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胡兴国
老河口市第一中学 湖北 441800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深化落实对高中语文课堂提出了全新要求,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主动把控新课标要领,加大力度推进学习任务群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基于此,下文笔者将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方式展开分析,希望可以在笔者的探索下,有效地为相关教育人员提供建议。
关键词: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
引言
学习任务群属于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的有效措施,促使思辨性阅读和任务群之间有效融合,可以创设更加高效、科学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不断成长。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思辨任务群的重要价值,改革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优化教学体系,为学生综合能力的进步奠定基础。
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概述
所谓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指代的就是以提高学生语文思维与核心素养为基础目标,以学生自主阅读、深入分析为手段,利用辩证思想对课文内容展开分析阅读,以一系列学习任务为载体的一种教学方式。其内涵如下:(1)必须结合学生们的能力与学习需要进行教学[1]。(2)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积极地加入到学习活动中,达成辩证思考的目标。(3)应该以提高学生思维发展能力为任务。(4)学习项目、阅读内容之间必须保持紧密关联。
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价值
思辨性任务群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在思辨主题环境中自主思考与研究,这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维品质,还可以让学生精确把控文章主题与核心奥义,促使学生在心中形成知识框架,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同时,思辨任务群的落实可以确保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让学生不论在学习中或者生活中,都可以保持冷静、理智的态度,对发生的事件妥善处理,这是立德树人融入思辨任务群的主要表现。
三、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实践研究
(一)合理设置思辨性学习任务群教育目标
教学目标对于任务群课堂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为了保障学习任务群可以发挥出应有的价值作用,教师就应该合理规划授课目标,深入分析教学内容与知识要点,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与思维特点做好对课标的探索与文本研讨。高中语文教师应该保障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中,这样才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思维形成挑战,也可以让学生经由自身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授《拿来主义》这一文章时,可以依据文章之中的重点与难点设计以下目标:(1)通过阅读文章,初步掌握文章中的逻辑体系与知识,如选言推理等,在此基础上说一说本篇课文中的论证逻辑通路。(2)结合本篇文章喻证的方式,想一想本文论证逻辑并展开推理质疑,借此方式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这两个目标中,(1)是本节课授课重点,(2)是本节课难点。通过这种目标设计方式,可以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课文研读与分析,提高学习效率[2]。
为了保障教学效率,教师还应该做好对课标的探索与文本分析,思辨性阅读和表达任务群的实践应用,应该符合课标要求,培育学生思维,让学生思维认知得以提高。例如,在讲解《师说》这一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课文中老师和学生这两个角色的关系,想一想“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一句话是否合理,以此实现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而在学习《阿房宫赋》、《六国论》时,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同样是对秦亡的史实描写,不同年代的作者却阐述了不同的观点,而两者的观点都具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这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经由对这些内容的分析,可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二)科学选择思辨性学习任务群教学内容
1.语言逻辑内容
语言逻辑属于思辨阅读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提高对语言逻辑的关注和重视,在课文言语逻辑矛盾整合内容的基础上,指引学生深入探索,体悟语言逻辑的魅力,并且也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语文之美。例如,在讲解《劝学》这一文章时,教师可以将这两句话重点划出“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学也”,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两句话在语言逻辑方面存在矛盾,教师可以将此作为入手点,让学生应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并分析。学生通过研究发现,在学习进程中,向其他人寻求帮助和善于累积,都属于有效的方式,二者之间不是矛盾的,善于累积也并不是一味地向着一个方向闭关自封,而是应该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在这一前提下累积,才可以得到进步。
2.启迪性教学
在语文课本中,存在角度可以启迪学生头脑与思维的文本内容,教师可以将其筛查出来,并设计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指引学生深入思考。例如,在讲解《烛之武退秦师》这一文章时,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分析,烛之武之所以成功说服了秦穆公,不但与他精妙的语言和环环相扣的逻辑有关,更与哪一种深层次的原因相关?又如,在讲解《鸿门宴》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项羽没有杀刘邦,对整个事件的发展造成了何种影响?教师应该将这些学生容易忽视的问题进行点拨和提醒,让学生在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去研究问题,对课文深度剖析。
3.人文主题教学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应该突出人文与生活化特点,因此教师在进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时,应该牢牢把控人文主题,让学生在课文内容的熏陶下形成人文素养。例如,在讲解《谏太宗十思疏》时,魏征在唐朝安稳平定、国力富强的情况下不顾个人安危,冒死上谏,提出了“十思”,这体现出了魏征对国家的担当精神。语文教师可以基于此让学生思考,根据现阶段国情,想一想怎样做才可以体现出当代青年的责任意识,借此培育学生人文精神,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辨性阅读任务群课堂环境下,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更加科学优良的学习空间,促使学生可以在科学、优良的学习环境中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马敏丽.活用学习任务群,激活思辨性阅读课堂——以小学语文《蟋蟀的住宅》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4,(10):77-79.
[2]龙玮.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品质的高中语文跨任务群教学模式初探——以“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为例[J].中学课程资源,2024,20(09):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