多哲学家、教育家的理论方法体系中可见自然教育缘起痕迹,他们对当今自然教育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当前自然教育是以林业系统为主力军,通过自然活动拓展的形式,在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植物园、郊野公园等自然资源丰富的地方进行的一项教育活动。部分专家总结,自然教育是以自然环境为教育环境和教育背景,以专业的自然教育师为媒介,利用科学方法,使儿童融入大自然,建立亲密关系,成为大自然中的一部分。自然教育是以让受众自发地热爱自然、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明白自然资源不是可以无限索取的,要可持续利用自然。
2户外环境创设设计要点
2.1适地适树
"适地适树"是植物种类选择中地域性原则的延伸,植物选择中应用乡土植物,符合生态性原则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乡土植物因在本地区千百年来的演化生长,已经形成了天然适应性,是最具地方特色,在当地最容易成活的植物种类。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地势、温度、光照、水分、空气质量各不相同,这些因素统称为生态因子。生态因子中对植物生长起着直接影响作用的是气候和土壤。其次,依据植物对温度需求的不同分为耐寒植物和喜温植物,对光照需求不同分为阳性植物和阴生植物,对水分需求不同分为旱生植物、中生植物、湿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等。因此,在进行户外环境创设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场地气候特征、土壤条件、光照情况、水源条件、地形地貌、气象资源以及人文历史资源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2植物搭配与组合
注重速生树种与慢长树种的搭配使用,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的搭配使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棵树苗变成参天大树至少十年。众多专家学者指出进行户外环境创设设计时要考虑到刚种下去的是幼苗,而图纸模型中是75%~100%的成龄树种体量。但是以十年、二十年后的景观效果为标准进行种植,园林无疑变成了抚育植物生长的苗圃,会一定程度上造成地块的浪费,时间和精神上的浪费。因此,应用泡桐、毛白杨、速生楸、榆树、柳树、速生白蜡等速生树种,较快形成绿荫效果,形成上层骨架,再加上地被植物、草本花卉、灌木的填充,成为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目前,大树移植、全冠移植等技术越来越先进,为尽快地最好地实现植物景观效果奠定了坚实基础。每种植物的生命周期各不相同,速生树种的优点是生长快、见效快,缺点是易衰老、寿命短,一般三四十年之后就会空心折干,重新栽植。黄杨、银杏等慢长树,生长慢、寿命长,黄杨作绿篱也不用频繁修剪。一般生长20年的悬铃木是银杏冠幅的2-3倍,因此,速生树和慢长树有效结合,相互配合既能较快实现景观效果,又符合节约型园林的要求。
冬季百木凋零,注重常绿树种的应用在北方地区显得尤为重要。通常情况下,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的比例为1:3,因北方没有适宜生长的阔叶常绿树,除了松柏科的常绿针叶树,就只有绿篱类的黄杨、女贞和紫叶小檗等常绿灌木,松柏科植物密集程度高、封闭性强、透光性,为了保证冬季足够的阳光照射率,因此常绿树种不宜超过三分之一。
3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案例分析
3.1项目概况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和余杭区西北部,距离西湖风景名胜区不到5公里,西溪湿地公园占地面积11.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约占70%,集"农耕文化、湿地教育、观赏游览、生态旅游”于一体,被称为“杭州之肾”,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014。西溪历经千年发展,从盛唐时期的自然原始湿地到如今的人工生态湿地,凝结了沉淀的历史,孕育了厚重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风貌;西溪湿地一年四季风景如画,春日百花争艳,温暖烂漫;夏季荷花清香,热力蝉鸣;秋天红柿满枝,层林浸染;冬季则是空气清凉,大片芦花曼妙如雪。公园内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湿地植物600多种,其中维管植物254种,蕨类植物9种,裸子植物7 种,单子叶植物54种,双子叶植物184种;湿地动物210种,其中鸟类126种,两栖类10种,爬行类15种,兽类14种,鱼类45种014印。西溪湿地公园是我国首批自然教育基地,不仅仅动植物资源丰富,自然教育配套设施也极为完善,有中国湿地博物馆、湿地研究中心和湿地科普中心,三处观鸟区,还有湿地植物园、自然体验园、生态渔事园和西溪农事园等自然教育景点。
3.2规划设计概况
西溪湿地公园共分为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三个区,中部的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和西部的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Ⅷ4。生态保护培育区位于公园东部,实行半封闭式管理,科研人员允许入内;主要任务是保育、恢复、营造具有湿地多样性物种的原始湿地沼泽地;占地面积270公顷,以鱼塘湿地为主,有少量河塘;生态景观封育区位于公园西部,占地面积280公顷,以鱼塘湿地为主,实行全封闭式管理,保留一定农业用地,恢复原始湿地生境;生态旅游休闲区位于公园中部,占地面积约400公顷,面向公众开放,园区内水源充足,景观资源十分丰富,包含"三堤十景"及泊莲、深潭口、河渚街、烟水渔庄、洪钟别业、梅竹山庄、西溪梅墅、湿地植物园、创意产业园、莲花滩观鸟区等多处核心景点,清新雅致、美不胜收。
3.3自然教育设施及活动概况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自然教育活动主要以园内湿地博物馆为核心展开,自然教育设施系统完善,自然教育活动类型丰富多样,包含多样与自然教育相关、以自然元素为主体的历史民俗活动,新颖独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植物主题活动,并且经常举办不同主题的大型展览并定期举办讲座活动,在"世界湿地日"、"爱鸟周"和"科普日"等节日组织各类丰富多样的互动体验性活动。保留了“龙舟胜会”、“碧潭网鱼”、“竹林挖笋”、“清明野餐”等民俗活动,策划了“西溪探梅节、西溪花朝节、西溪火柿节、西溪听芦节”等特色节日,开创了“竹绷叶拓、叶子作画、自然教育之生态保护大作战”等主题研学实践活动。
结论
随着自然教育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然对于孩子的重要性,自然教育幼儿园逐渐成为世界幼儿园建设发展的新趋势。我国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自然教育幼儿园,但幼儿园的数量和质量都还有待提升。自然教育幼儿园的户外教学部分占大多数,即户外空间是幼儿活动时间最长的地方,对儿童身心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是人格培养的重要场所,因此幼儿园的户外空间设计尤为重要。自然教育幼儿园户外空间设计应当满足趣味性、探索性和生态性的特点,并遵循空间设计与教育理念相统一、以幼儿为服务主体、以自主体验为核心、注重安全性和生态性五项原则。
参考文献
[1]罗丽娜,陈国锋,罗素君,陈世清,叶永昌.东莞市银瓶山森林公园自然教育植物资源评价与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23,51(10):101-106.
[2]唐慧超,洪泉,包志毅,史琰,沈圆媛.高校植物园教育功能的实现——以康奈尔植物园为例[J].园林,2023,40(05):56-62.
[3]杨洋,范博文,王思元.自然教育视野下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研究——以H省Y市为研究对象[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3,39(02):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