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小学语文单元统整教学的实践研究

作者

宋丽

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苏稽镇新桥小学 614013

摘要:新课标落地之后,教育圈一直在探寻更高效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小学语文身为基础教育的重头戏,其教学内容和方式也在持续更新迭代,过去的教学评价往往困于单一的测验考试之中,难以真正融入教学环节。近些年教学评一体化这种新模式渐渐赢得教育界的青睐,在小学语文单元统整教学中展现出显著优势。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统整;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将教学内容、评价模式与学生实际需求有机贯通,一直是令人困扰的难点。过去的课堂灌输几乎占了主导地位,教师牢牢把控节奏,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造潜能像是被困住翅膀难以飞起。至于评价环节,旧方法只抓着考试分数不放,学生的综合素养同能力则被冷落在一旁。这种呆板而单薄的评判方式无疑为学生的学习成长之路套上了一道无形枷锁。

一、小学语文单元统整教学的内涵与意义

(一)小学语文单元统整教学的内涵

小学语文单元统整教学,相当于将教材内彼此关联的知识与主题重新拼接,并非死守传统单元界限。通过跨学科与知识点间的渗透交融,帮助学生深度吸收内容,重点在于把语文学科延伸至生活情境之中,带动整体知识网络的形成,间接促进思维逻辑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步发展。最终推动综合素养提高,在这一学习链上,学生不仅掌握零散的语言点,还在多维视角切换之间无意间实现了对知识的重组、贯通甚至活学活用。

(二)小学语文单元统整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单元统整教学的关键意义潜藏在知识框架构建的过程中,学生借助这种模式能够更轻松地将零碎内容串联并延伸到新情境中。无论是跨单元还是跨学科的知识重组都让学习更具层次感,内在的逻辑纽带逐渐显现出来,思维整合与问题解决能力因此悄然累积,语言表达挣脱了单一场景的束缚,在真实运用中展现别样生机[1]。同时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热情被唤起,整体潜能自然得到释放,综合素养也渐趋饱满。

二、小学语文单元统整教学策略基于教学评一体化

(一)整合教学内容与评价目标

在小学语文单元统整教学中推进教学评一体化,融合教学内容与评价目标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的导向,筛选出与单元主题紧密挂钩的知识点,使得教学内容呈现逻辑关联与连贯性。评价目标需要紧扣教学目标设定,核心关注学生对知识内化的效果以及思维延伸和能力发展的状态,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嵌入评价标准。这种思路才可能让评价突破单纯检测学习成果的局限,进而演化为促进学生学习过程优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例如,以小学语文部编版《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单元中,教学设计时可尝试将三篇神话的情节与主题彼此串联,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探寻英雄精神与自然力量在多元文化语境中的异同点,评价重心应置于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把握、语言表达水平以及创造性思维的提升状态。如借课堂讨论或小组协作任务等手段,衡量学生解构人物形象的方式、角度,评估学生对深层主题的理解能力,在动态互动中捕捉思维活动的轨迹与成果体现。

(二)多元化评价手段的运用

在小学语文单元统整教学中,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多元化评价手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评价主体来看,可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以及家长参与评价,形成多元主体共评模式。从评价方式上,可采用课堂观察、学习过程记录、作品展示、口头表达等方式,兼顾定量与定性评价,提高评价的全面性。从评价内容上,不仅关注知识掌握情况,还应涵盖学习兴趣、思维能力、语言表达和合作探究等多方面,确保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小学语文部编版里《宝葫芦的秘密》《巨人的花园》《海的女儿》这个单元,教师可以运用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多元化评价手段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堂上,教师不仅通过传统的课堂测验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讨论和课堂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组合作项目,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情境重现或创作,评价时既关注学生的创造性表现,又要考虑其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让学生参与到评估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反思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动态调整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单元统整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下动态调整教学策略是确保成效的核心环节,学生表现出的理解深度、兴趣领域与困惑点成为教师调整内容与方式的关键参考。通过对反馈信息的即时捕捉与分析,课堂潜在问题逐渐浮现,这为教法变革提供了方向性启示,比如当某些知识点理解门槛偏高时可适当放缓进度,穿插补充辅导和专项练习[2]。若某种教学形式低效则应及时变换方法以激发学生参与度和学习产出,这种弹性调整不但能够推动个性化学习让学生的成长路径更明晰,同时还能提升单位时间内的课堂效率助力学生稳步向前。

例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慈母情深》与《父爱之舟》单元的教学中,教师会密切关注学生对父母之爱的感触程度。借此灵活调整教学节奏和方式。比如,在教授“慈母情深”,当发现学生理解情感存在难度时,会增加讨论机会或引入情境体验活动以促进深度思考。“父爱之舟”这部分若学生对父爱的认识流于浅表,则换种形式,引导其从父亲的言行细节中探究隐藏的情感密码,这类随课堂反馈进行的变化操作让教学更契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轨迹,也助力学生体味父母那沉甸甸的情感分量。

结论: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引入小学语文单元统整教学,开辟了一种新的实践路径,教学与评价被紧密结合。授课过程中教师可即时获取学生的学习状态信息,并凭借反馈灵活改进教学设计,以此促进学生的多维度成长,尽管在具体施行中仍存在一定难度,但这一理念逐步扩展影响已是必然趋势,在小学语文教学版块的潜力不容小觑,此次研究目标明确——为教学提供一份可行的操作框架,从而让教学质量获得切实改善。

参考文献:

[1]郭丽霞.基于教学评一体化小学语文单元统整教学的实践研究[J].2024(5):3.

[2]朱丽佳.情境任务驱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J].2024(13):9.